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最新數據,2017年中國進口牛油果3.2萬噸,僅僅8年前,中國的牛油果進口量不超過2噸。
可以說,牛油果剛剛在中國市場上經歷了一次“爆發”。
而這并不是中國市場的獨特情況。
其他大國也是“剛剛發現”牛油果的吸引力。
從1993年開始,國際市場上的牛油果銷量就不斷走高,2015年美國人均牛油果的消費量6.9磅,而該數字在2006年還僅為3.5磅,十年間翻了一番。
作為一種不甜、不脆、不多汁的水果,銷量暴增的理由非常充分:有利于健康——即便這并不成立。
一個牛油果的熱量高達161kcal/100g,是普通水果的三四倍。
至于維生素豐富、微量元素多等“優點”,對其他水果也沒有優勢。
比如說維C,牛油果的含量不及等量橙子的一半,價格卻要翻好幾倍。
不好吃,不健康,價格高……牛油果的風靡和營養學無關,而是一個經典的惡性營銷案例。
營銷撐起的“黃金水果”牛油果原產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墨西哥是世界上唯一能一年收獲四次鱷梨的產地。
在過去的幾百年,牛油果在墨西哥的身份類似于玉米、大豆,一般被碾成醬,蘸玉米片吃。
照這個產量、這個吃法,牛油果的地位不會比甜面醬更高。
不過,美國加州水果商敏銳地發現了這種商品的最大價值——神秘感。
僅此一點,牛油果就值得來一次投機炒作。
第一波炒作敗于英譯名。
牛油果原名alligator pears。
Alligator是鱷魚的意思,pears是梨,中國也一度稱它為鱷梨。
這兩個形象勾連起來,神秘感被不適感抵消了。
傳說美國曾在1914年因為這個名字禁止進口墨西哥牛油果。
于是,加州種植協會把“鱷梨”改成了avocado。
這個詞語出自墨西哥古老的阿茲臺克語中的ahuacacahahll一詞,充滿著異域風情與神秘主義氣息。
如今,不論是智利、秘魯、南非還是新西蘭的牛油果,都共用這個名字。
名字很重要好名字有了,但牛油果的推廣遭遇了“低油脂”飲食的阻礙。
種植者們不得不花錢請營養學家寫軟文,并耐心教會普通人怎么吃牛油果。
但銷售業績還是不溫不火,牛油果經銷商決定拋棄營養專家的說教,讓公關公司上場。
接下公關合同的公司是Hill & Knowlton——中文叫是“偉績遍達”,經常與奧美一同出現在“全球十大公關公司”榜單上。
事實證明這是牛油果命運的轉折點。
1992年這一年,后來在中國大熱的《成長的煩惱》剛剛播完全部7季,情景劇、脫口秀正熱。
在Hill & Knowlton公司策劃下,美國當紅脫口秀主持人Gordon Elliott 在自己的美食節目上,敲開了一位獨居老太太的家。
和他一起進門的,還有一個拎著一籃子牛油果、打扮成牛油果模樣的“牛油果先生”。
他們為老太太做了一頓“加州牛油果煎餅”早餐,并送上了一張牛油果面膜。
臨走時他們還不忘告訴老太太,請盡情享受牛油果,因為六月是“加州牛油果月”。
有錢就是任性,當天這個事件還登上了《紐約時報》。
這一波廣告導致牛油果銷量進入第一波上升通道,下一波宣傳已經在路上。
“牛油果先生”繼續走穴,它上綜藝、上脫口秀、出席各種活動,宣傳健康與時尚。
甚至還登報,推出“為牛油果先生尋偶”活動,轟動一時。
幾輪攻勢下來,牛油果已經從墨西哥的平民食物,上升為了一種“生活方式”。
將牛油果推上巔峰的,是2015年的超級碗之夜。
這一美國“春晚”每年吸引的電視觀眾比MLB及NBA總決賽的總和還要多3倍。
2015,墨西哥牛油果公司出價450萬美金買下了半分鐘的超級碗廣告時間。
這是超級碗史上第一個水果廣告,卻不是牛油果最后一次登上超級碗。
此后,該公司連續4年購買超級碗廣告,將牛油果和橄欖球牢牢綁定在一起。
他們在橄欖球選手食譜中加入牛油果,不斷暗示這是健康水果;同時,宣傳牛油果是看橄欖球比賽的必備食物。
營銷組合拳的結果是,2014年美國全年消耗牛油果約12億磅,2015年飆升至20億磅,漲幅高達40%,隨后的幾年也都保持了高增速。
2017年超級碗當夜,美國人就吃掉了1.2億磅牛油果。
統計來自Hass牛油果公司牛油果的中國之旅在美國大熱的牛油果想要成為中國“網紅”卻沒有那么容易。
中國人對奶制品的興趣本來就低于歐美,奶酪般的牛油果口感并不太受歡迎,加上價格昂貴,保質期難以捉摸,買回去常常是5個扔了3個。
2009年時,今天中國最大的水果電商“天天果園”開始推廣牛油果,和它一起被引進的還有智利櫻桃。
同樣是高價水果,牛油果沒有激起什么水花,后者因為品質穩定,符合國人口味,很快獲得了市場認可。
2010年,蘭濤國際開始銷售牛油果,他們每三周從墨西哥進口1600箱6斤重牛油果到上海。
但在這個中國消費能力最強的城市,只能賣掉三分之一。
他們嘗試加大宣傳力度,制作了30萬幅帶有二維碼的牛油果彩旗,在全國2萬至3萬家水果超市懸掛,還聘請墨西哥女郎在商超示范牛油果的吃法。
據蘭濤國際CEO王石偉回憶:“剛開始在哈爾濱,一星期也賣不出一箱。
有了這個活動之后,當天就賣了50箱。
”新鮮感能帶動多少銷售量不得而知,幸運的是,牛油果進入中國的這幾年,恰好時中國電商的起飛階段。
2009年,淘寶第一次推出了雙十一,5年后,雙十一單日成交量達571億元,是電商時代的標志性事件。
2012年4月,天貓超市上線,讓樂于網購又富具嘗試精神的中青年,可以把“買買買”推進到生鮮領域。
天天果園聯合創始人趙國璋表示:“牛油果在中國影響最大的是20歲至40歲這個年齡段的人。
”這正是網購的主力人群。
論牛油果的“中國化”中國的廣闊市場顯然吸引了墨西哥的注意。
2017年墨西哥總統涅托親自到訪了阿里巴巴杭州總部,與馬云討論進口貿易。
這一年9月11日—9月12日,天貓生鮮與墨西哥駐滬總領事館商務處合力推廣,兩天內在上海售出50萬只牛油果,共計80噸。
2018年天貓生鮮超市的數據顯示,一份促銷價格為29.8元的墨西哥進口牛油果,5月份拿到了12萬個訂單。
此后各種健身營銷號輪番推廣牛油果,終于用“健康”“新潮流”等形容詞壓倒了牛油果的口感和熱量。
3比販毒更賺錢的“黃金水果”墨西哥是全球最大的牛油果產區,世界最大的牛油果經銷商卻不是墨西哥公司。
目前全球消費者買到的牛油果,大多來自美國加州牛油果巨頭Mission Produce。
該公司成立于1987年,在牛油果帶來的美元中切走了最大一塊,不用說,牛油果“封神”必有它的功勞。
這種利益分配方式,很容易讓人想到毒品的利潤分配和社會效果——種毒品的農民貧困不堪,掌握渠道的利益集團迅速黑幫化。
尤其是在毒品幫會戰斗力壓倒政府的墨西哥,牛油果熱銷恐怕并不意味著當地農民的幸福。
我們查詢了Mission Produce的主要供貨地——墨西哥米卻肯州的治安狀況,結果非常”符合預期“。
米卻肯洲地處墨西哥中部,和非法移民和毒品走私都關系不大。
但該州出產的牛油果占全墨西哥的80%,號稱世界牛油果圣地。
這為當地黑幫提供了比販毒更賺錢的生意。
“去往牛油果種植園的路上,兩輛滿載保鏢的車在前面為牧軻一行開路;到了牛油果種植園,首先印入眼簾的也是兩位荷槍實彈的守門人。
“在包裝廠門口,也有這樣持槍的看門人。
”牧軻說。
”天貓商城的這則硬廣,揭開了牛油果黑幫生意的一角。
據拉美有組織犯罪研究機構Crime Insight統計,2009到2013年這4年間,墨西哥武裝組織“圣殿騎士團”通過綁票和勒索,從果農手中獲得了7.7億美金,平均每年1.54億美金。
這些錢將用來進一步擴大黑幫組織。
據稱,黑幫團體從墨西哥農業秘書處(現在已經不存在)獲得富裕果農的名單,在他們周邊布置“智能系統”加以監控。
如果富農們拒絕支付”保護費“,就會遭到綁架,他們的家人也會有生命之虞。
2011年,美國賽美味和漢堡王推出了牛油果套餐,墨西哥牛油果出口猛增。
而其中約30%的收入進入了“圣殿騎士團”的口袋。
此外,武裝犯罪團體還控制了農藥與化肥的銷售。
在種植前先靠武力賺上一筆壟斷收入,豐收之后再靠武力“收一筆稅”。
如此有“生意頭腦”,確實很難不發財。
在Crime Insight給出的數據中:2013年“圣殿騎士團”販毒收入約2600萬美金,偷車、拐賣小孩等收入600萬美金。
也就是說,牛油果每年帶給這一黑幫團伙的利潤,高達傳統黑幫犯罪利潤的5倍。
真·更低的風險,更高回報!墨西哥農民辛苦種植,全球消費者為了既不健康又不好吃的水果付出高價,結果受益者是美國資本和墨西哥黑幫,這真是21世紀特色的荒誕劇。
而在貿易戰風聲越來越緊的年頭,中國以指數增長速度進口牛油果,只能解釋為中國小資產階級的消費傾向完全被大資本左右。
就目前的情況看,中國本土種植牛油果,搞進口替代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牛油果的”健康食品“神話繼續維持下去,美國資本和墨西哥黑幫的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下一篇:30年只做一件衣服!變身時尚王國還坐擁500門店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從小食品廠到年入700億,它是雀巢最害怕的對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