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生活還是要繼續,打完臉以后(見上篇《打臉篇》),我們再來展望一下未來。
這次我吸取教訓,不作這么短期的預測了。
最近剛好看到幾則有意思的新聞,可以借機聊聊我對幾個趨勢的觀察。
新聞一:面對谷歌圍棋AI,人類最后的智力驕傲即將崩塌。
這篇新聞講的是一款Google開發的名為“AlphaGo”的人工智能,在沒有任何讓子的情況下,以5:0完勝連續三年獲得歐洲冠軍稱號的法國國家圍棋隊總教練。
你可能覺得完了,人工智能終于來了,殊不知,人工智能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把我們包圍了。
早上起床看看新聞App,上班路上用音樂App聽音樂,用搜索引擎找東西,在購物app里買東西,收到銀行推銷理財產品的手機短信。
瀏覽的、搜索到的、推送給我們的東西,大部分都是機器算出來的。
根據什么公式算的?不知道,都是機器根據海量數據訓練出來的“直覺”。
機器學習的突飛猛進,和PC革命、移動互聯網革命、云計算革命一樣,其實都是計算和通訊性能的持續提升驅動的。
一方面,硬件性能的持續進步和分布式計算的發展讓基于海量數據的存儲和計算成為可能,另一方面,深度神經元網絡的算法近幾年接連有突破,對變量數量的限制降低,機器能更“自主”地學習。
另外,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也大幅提高了數據收集的數量和質量。
給創業者幾個建議: ·這樣的領域往往有技術背景比較強的團隊先沖進來。
但是,“拿著錘子找釘子”是一種低效的創業方法,建議在創業之前,先找到真實、剛性、天花板足夠高的需求場景。
·如果核心競爭力僅僅是“技術和經驗”,那么時間不是你的朋友。
應當學會利用技術的先發優勢,不斷構建壁壘——建立規模優勢、獲取獨占性的資源(例如持續獲得“行為和結果數據”的渠道)、提高客戶遷移成本等。
新聞二:寶潔銷售額持續下降,第一財季同比下降12%,第二財季同比下降9% 寶潔(P&G)是日用消費品品牌的領軍企業,也是巴菲特的長期持倉公司,維持了數十年穩步成長。
我觀察,除了良好的企業管理之外,它還得益于一個廣告和銷售的“雙渠道正循環”。
見下圖: 在這個模型中,有兩個稀缺資源被領先的消費品牌占據了:廣告渠道、零售商的優質貨架。
電視臺在黃金時段的廣告只有大牌子買得起。
零售商為了追求單店效率,優質貨架資源也只能留給“流量轉化” 能力最強的面向大眾的品牌。
過去幾十年間,寶潔這樣的廠商就是這樣“卡住位置”,阻擋競爭者成長。
那么,是什么事情導致寶潔的衰退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上面提到這兩個稀缺的“渠道”資源在過去幾年都發生了劇烈變化。
首先,隨著電商滲透率提升,“貨架有限度”大幅降低了。
同一個頁面上的一個位置可以針對不同訪客展示不同的商品,而且還可以利用搜索來實現“無限延伸”。
其次,垂直品牌的傳播能力提升。
以前一個小品牌是買不起主流電視廣告的,但是現在的互聯網媒體可以“按需采購”、“精準采購”。
另外,信息傳播的去中心化,也整體減弱了“硬廣告”的效果。
這些變化讓針對垂直人群的品牌終于能夠有效的觸達消費者、有效地交付,也削弱了“大眾品牌”的媒體和銷售渠道的優勢。
給創業者幾個建議: ·垂直品牌的時代,第一步就是找到有足夠潛力的垂直人群,深刻理解他們的需求。
·社交媒體和新時代的傳播、新興零售渠道的運營,是傳統品牌商還并不理解的新事物,也是你的武器。
·不過歸根結底,品牌的建設還是要依靠真正好的產品、依靠用戶的口碑 新聞三:“體驗Tesla自動駕駛:開著開著就嗨了” 這其實不是一篇新聞,是一個北京的特斯拉車主自己寫的自動駕駛體驗。
除了他,我的一個朋友的朋友(也是最新款特斯拉車主),號稱現在自己開車的時間已經遠少于車自己開的時間了,在主路上、停車時,都不用自己開車了。
有一篇廣為流傳的文章把自動駕駛分了四個階段:“駕駛員輔助裝置”、“半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完全自動駕駛”。
Tesla的車主的試驗讓我相信也許我們很快就會進入到“第二階段”,半自動駕駛——駕駛員在得到警告后,仍然沒能做出相應措施時,半自動系統能讓在汽車自動做出相應反應,例如主動式的車道保持、自動剎車等功能。
說實話,第二階段離真正的“自動駕駛”還有點遙遠,只是,這些信息讓我感覺自動駕駛來得很真實,它也許會以“漸進”的方式很快進入到我們的生活,避開死板的政府主管部門。
一個麥肯錫的報告號稱2030年有15%的車會是完全自動駕駛的(其實沒有什么根據). 那么,當第四階段“完全自動駕駛”實現了以后,世界會發生什么改變呢? ·首先碰撞和事故會大幅減少 ·接著車險的賠付支出、保費收入都會大幅降低,汽車修理、汽車配件行業會受到沖擊 ·交通阻塞會大幅減輕,出行時間變短 ·專車的價格會進一步下降(成本更低了),買車的人會越來越少 ·專車平臺的網絡效應降低,因為供給端只是車,沒有人,所以不用靠訂單“養” ·最早能夠大批量生產自動駕駛的汽車廠商,會首先加入專車平臺的戰爭,和“滴滴”、“Uber”決戰,因為“按使用時長收費”將成為未來汽車廠的主要營收模式。
給創業者的建議: 沒駕照的趕緊弄本駕照開開車吧,以后的車都自己開,不讓人開了,所以即使創業沒成功,你還是可以對著后代說,“老子自己開過車,那可真叫一個爽。
” 創業的機會 瞎扯了這么多,我還是把話題收回來,聊一聊創業的機會。
最近許多朋友(包括一些VC同行)都覺得創新在放緩。
于是,藍湖資本的小伙伴們最近趁著百年不遇的“嚴寒”到長城腳下租了個別墅閉門討論了三天,我們認為,計算能力、通訊、支付、物流等基礎設施的繼續成熟以及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化,還在持續驅動新的消費互聯網及企業服務的創新。
在這里我簡單總結一下以饗讀者: ·在娛樂、社交、電商、本地服務等領域的通過創新體驗、創新供應鏈、新受眾人群帶來的平臺型機會 ·人工智能在To C、To B的應用 ·智能移動設備繼續下沉帶來的供應鏈效率提升的機會 ·一些很難規模化的行業,由智能設備驅動的規模化(例如農業、企業服務外包) ·大消費升級驅動的產業結構變化(金融、教育、醫療、零售等) 簡單地說就是:我們覺得好戲才剛開始,機會還很多。
下一篇:想在25歲前創業成功應該做些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評論:創業沒有寒冬,心定方得始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