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8月18日,阿里在地鐵里投放了一組反映創業者困境的廣告,其中,“把房子賣了,把工資發了”“在車里哭完,笑著走進辦公室”“28歲,頭發白了一半”等句子,扎透了創業者的心,相關討論有如排山倒海。
有創業者悔恨自己因年少輕狂一頭扎進這條“不歸路”;有創業者調侃資本寒冬中的投資人永遠“下次再聯系”;甚至有創業者與合伙人反目成仇。
幾年前大眾創業的豪情,轉眼間變成無依無靠的頹喪,創業者們在苦苦支撐的同時,不知道希望在哪里。
創業危機從來就有,現在臺面上的大佬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他們是如何度過危機的?1、馬云:阿里最關鍵的兩年資本寒冬是造成當下創業危機的原因之一,而馬云在創業之初遭遇的資本寒冬比今天的更冷。
2000年初,持續暴漲5年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兩年半市值蒸發近八成。
彼時,阿里創立才一年,先后從高盛和軟銀獲得500萬美元和2000萬美元融資,而軟銀的投資到2001年1月只到賬一半。
依照阿里當時的燒錢速度,融資只夠燒5個月,阿里自身則完全沒有收入。
更糟的是,馬云當時忙于應付各種活動,新生的阿里團隊缺少中心,處于渙散狀態,新員工甚至可以在公司“假裝工作”一周。
生死關頭,馬云請到曾在通用電氣任職15年的關明生任首席運營官,全面改革阿里。
關明生為馬云帶來三點建議:首先是大幅節流,收縮業務和團隊。
業務方面,提出“3個B2C”戰略——“Back to China”(回歸中國)、“Back to Coach”(回歸沿海)、“Back to Center”(回歸中央),也就是暫時放棄全球化、國內先做需求強烈的沿海地區,另外把總部從運營成本高的上海遷回杭州。
團隊則配合業務收縮:歐洲和韓國分支全撤掉,美國分支只留幾個技術專家,香港分支只留七八個人,房租降到原來的1/10,國內團隊掙錢多的外籍員工全裁掉,只留下月薪一兩千塊的普通員工和愿意降薪拿期權的管理層。
當然決策層對自己也特別狠,新上任的關明生在一個臭水溝旁、四面透風、日租120元的旅館住了兩年!經過一番整頓,先前的融資從只夠撐5個月,延長到18個月。
大幅節流的同時,馬云還開始大舉開源。
2000年底,一些客戶主動詢問阿里巴巴B2B網站“競價排名”的費用。
得知消息后,馬云迅速成立新項目組——中國供應商,推出一套面向中小企業、售價3.3萬元的服務。
服務很暢銷,幾個月后就讓公司現金流為正。
這之后,馬云擴大項目團隊,成立“中供鐵軍”,向長三角和珠三角挺進。
兩年后,阿里實現全面盈利,不用再靠融資過日子,而且開始有錢做新項目。
2003年夏,阿里投資1億元創立淘寶,淘寶后來又孵化出天貓,阿里從此有了根基。
開源節流之外,馬云還啟動阿里的組織化建設。
危機之前,阿里團隊有領袖,卻沒有組織,新員工來了不知道干什么,各小團隊自行其是,形不成凝聚力。
馬云說,當時的阿里就像兩百個人在踢足球,大家沖來沖去,出了一身臭汗,結果連球都沒有摸到。
在關明生的建議下,馬云開始梳理阿里的價值觀,將其總結為“獨孤九劍”,后來又縮減為“六脈神劍”,以此作為員工考核的重要標準。
其人事制度也做了規范化,并讓喜歡做管理或做銷售的員工都有很好的晉升渠道。
與此同時,馬云還配套啟動一系列培訓計劃,重點培訓管理路徑員工和各地新招銷售,60%的培訓內容是價值觀,由馬云和關明生親自授課。
以上改革讓阿里大變樣,從一盤散沙變成鐵板一塊,終成一代神話。
2、劉強東:沒有那場天災,就沒有京東馬云的創業危機源自一場股災,劉強東的創業危機則來自一場天災。
2003年3月,北京爆發“非典”疫情,整個城市人心惶惶,人們都不敢出門,這可苦了在中關村做生意的劉強東。
這一年,劉強東創立的京東多媒體已經開業四年,主營光盤、刻錄機等光磁產品,是該領域最大的代理商,在全國擁有12家柜臺,其中北京3家。
劉強東的秘訣是堅持賣正品行貨、低價和開發票,這在彼時誠信匱乏的中關村極為罕見。
“非典”的到來結束了劉強東的好日子,21天就賠了800多萬,而公司賬上總共只有兩三千萬。
更糟糕的是,一線促銷員都不敢去柜臺,還有員工離開了北京。
無奈之下,劉強東只好把12家柜臺全部關閉,把剩下的員工集中到一個辦公室,親自下廚籠絡這幫兄弟。
可是人心靠幾頓飯怎么可以籠絡得起來。
當時,沒有人知道“非典”什么時候結束,很多人覺得東哥這次怕是完了。
劉強東沒有抱怨,也沒有等待命運的判決,而是積極尋找對策。
在一名員工的建議下,之前連QQ和Email都沒有的劉強東開始嘗試線上銷售。
他帶領員工到各大門戶和垂直類網站的論壇狂發廣告貼,再通過QQ向前來咨詢的人推銷。
嘗試的效果很差,10多天只做成10多單,并且,各大論壇都盯上了他們,不斷刪貼。
劉強東心急如焚。
就在這時,一個垂直論壇的版主向網友推薦京東,說“京東多媒體不賣假貨”,結果當天就帶來7個訂單,一周內更獲得36個重要用戶,這些用戶不是各論壇有影響力的資深玩家,就是論壇版主,把京東的口碑一下子就打響了。
那之后,劉強東與那家論壇進行銷售分成合作,銷售額大增。
不僅如此,劉強東還獲得擴張產品線的機會,因為用戶訂購光磁產品的同時,還大量訂購CPU、硬盤和CD機。
這種新模式讓劉強東著迷,他沒日沒夜地泡在論壇和QQ上,凌晨一兩點還在發帖和回帖,天一亮則指揮員工東奔西突地采購和送貨。
規模起來后,劉強東不想再依賴那家論壇,便于2004年元旦上線自己的網站jdlaser,推出100多個產品,這便是今日京東的雛形。
就在劉強東轉戰線上銷售之時,“非典”結束了,同行們紛紛回歸中關村。
劉強東沒有回歸中關村,而是決定切掉線下業務,全面轉型做電商。
這個決定把同行們驚呆了,彼時,互聯網行業剛從泡沫危機中復蘇,沒有人知道前景,而以開店聞名的黃光裕則成為“首富”。
京東員工的反對更是激烈,一些員工甚至以離職要挾。
員工的反對沒有改變劉強東的心意,劉強東有自己的理由,他發現線上獲取用戶的成本比線下低,并且,誠信在線上遠比在線下重要,而這是京東的核心競爭力。
劉強東判斷對了,此后十幾年,電商業態飛速崛起,京東也借著這股東風直上云霄。
3、董明珠:36歲下海,干成格力大姐大與馬云和劉強東不同,董明珠在創業之前便已遭遇危機。
董明珠是南京人,30歲那年,她的丈夫病逝,丟下她和一個兩歲的兒子。
彼時,董明珠在化工研究所上班,薪水微薄,而隨著兒子一天天長大,用錢的地方原來越多,到兒子8歲時,受1990年創業潮的影響,董明珠到南方下海。
為了多掙錢,她進入提成較高的珠海海利空調廠(格力的前身),做銷售。
她非常勤奮,跟著一位老業務員跑北京和東北市場,沒多久便可獨當一面,半年跑出300多萬業績。
快速成長讓董明珠非常興奮,就在這時,廠長交給她一項艱巨的任務——接手安徽市場。
彼時,安徽的很多經銷商賴債,前任業務員留下的應收賬款高達42萬元(90年代初哦)。
其實,董明珠原本可以不討這筆債,其他業務員也都不為前任擦屁股。
但董明珠堅持討要,她認為應當維護公司的利益,也想考驗一下自己的能力。
到了安徽董明珠才發現,這筆債真是不好討。
最大的欠債戶是一個無賴,那人一開始趕她,趕不走就裝看不見,后來玩消失,最后沒轍了,對董明珠說:要錢沒有,要貨你拿!董明珠帶著一堆有如廢品的舊貨返回珠海,一路淚如雨下,她發誓以后必須先交錢后交貨,再不跟這種無信之人做生意。
這件事讓全廠對董明珠刮目相看,她的業績也飛快增長,同時接手南京市場。
到1993年,其轄區業績已占公司整體業績的1/6,在所有業務員中排名第一,并且,在其推動下,整個格力到1995年就沒有應收賬款了。
這些成績為董明珠走向領導崗位奠定了基礎,1994年的一起人事地震則為她提供了契機。
是年,格力的業務骨干被某競爭對手高薪集體挖走,公司出現重大危機。
作為“業績一姐”,董明珠自然也在被挖之列,但她沒有跳槽,此外,她還舍棄在安徽和南京原有的更大利益,擔任經營部部長,全面負責公司業務。
新工作很不輕松,董明珠一方面培養新業務骨干,另一方面整肅自己原有地盤之外的經銷商,尤其是大型經銷商。
彼時,大型經銷商把自己看成格力的根基,我行我素,竄貨(向授權區域以外傾銷)、利用與格力成立的合資公司銷售其他品牌,揮霍廣告費,違規分紅,讓合資公司為他們的私人公司做擔保,什么事情都敢干。
對于這些經銷商,董明珠展現出“鐵娘子”風范,堅決肅清以上亂象。
其間,她曾被一位經銷商煽動的員工圍攻,并被無良媒體炮轟,但她從不妥協。
后來有媒體問她,你就不害怕嗎?她回答,當時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如果用這條命換來公司的整體利益,犧牲了也值得。
正是這種勇敢、無私的精神,讓董明珠在這家國企站穩腳跟,書寫了一代傳奇。
4、創業者的依靠在哪里?本輪創業潮始自2014年,“每個人都有一次財務自由的機會”的口號,點燃了無數年輕人的雄心,可是如今,無數創業者發現自己過了“陪聊,陪酒,賠笑,賠本”的三年。
財務自由沒見著,反而每個月都在湊錢發工資,經常在車里哭完,然后笑著走進辦公室。
這種局面讓很多創業者感到無依無靠,沒有安全感。
以上三位企業家的故事告訴我們,創業者從來都是無依無靠,也永遠到不了安全區,過了這個坎,還有下個坎,董明珠現在不是又遇到坎兒了嘛。
并且,即便是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也是如履薄冰,大佬出局或破產的新聞仍不時報出。
起起落落是創業者的常態,馬云、劉強東和董明珠都幾經起落,比他們起落更大的是褚時健,這位打不倒的老人說:“發牢騷沒用,關鍵是把事做好。
”他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一個人只要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一次次站起來。
說到底,創業者的依靠是市場,是自己滿足市場的能力,而不是投資人或者別的什么。
今天許多創業者的困境是,在“風口論”的誘導下,大家把心思都放在追逐風口上,被一個個光鮮亮麗的概念引入歧途,而忽略了真實的市場。
與此同時,由于大家一哄而上地追風口,導致創業成本居高不下,創業者吐槽的各種融資難大都起因于此。
有人評論,是風口論引發了資本寒冬。
如今,資本寒冬誘發創業公司接連倒閉,但資本寒冬并不是創業公司倒閉的根本原因,馬云就在資本寒冬中建立起阿里的根基,這種根基是真實的需求、有凝聚力的組織和依靠自己的心態。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會成為馬云。
8月19日,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稱,中國的創業成功率是小概率事件,概率小于1%!成為那1%,還是趁早放棄,是擺在每一個創業者面前選擇。
選擇之前不妨聽一聽李嘉誠的一句話:“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
你想過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
這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會給你最痛。
”
下一篇:跟家鄉的4個創業者聊完之后,3個都把我拉黑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致創業者:這所大學你們看不上,卻在用一生交學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