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2008年,他以125億元財富登頂山西首富。
僅僅7年過后,卻因為債務纏身被百名債權人追債,2017年更被爆限制出境,他是李兆會,原海鑫集團的少掌門人。
1981年,李兆會出生于山西聞喜,其父李海倉正是山西海鑫鋼鐵的創始人,2002年福布斯中國大陸財富榜27位。
作為家里的獨子,李兆會自然被父親視為賬上明珠,很早就送往澳洲留學。
如果不是2003年1月那一聲槍響,或許李兆會只會是蕓蕓富二代中的一員,誰曾想他父親會以那種離奇的方式離開人世,而把22歲的李兆會推到了臺前。
李兆會并非唯一接班人選,無論是他的五叔,還是六叔,都是海鑫的元老,擔任了多年的高管職位。
關鍵時刻,爺爺力挺,“從繼承遺產的角度來看,只有直系親屬有資格,但我和海倉的母親都年事已高,所以只有兆會繼承名言正順。
”就這樣,在父親去世后的第28天,李兆會正式接班。
不過,龍生龍,鳳生鳳,李兆會在澳洲淫浸長達六、七年,他也不是白給的,果然,上任伊始,就邁出了公司改革的三大步。
第一步,淡化家族色彩。
當時海鑫的管理格局是少主繼位,老臣輔佐,高層全是跟隨他老爹打江山的十多位元老。
最典型的就是李天虎與辛存海。
一個是李兆會的五叔,一個是公司做了八年的創始元老,兩人經常在李兆會眼皮底下一唱一和,并沒有把他放在眼里。
就在大伙覺得李兆會只會是個受氣包的時候,這位老兄巧妙地利用兩人的矛盾,順勢解除李天虎的一切職務,并將他發配到下屬的海鑫水泥廠。
借此機會,李兆會對海鑫高層進行大換血,換上了自己的嫡系,妹妹李兆霞就是那個時候接管公司財務的。
第二步,穩定員工隊伍。
與此同時,李兆會在員工福利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為全體員工補足了保險,先后投資7200萬元為員工建設住宅樓、別墅。
另外,鼓勵員工參加業務培訓,派遣業務骨干到各大學深造,尤其是對于貢獻突出的人才,一次性獎勵10輛帕薩特。
第三步,擴大產能。
穩定了隊伍,李兆會開始發力主業。
他不僅完成120立方米高爐和15噸轉爐的改造,更是大手筆投資1億元建起高爐煤氣發電廠。
如此一來,海鑫鋼鐵新增90萬噸的煉鐵、煉鋼能力。
就這樣,2003年海鑫總產值超過50億,2004年,更是突破70億。
在當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李兆會一舉將排名由父親的27位前移至19位。
那個時候,李兆會和楊惠妍、劉暢、魯偉鼎、梁昭賢被視為創二代的典范。
“公司是我父親的,但不能讓它敗在我手里。
”然而,李兆會骨子里對鋼鐵并沒有多大興趣。
海外留學十多年的他,更多的是受西方文化的熏陶,認為資本運作才是賺錢的最高境界。
2004年,李兆會小試牛刀,以6億元的價格買下民生銀行1.6億多股,沒有想到3年后的2007年,股市達到巔峰,他一舉大賺10個億。
要知道,父親辛苦半輩子,也就賺那么多。
所以,2005年遂成了李兆會的分水嶺。
此后的3年,李兆會再也無心做實業,他一猛子扎進資本市場,先后投資興業證券、光大銀行等40多只股票。
到了2006年,李兆會儼然職業炒家,經常是頭一天吃進一只股票,第二天悉數賣出,比散戶跑得還快。
由于資金量大,加上消息靈通,李兆會炒股累計收益超過40億。
除了炒股,李兆會還投資房產,他先后花費數億元在北京朝陽、順義等購置了多套房產,四元橋西的商場是李兆會最大的一筆投資。
2004年以后,李兆會常年待在北京、上海,出行都是私人飛機,他很少回山西,就連當地的一些地方大員如縣長、縣委書記想拜訪李兆會,都見不到本人。
要知道,他的父親李海倉可是政府的常客,當年聞喜縣的職能部門光在海鑫的現場辦公就不下于100次。
不過,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李兆會投的項目也有賠錢的時候,而且一賠就是大錢,據說四元橋的那個商場一次性就虧掉10個多億。
等到從鋼廠抽錢,李兆會才發現海鑫鋼鐵已成“無管理、無人才、無資金”的三無公司,剩下的高爐也沒有幾座能冒出煙來。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2008年爆發美國次貸危機。
產能過剩、需求疲軟,就連寶鋼等行業翹楚都出現大幅虧損,債務遂成了壓倒海鑫鋼鐵的最后一根稻草。
當時,海鑫集團負債及對外擔保數字約為104億元,而賬面資產也剛剛100億,負債率超過100%。
海鑫集團破產前夕,李兆會的爺爺曾希望李家幾個兄弟各自出錢,把海鑫鋼鐵救活,但誰也沒有搭茬。
偏偏妹妹火上澆油,私刻港口公章,提走10萬噸鐵礦石,最后被港口起訴。
于是,等待李兆會的是752家債權人的追討。
自此,李兆會消失了。
直到2017年12月,他被上海法院限制出境,李兆會才再次浮出水面。
這一次是與美錦能源集團追償權糾紛一案,涉案金額總計2.16億元。
正所謂,生得好是幸運,活得好才是本事啊!
下一篇: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名單發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900億財富的背后,許家印20年如一日的堅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