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羅列出一大堆優秀創業者應該具備的那些形容詞,比如:勤奮,堅韌,好學等等。
但其實這些詞匯只是正確的廢話。
一些更具體的東西,可操作性才會更強一些。
我努力嘗試著從外到內,在皮,骨,魂,運四個方面,總結一些鑒別有獨角獸潛質的創業者都長啥樣。
需要說明兩點:一個是這是從外到內觀察創業者的四個角度而已,并不存在滿足了第二層,就一定比僅僅滿足了第一層的優秀,這不是升級打怪; 第二個,這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觀察的總結,絕非全面,本意是給我們實習生做些參考,不是一個用來測試創業者的試卷。
因為如果嚴格按照此標準,那基本就過濾掉了100%的人。
我的初衷在于,通過一個盡可能豐富的維度去觀察,獲得一些盡可能貼近于真實的信息,從而去預測這樣一個特質的創業者,在這個市場中將會經歷一個什么樣的成長軌跡。
皮毛輪廓 皮毛輪廓,指最容易觀察到的,可以反映創業者基本能力的一些信息。
這是能做事情的一個基礎。
我能想到的有以下幾方面: 1)做事靠譜。
如果用一句白話說明就是:交給他的事情,心里面踏實。
他們做事永遠不需要擔心不過大腦,他們會較充分的思考,所以不會出現很低級的失誤;他們過手的事情,他們永遠不會打折扣交付;作為團隊中的一分子,很少因為他所負責的部分而掉鏈子,連累其他人手忙腳亂。
有意思的是,這些事情不需要非得是“很大很重要”的事才可以檢驗,不需要是一場重量級談判,一個生死攸關的決策;任何小事,都可以,也足以管中窺豹。
小事,其實更具有考察價值。
在無意種表現出來的才是真習慣。
這里就不舉具體的例子了,一個簡單的衡量標準是,如果對于你很重要的一件事,交給他安排,你有多大程度的放心? 2)操控力。
對自己,對自己想要推動的事情,有相當的操控力。
他們表達自己意見時可以做到話語簡潔明晰,直扣要點;他們時間觀念很好,自己的事情基本可以保證按部就班;各種事項安排的有條不紊,很少見手忙腳亂;對于要推動的事情,坐言力行,執行力度驚人;對于樹立的目標,總能及時的對結果跟蹤反饋,賞罰分明。
如果這些做的很好,那么此人可以掌控的局面將不小,可操控的事業上限也是不可預期的。
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以上這些原則只可用來參考,通過這些維度來感受(注意是感受,而不是評分)創業者是不是可以較好的操控自己和自己從推動的事情,而不能當成死的標準來套在創業者身上去打分。
因為事情底層要復雜的多,絕非一兩句話可以概括。
比如,我之前一直認為,講話啰嗦的創業者操控力差的表現,但是后來發現,即使這么明顯的事,也要分情況:如果繞來繞去想表達的只是一件事,那么是真的啰嗦,操控力可能比較差; 如果啰嗦者信息量其實巨大,那更多的可能是創業者急于說服你的心態,或者是好為人師的性格問題了。
3)一個人的真實分量。
一個經常出現的對話是: 創業者:“合伙人a,是百度出來的,合伙人b,參與過百團大戰……”,投資人經常的答復是“哦”,然后就繼續下邊的問題了。
其實,這樣有些不求甚解。
如果想了解一個人的真實分量,僅僅了解到東家是遠遠不夠的。
騰訊有李彥宏張小龍,也有保安和保潔阿姨。
另外,參與過“xxx”也分深度參與和重度玩家,我外婆當年也跟我說她們參加抗日打天下,我們坐天下;后來才了解到,她跟日本兵的唯一一次接觸,就是掃蕩時被日本兵拿槍砸了腦袋,因為她們排隊動作墨跡。
所以,如果需要了解一個人或者團隊,需要更赤裸裸一些。
上個東家給的薪水是多少?具體職位的titile是什么?手底下管著幾個人? 每天的具體日常工作內容是什么?平時怎么正常運營的?有過幾次升遷,職能做了哪些轉變?做過最得意的成績是什么?……此類問題,穿透性會強很多。
4)經驗。
經歷會帶來經驗;經驗會助于創業。
從0起步成功的畢竟是少數,“從0到1”的理論,更多時候無法直接落地大部分公司。
現在競爭激烈,市場透明的情形下,創業者的經驗是必備條件。
要考察是真經驗,還是假行家,主要是探測其認識的深刻程度,通過對業內的一些見解和“天下大勢”的分析,來判斷是不是該行業深度的參與者。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比較好使的方法,就是介紹他做出來的最得意的成就,以及最大的失誤。
頭銜是虛的,但是真刀真槍干出來的事是假不了的。
最得意的成就/業績是什么? 最大的失誤是什么,導致了什么悲劇。
錯誤有時比成績更能看出一個人的能力。
不遭人妒是庸才,沒犯過錯誤通常證明沒有做什么事。
骨骼筋絡 這個,我想表達的,是創業者的硬實力。
第一條的成功,最多能說明是個很好的職業經理人,有很好的職業素養。
但當跳出背后的靠山,開始領著幾個兄弟自立門戶的一瞬間,更重要的就是創業者的素養。
1)商業的常識。
無論是之前讀書來的,跟著前老板經歷過的,或者作為連續創業者親自趟過來的,基本商業常識是必修課;如果還沒有修,那么就是這個團隊必趟的坑。
我們無法瞬間長大,創業者也不可能瞬間成熟,這跟能力無關,人性使然。
“劉翔的兒子也得摔夠了跟頭,才學會走路。
” 舉個例子。
真正的商業模式,不是在屋里寫寫畫畫就可以做出來的,紙上的邏輯,十有八九不會在現實中無損耗的實現,只有當體驗過現實中的種種意外,才能停止閉門造車,才能學會對現實的敬畏;比如,不經歷“樹倒猢猻散”的無助,很難真正的理解什么叫“合伙人”,也更不會做到“財散人聚”。
這些都是周圍每天都在發生的案例。
還是那句話,跟人心無關,人性使然。
所以,了解一個創業者在商業常識上的“段位”,就是看他們的成熟程度,好做到對可能的發生的情形做好心理準備。
據我觀察,大部分時候,坑是繞不過去的,只是掉坑里的慘烈程度不同罷了。
2)認真專一,精益求精的素養。
不輕易為外界所動,追求所做事情的完美,是個很難能可貴的品質。
“事必專任,乃可貴成”。
這個規律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當今創業更是這樣,因為越是競爭激烈,越是應該推崇匠人精神。
要么做到極致,要么別做,現在國內任何一個創業方向都有無數公司在做,并且還后浪推前浪,新團隊層出不窮;創業圈太擁擠,已經沒有“半瓶醋”的容身之地了。
這種情景下,一顆追求高品質的心就變得尤為重要。
現在大家喊的“消費升級”也屬于這個范疇。
“認真搞笑”的開心麻花,充滿藝術范的“大董”,死磕的“羅輯思維”,都是這種品質的時代受益者。
這種品質不僅使他們受益,更使這些原本冷僻的生意模式,竟然也受到了資本的垂青。
最有效地辦法去衡量匠心,就是看產品的品質和細節。
拿出公司的第一重點產品,橫向對比市面上的同類,只要體驗的夠認真,產品的區別很容易看出來。
特別有意思的一點是,用心的東西,是可以被感知的;即便不是那么輕易的被觀察。
3)決策的素養。
決策是決定一個公司命運的基本單位。
無論是燒錢是否該停止,還是估值定在多少,節奏怎么把握,一切都是決策。
直白點講,決策力決定了一個創始人是英明的領路人,還是糊涂蛋。
如何去衡量一個人的決策力呢? 那就繼續把“決策”這個事解剖開了判斷:信息收集的方式,信息處理的方式,和堅決執行的力度。
收集信息的方式:我們需要了解到足夠多的方面后,才可以有基礎做一個正確的決定。
當一個難題擺在眼前,需要有智慧提取出來決策目的是什么?哪些方面會影響此目標的實現?通過什么渠道和方式去獲取最真實準確的信息?了解此項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觀察一個人在面對比較陌生的狀況出現時,他打算下手了解情況的思路是不是清晰,選擇的路徑是不是正確,顧慮到的方方面面是不是周密。
處理信息的方式:這就是常說的,能理性處理問題還是感性處理問題。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能夠正確的處理信息,關鍵是看當信息擺在眼前,討論處理辦法時,這個人糾結的點到底是在放在解決問題產生的利弊上,還是相關人的感受上。
這個有些反人性,但確實,老好人,是一個壞的決策者。
堅決執行的力度: 好多正確的決策,都是七分利三分弊,而三分弊通常傷到的是人情。
創業不是慈善,要做就必須黑得下臉,狠的下心。
這就是所有優秀創業者無情一面的由來。
以上兩個方面,是相對比較容易觀察到的層面,因為主要是跟人的“能力表現”相關。
衡量一個人是不是人中龍鳳,其實最重要的是下半場要討論的,內在的一些品質和精神層面上的一些“氣質”。
這些氣質就是真正拉開差距的關鍵所在。
下一篇:創業單身狗,是上帝送給女人最好的禮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是創業者變壞了 而是騙子們開始創業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