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那么對于汽車行業的創業者而言,如何獲得在這個賽道的“智慧和定力”呢?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夠讓汽車行業的創業者在這個賽道上少走彎路呢?明勢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明明:在適應中保持高昂的斗志每天都有許多創業公司生生死死,不管是融資能力弱的,還是融資能力強的,仿佛是生物界演變。
世界上最后活下來的不是最大的物種,也不是最強的那個物種,而是適應最好的那個物種。
創業者要對每個階段的適應能力進行調整,前期可能是做大的團隊,后期可能要有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比如政商關系等。
適應能力對創業者在每個階段來講,每個階段要有每個階段的調整,前期可能是做大團隊,后期可能會有困難,創業者的成長速度很快,基本每半年見他一次,像變了個人一樣。
你可能要處理各種挑戰,技術出身的人怎么做商業和政府關系。
從汽車創業方面來說,評估其模式有沒有價值要從兩個方面來探討。
第一,無論是新技術還是新模式,是不是提升了原有模式的效率。
如果創業者做到這一點,公司一定有長遠價值。
第二,是不是給用戶帶來了不同的優質體驗。
兩點都做到了,這就是萬億美金市場的機會。
做到一點,就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公司。
如果都沒做到,只是造了一個概念的項目,好像挺熱鬧了,過一陣這個項目就過去了。
還有對于汽車創業者而言,要永遠保持高昂的斗志,積極的情緒能夠感染團隊。
以造車為例子,單就前面的研發方面講,團隊構成為80%的傳統車廠和20%互聯網廠商的人,這兩個團隊融合起來,是一個天大的難題。
傳統車廠可能覺得互聯網廠商的人是瘋子,而互聯網廠商認為傳統車廠怎么能這么想問題。
沒有積極的情緒進行很好的融合非常困難。
另外汽車創業者還要踏實、不急不躁。
我認識一個汽車行業創業者,去年一年時間就只干了幾件事:拆遷了四個自然村落,還有河流和小橋,通水通電。
我問他,為什么每次見著你,你還能這么樂觀、淡定,他講了一句話,你對你做的事情遠景想法的越透、想的越遠,你今天反而能拋掉這些焦慮,踏實做眼前的事情。
最優秀的創業者和創始者,他對所從事的行業有非常深的洞見,但同時他又不是成天晃悠在外面。
吃是一口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走的很踏實,前面即使會有無數的溝溝坎坎,見招拆招就好了。
最后對于創業者而言,公司高層愿景一致很重要。
我們收集了一些調查訪談,發現一家公司1000人規模的時候,副總級別的人、總監級別的人,對當前的愿景一致的幾乎沒有。
我們經常聽到談創始人的時候,這三人說的都不一樣。
但如果現在一個上千人的公司,明年到兩千人的公司,上上下下對企業的愿景想的都很清楚,這個公司一定差不了。
華金資本董事總經理蘇航:“善變”與“不變”都要有正確的堅持今天創業者和投資者共聚一堂,可能這代表一個趨勢,那就是更容易活下來。
而另外一個角度,有兩類企業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堅持下來。
一類是特別堅持的企業,一類是特別善變的企業。
但有前提,不能堅持錯的。
特別能堅持的企業,第一,你堅持的事得是對的,是正確的道路;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前提是要有資源能夠堅持下來,無論是造血能力也好,還是提升效率也好,都是為了讓公司更好的堅持下去。
還有一類企業是特別“善變”的企業,它可能不斷地調整業務模式,但不管它怎么調,它在往更正確的、更能賺錢的、更造血的方向轉。
作為投資人,我個人很害怕這樣的企業,為什么?他講的故事到了第二天的時候又變了,我永遠無法給它做估值,不知道怎么樣評估這樣的企業;但這樣的企業很容易活下來,萬一它轉到一個正確的方向,堅持下來就成功了。
在但這兩類之外的很多企業都死了,有的快、有的慢。
不管是特別堅持的企業還是特別“善變”的企業,對于創業者而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目標一定要腳踏實地實現。
目標雖然要高遠,但是不能離自己太遠,這個目標是大目標,但在實施的時候要腳踏實地。
當你的心里有一個特別明確的目標,而且知道這個事是對的時,你全身心的撲在事情上面,焦慮感自然就沒有了。
最后,從行業機會考慮,整個汽車車產業鏈包括整個后服務市場,還有很大的機會。
為什么這個機會很大?從消費角度來講,消費者對車的消費體驗好嗎?我一直不覺得好,比如買車前要去4S店挑,還要交定金,還要擔心車是改裝的。
費力了好半天提到了車,心里又堵的要死,因為發現了車有點小毛病,要修,修的時候不僅耽誤時間,而且因為不透明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零件;另外,所有和車有關的金融服務,消費者體驗非常不好。
如今,汽車后市場已經進入到了不是簡單追求性價比模式的過程,而是到了追求體驗的一個賽道。
原來的溢價空間是一分錢一分貨,現在則是消費者為了更好的體驗多付一些錢。
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我相信汽車后市場方面創業者前途非常光明。
車和家聯合創始人李鐵:高效率幫助用戶解決問題無論哪一行創業,你要看有沒有比原來的創業者更有效率幫用戶解決問題,這是長遠制勝的關鍵。
當然,在今天這個非常充裕的時間下面,效率不太能看出來,因為很多成本短時間內算不出來,比如像出行領域,它的資源無法量化,可能有一些隱形的成本。
我們現在看自己也好,看同行也好,主要看創業者是不是有過創業經歷,比如他找人合作等方面的綜合素質。
創業者整個思維里規劃中,它到底創建的是一個成倍提高效率的模式還只是僅僅改變一小部分。
如果只是改變一小部分的模式,通常流行幾年后就會在市場上消失。
比如在2015年時,二手車有一種模式把線下搬到線上,通過免費的方式獲得流量的。
雖然不掙錢,但可以用流量為平臺搭建到其他商業模式,這其實就是流量模式。
但是如果單純通過花錢燒流量,而轉化率較低,這樣的商業模式其實是有風險的。
另外,就財務模型來說,通過美國的模型來計算中國的企業,二手車后市場創業者一定要小心。
比如通過國外新車的銷售額、銷量計算未來十年,會進入到二手車市場的百分比,就會發展,中國跟外國完全不一樣,中國的量和機會都相對較小。
就目前形勢來看,國家跟主機場希望多賣新車,二手車的流量入口有多少億?2005年我就聽說要變成1000萬臺,然而國家國3標準一出臺就一下全沒了,后市場更是如此。
所以創業者一定要等著新能源車的機會。
創業者千萬不要花錢去買用戶,因為只要有個大眾的牌子,它的影響力非常大。
但我覺得把線下當成線上,當新能源這件事慢慢出來以后,慢慢汽車廠商會極大縮減自己的產品數量,作為一個開發者,你會瘋掉,但每個汽車廠商有五六個競爭對手的時候,慢慢二手車市場跟后市場就變成了大家可以競爭的格局。
那個時非4S店體系更有效率一些,創業者更有機會從現在看,非常長的鏈條就是廠商、批發、4S店,這種可能是最有效率的。
而對于新能源車這個賽道,至少在未來10年之后,可能才會有一些競爭,15年之后,才會進入到像今天的汽車廠商一樣,像電子商務起來一樣。
新能源智能車這個行當,到2025年就會達到六七百萬的產量。
但在實現的過程當中,很多創業者失敗在戰略選擇和戰略執行上。
戰略選擇是什么呢?比如選擇做跑車,基本上三年、五年回不了頭。
戰略執行更多了,比如說人才、資金,包括研發里面出了一些問題,比如美國有很多企業在執行上出問題,車上市就著火了,然后他就失敗了。
六通信息聯合創始人李峰:造血能力應對財務風險對于如何能活下去的問題?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造血分離。
無論是服務大客戶還是小客戶,都是有成本的,都會有相應的收費。
所以,從財務的角度來看,對于創業公司而言造血能力非常重要。
六通公司的創始團隊對整個財務風險、財務管控有一個比較高的認知。
一個簡單的例子,2014年、2015年,市面上汽車保養領域非常熱,我們就此做了一個商業調查,發現從整個商業模式來講,汽車保養可能走的是C端,其實玩的就是資金。
換句話說,這種類似于O2O模式,通過業務補貼或者是補助建立的商業發展途徑并不具有造血價值。
去年六通孵化了一個項目,那就是從軟件加智能硬件加相應的一些大數據的服務,為這些傳統行業做升級。
因為站在從業者的角度,如果全部革他們的命,這些人怎么辦,有數據顯示整個維修企業在去年46萬家,2017年因為環保和各個政策的收緊,最后的數據是38萬家。
38萬的小微企業,如果我們都革他們的命,這些企業怎么辦?于是我在想一個問題,既然我自己不做,我完全可以為他做賦能,為他做服務商。
所以從去年開始,六通服務18個省的一類二類三類修理廠。
雖然現在有各種廠家體系,但是社會是離不開這些路邊店、夫妻老婆店或者第三方店,如果能為這些企業服務,讓它有更高的效能和效率,價值也會很大。
怡安沃泰創始人劉嘯:抱大腿也是不錯的選擇對于創業公司而言活著是真不容易,活在當下不見得會看到未來。
很多沒有踏上創業路的人,覺得創業比打工輕松,其實不然。
最初階段,并不需要創業者有很強的管理水平,但是一定要有很強的改變現實的能力,提高效率和獲取資源的能力。
比如,很多特別聰明的人,名校畢業雙博士等,還有估值到五億美金,做了好幾輪的融資的公司,但目前現在都沒有了。
這些人去哪了?去了一些大平臺,因為大平臺有更多的資源。
這說明什么問題?作為一個創業者,要有解決資源和問題的能力,如果你解決不掉,創業者就要想辦法。
還有,如果創業者發現走錯了路,一定要冷靜暫停,停下來就是最正確的。
有一位創業者經歷過四次轉型,每次轉型都花了很多的時間和心思,現在市值已經非常高了,規模也非常大,也有不錯的盈利。
因此,對創業者而言活下來非常重要,要有一個很清晰的判斷,不能胡亂堅持。
如果能找到好的資源,抱大腿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再說融資。
雖然融資不是絕對,但是中國有句老話,叫晴天修房頂。
比如,一些共享自行車出事的原因就是把錢花的一干二凈,原因是創業者對未來沒能看清楚,沒有認真思考作出準確判斷,沒有認真去考慮后面會面臨什么樣的風險。
沒有認真想清楚未來的創業者注定要失敗,是很難活下去。
創業過程中風險太多了。
剛剛創業的死于模式、死于團隊;做到一定規模的,死于資金;做大的,發生了不可預知的事,還有死于政策的。
有些公司雖然現在還沒有完全死絕,但是在掙扎著,其實已經不可能再拿到后面的資金,也不可能再繼續長時間的存續下去。
比如,在政策方面,打擦邊球的對于創業公司是很危險的,作為創業者,不必冒這個風險,這個錢可以不掙,一定要安全。
好多創業者認為拿到錢一定非常快速。
確實,拿到錢非常開心,但馬上面臨的問題是我該怎么干,這時候創業者要找到賺錢模式,要控制好成本和規模。
有了賺錢的目標后,就會更加專注方向,公司利潤上漲時,創業者心情也會好很多。
所以創業者一定要根據當下情況做調整,專注、明確目標。
首泰金信投資合伙人劉沖:以不斷調整的心態應對風險實際上對于創業者而言,安全的定義發生了變化,前幾年,一個公司如果有幾億人民幣銷售額的時候,它可能它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公司,現在是,當行業中出現了大巨頭之后,估值一個億的公司和幾個億的公司都是危險的狀態。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做出一個生意,可以迅速到達安全期;但從另一個角度哪怕是獨角獸存在,有可能對幾萬億的公司來說,很快就會坍塌掉,這是一個機會,它優勝劣汰的速度比以前還要快。
第二點,實際上有很多企業,還處于一個變與不變的過程中,要把自己的思維調整好。
因為每一個人、每一個創業者的稟賦都有歷史原因,這個稟賦會讓他做早期的一個增長。
實際上在創業的過程中,一定要調整所有產品和服務。
創始人要一個通透,因為只有在通透的狀態下,你才知道你的競爭對手、危險來自于什么地方,在變與不變中要堅持自己獨特的點,然后把自己產業的烙印烙的更深一點。
從投資角度而言,汽車配件達成交易有天生的門檻。
如果技術不過關,前期那些東西也會變的比較危險,后續基本商業邏輯不存在的時候,后續也就沒有辦法再進行下去。
我覺得本身資本也好,互聯網也好,有一定的共性,這些共性可以存在于汽車后市場當中,但同時,創業者還要有一些個性的東西,可以把共性轉化成價值,我覺得這是大家要關注的一個點。
對企業來說,最開始如果想要做一個產業的生態公司,要加強技術儲備,如果找到了一個市場的時候,你可能更需要積累資源,需要前瞻性的去累積一些對目前的生意沒有用,可能未來是你的高壁壘,或者你拓展的時候特別有用的東西。
下一篇:東南亞創業者之殤:本地化差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者請不要在錯誤創業的路上越走越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