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其興也勃焉,其衰也忽焉。
今 年5月份,漢能薄膜發電的掌門人李河君超越馬云、王健林、馬化騰、宗慶后等人,躋身中國內地首富。
按3月5日漢能薄膜發電最高 9.07港元的價格算,李河君持有的漢能薄膜發電股權價值2552億人民幣。
孰料,僅僅數月后,李河君的財富就縮水了近2500億人民幣,堪稱年度最悲情 富豪。
話說輸掉內褲似乎還留有渣。
也許只有潮水退去的時候,才會知道誰在裸泳,“中國首富”的故事又添了一筆回憶錄。
0.55折甩賣股權自 從今年5月20日停牌以來,漢能薄膜發電并沒有因為停牌而淡出市場的關注。
停牌以后,李河君的首次股權變動,就讓人瞠目結舌。
根據港交所網站權益披露信 息,李河君在12月21日兩次減持漢能薄膜發電的股份,共計25億股,最低減持價格僅為每股0.18元人民幣,總共套現4.5億人民幣。
而李河君持有漢能 薄膜發電的股權占比也從80.75%下降至74.75%。
每股0.18元人民幣的價格,僅是漢能薄膜發電5月20日停牌時股價3.91港元的5.5%,也 就是0.55折。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5月20日當天,李河君還分別以每股7.103港元和每股7.226港元的價格兩次增持過漢能薄膜發電的股份。
就算再普通的投資者也能看出李河君這高買低賣到底是賠了還是賺了。
如果按每股0.18元人民幣的價格計算,漢能薄膜發電的市值僅為75億人民幣,僅是此前最高市值時的2.2%,縮水了97.8%。
相應的,李河君所持漢能薄膜發電股權的市值也從此前的2552億元人民幣降至56億元,9個月縮水2496億元。
李河君這一年來的大起大落,不免讓人唏噓。
根據今年5月初新財富發布的“500富人榜”榜單,李河君以1655億元的財富躋身內地富豪榜首位;排在他后面的,分別是馬云、王健林、馬化騰、宗慶后、李彥宏、雷軍……停牌后麻煩接踵而來漢能薄膜發電自今年5月20日停牌后,壞運氣不斷。
先是在7月15日,港交所發布通告,依據證券及期貨(在證券市場上市)規則條例第8(1)條,港交所應香港地區證監會指令,于2015年7月15日即時停止漢能薄膜發電股份的買賣。
記者了解到,被香港地區證監會指令停止交易的公司基本上是兇多吉少。
此外富時指數公司于7月15日也表示,將把漢能薄膜發電剔除出富時中國50指數,而漢能今年3月才剛剛被納入這一指數。
而從7月27日起,漢能薄膜發電也被調出港股通股票,不得通過港股通買入,只能賣出,但是公司已經在停牌之中。
而此時的漢能薄膜發電的業績也開始出現問題。
公司在9月份公布了其2015年中期報告,漢能薄膜發電在2015年上半年虧損達8031萬港元,而在2014年上半年則是收益16.08億港元。
12月2日,漢能薄膜發電更是宣布,兩家第三方公司此前與漢能薄膜發電簽訂的認購協議失效。
上述認購協議均是以每股5.38港元認購漢能薄膜發電的股份。
可以看到,漢能薄膜發電的這兩筆融資以失敗告終。
高層接連走人股價暴跌、業績虧損、融資失敗,讓漢能薄膜發電雪上加霜的是公司高層的接連流失。
僅在2015年,漢能薄膜發電高層就發生了多次更替。
先是在1月份,鄭濟富辭去了漢能薄膜發電公司秘書(類似于A股公司的董事會秘書),李聲揚接替公司秘書一職。
但是僅僅到6月份,李聲揚就辭去了漢能薄膜發電公司秘書,而由李慧兒接替。
此外在9月底,漢能薄膜發電董事會宣布,公司執行董事劉民基于個人健康原因,辭去執行董事一職。
就在本月,另一執行董事及財務總監李廣民也辭去了上述兩項職務,辭職原因是個人發展。
昔日的千億光伏帝國已身陷囹圄殘酷的現實是,昔日的千億光伏帝國,儼然已經身陷囹圄,似乎不得不“割肉”自救。
自今年5月20日股票價格遭遇“攔腰斬”后,漢能一蹶不振,停盤、虧損、裁員,市場悲觀情緒蔓延,利空盡出。
根據漢能薄膜發電披露的中期業績報告,今年上半年,其實現營收21.18億港元,同比減少34%;毛利14.61億港元,同比減少約46%;虧損額為5932萬港元,與去年同比下滑幅度高達103.5%。
不 僅如此,為了消除外界對漢能存在大量關聯交易的疑慮,漢能薄膜發電先后終止了其與母公司存在的兩筆關聯交易,并先后與山東新華聯、寶塔石化、內蒙古滿世投 資等公司簽訂了生產線設備銷售合同和股份認購協議,意圖開拓第三方合作市場。
“當務之急,漢能應當盡快想辦法尋求復盤”,浙商證券一名分析人士對記者表 示,停牌后漢能在資本市場的融資途徑受阻,加之負面消息不斷,信譽受損。
如今第三方合作計劃相繼流產,這對資金本就捉襟見肘的漢能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根據此前達成的合作協議,漢能計劃向內蒙古滿世投資以及寶塔石化分別配售1.1億~11億股及3億~30億股新股,每股作價5.38港元。
后兩者還分別計劃向漢能方面購買總產能為1200兆瓦和600兆瓦的BIPV生產線設備銷售及服務,涉及金額共計19.8億美元。
而漢能薄膜發電于12月2日發布的公告披露,由于上述兩家企業在11月30日之前的累計付款未達到合同約定的80%額度,故股權認購協議失效。
而根據此前的認購協議,如若順利配售新股,漢能最多可獲得220.25億港元的收入。
除此之外,漢能還曾與山東新華聯達成15億股的股權認購協議,每股認購價格為3.64港元,該協議原本計劃于今年10月底完成,但最終因故將交易時間延遲至2016年4月30日。
“沒讀懂漢能的人,都賠得很慘。
”年初李河君的一句笑談言猶在耳。
當時誰也未曾料到,如今10個月過后,繁華落盡的漢能竟已是滿目瘡痍。
下一篇:中國最有錢城市排行榜名單 北上深領銜前三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王健林再登胡潤富豪榜首:2200億財富超過馬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