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2014年,資深媒體人馬凌離開了她供職12年的《南方都市報》社,從一名已經算得上事業有成的雜志部首席編輯,變成了一名新手創業者。
那時的馬凌,大概很難想到,自己會在首次創業失敗之后,憑借一篇以“致賤人”為主題的爆款網文,一躍成為商業上最成功的“自媒體女皇”。
2019年1月29日,咪蒙團隊旗下公號“才華有限青年”推出了一篇題為《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的文章,迅速火遍全網。
此時,公眾號“咪蒙”已經坐擁1400萬粉絲,頭條廣告報價超過80萬元人民幣,新成立的“才華有限青年”也正在快速走紅。
這時的咪蒙,恐怕也很難想到,自己的“自媒體王國”會在一個月之后轟然倒塌,只剩下難看的一地雞毛。
馬凌就是咪蒙,咪蒙就是馬凌。
毫無疑問,她是自媒體領域的一個“傳奇”——只不過,是一個充滿負面意味的“傳奇”。
她的發跡史,還要從她剛剛離職的那年說起。
2014年,初戰商場的馬凌,選擇了當時紅得發紫的影視行業,開始了她的第一次創業。
當時,她和一位合作伙伴以500萬元的投資,創辦深圳萬物生長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投拍了一部名為《尹志平的奇幻旅程》的網劇。
不幸的是,這部網劇沒有取得任何值得稱道的反響,也燒光了幾乎所有投資,最終,2015年,這家公司徹底走向了滅亡。
面對首次創業失敗的慘痛結局,馬凌在自己才創立了4個月的公號“咪蒙”上,發表了題為《我是如何成功地把一家公司開垮的》文章,以頗為吸引人的文筆講述了自己失敗的故事。
盡管早在許多年前,馬凌就開始以“咪蒙”為筆名,在各地發表文章,但是,從她注冊公號起,馬凌才真正成了今天我們熟知的這個咪蒙。
事實上,當咪蒙寫出《我是如何成功地把一家公司開垮的》時,她已經不再需要為創業失敗而憂心了。
在這篇文章出爐之前,大名鼎鼎的“始祖級”爆款網文《致賤人:我憑什么要幫你?》已經一炮而紅,讓咪蒙火遍了整個中國互聯網。
然而,也正是這篇為咪蒙打開了事業新春的《致賤人》,讓咪蒙從一開始就沾染上了媚俗、惡化網絡風氣的爭議,最終將她引向了人仰馬翻的結局。
當時,《致賤人》的火爆,在網民之間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針鋒相對的論戰。
其中,一派網民狂熱地崇拜咪蒙,認為咪蒙的文章讀來極其痛快,說出了他們平時想說又說不出來的心里話,既有真才華,也有真性情;與此同時,另一派網民卻認為,咪蒙的文章戾氣有余而理性不足,用詞粗鄙,這樣的文章走紅是中國互聯網的恥辱。
這場論戰持續了很長時間,最終讓咪蒙得到了極為兩極化的名聲——喜歡她的人將其奉為圭臬,不喜歡的人則將其棄若敝履。
對于一個文人而言,如此兩極化的評價,可能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然而,對于作為商人的咪蒙而言,這樣的結果卻恰恰是她想要的。
畢竟,那些極端厭惡她的讀者,本來也不會成為她的消費者,而那些極端追捧她的讀者,卻可以成為她堅實的基本盤,為其創造源源不斷的收益。
于是,從《致賤人》中嘗到了甜頭的咪蒙,進入了馬力全開的狀態,接連創作出了《致low逼》《我就是喜歡錢》等多篇爆款網文。
這些文章,雖然內容各自不同,但精神內核卻十分一致,那就是對公眾情緒的極端迎合——或者說:極端的媚俗。
在這樣一種創作模式下,咪蒙每發表一篇新文章,都會為她贏得更多的粉絲和收益,同時也會為她招來更多的罵名。
然而,在巨大的罵名之下,咪蒙在商業領域一路高歌猛進,卻是不爭的事實。
不論人們是否喜歡咪蒙,都無法改變一件事——在自媒體領域,很難有人能比咪蒙更賺錢。
很快,走紅的咪蒙便認識到,僅憑一個賬號,很難讓自己的自媒體王國持續擴張,于是,她組建了頗具規模的創作團隊,開始了“咪蒙系”公號的集群化運營。
于是,在咪蒙旗下首席助理,以“月薪5萬的實習生”身份廣外人知的楊樂多的主持下,全新公號“才華有限青年”應運而生。
“才華有限青年”公眾號的功能介紹,是“讓世界聽見95后的聲音”,其負責人楊樂多,也確實是一名頗有本領的95后。
很快,在楊樂多及其團隊的運作下,這個公號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號,變成了比《致賤人》發表前的“咪蒙”本體粉絲還多的熱門大號。
在成立之后的一年多時間里,“才華有限青年”發布了393篇原創文章,這些文章,幾乎每一篇都在尋找年輕讀者的“痛點”,向他們煽動情緒或是販賣焦慮,而發表于1月29日的那篇《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正是這些套路的“集大成者”。
然而,成也套路,敗也套路,最終,正是這篇“套路化”到了極致的作品,一舉引爆了公眾此前對咪蒙積蓄的所有不滿,最終成了壓垮咪蒙的最后一根稻草。
從首次創業失敗,到取得1400萬粉絲,咪蒙用了三年多時間。
而從《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發布,到“咪蒙系”賬號最終被全面下線,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對于見證了咪蒙發跡的所有網民而言,這個過程,恐怕只能用“眼見她起高樓,眼見她宴賓客,眼見她樓塌了”來形容。
站在自己一手締造的自媒體王國廢墟之前,咪蒙會怎么想?她會對自己販賣焦慮的寫作方式進行反思嗎?她會為自己長期以來忽視社會責任的做法感到悔恨嗎?我們不得而知。
也有可能,她會想起成名前的自己,那時的她,寫出的文章是才華橫溢的《好疼的金圣嘆》,是聰明伶俐的《守腦如玉》。
然而,隨著她向利益和流量妥協,走上“網紅”道路,這一切都已成過往。
但不論咪蒙怎么想,所有自媒體人,都應將咪蒙的教訓牢記心中。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下一篇:賠了一個億之后,他如何東山再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一年幾百萬粒不夠賣,“只活在二級市場”的國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