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很長一段時間里,談及時尚服裝品牌,我們的印象里基本都是迪奧、普拉達、LV等國外品牌。
泱泱中國,為什么就沒有出幾個聞名世界的服裝品牌呢?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時尚消費的關注,國內的企業也開始向著這個目標邁進。
雅瑩集團就是其中的先行者,起始于1988年的雅瑩集團,幾十年來一直專注于服裝設計領域。
2015年,它成為米蘭世博會中國館館服的設計方,借此,它在時尚之都意大利一戰成名,開啟了國際化的道路。
從1988年到現在,雅瑩已經走過了整整30年的歷程。
30年來,雅瑩集團董事長張華明一直在服裝領域深耕,把一個小作坊打造成了享譽世界的時尚品牌。
8歲接觸服裝廠;結下一生之緣1971年,張華明出生在浙江嘉興。
8歲之前,他從沒想過自己的生活會跟服裝廠有什么聯系,因為此時他的父親張寶榮是一名鄉村醫生。
在我國的社會環境里,鄉村醫生雖然沒有大醫院里的醫生醫術高明,但是村里人但凡有點頭疼腦熱都得依靠他,所以張寶榮在村里的威望很高。
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社會中興起了一股集體辦廠的風潮。
張華明的母親正好在繅絲廠工作,因為這樣的緣故張寶榮也曾接觸繅絲廠。
1979年,村集體打算籌辦一件服裝廠,于是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張寶榮,眾望所歸之下他成為了廠長。
大鍋飯吃了那么久,忽然之間要獨自挑大梁經商,放在誰身上都會有不適應。
但是大伙兒都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張寶榮也只能硬著頭皮往前闖,他全心全意地投入服裝廠的經營。
也正是在這樣的情境下,8歲之后的張華明開始漸漸地接觸服裝廠。
父親在服裝廠的經營上可謂是嘔心瀝血,甚至有些偏執,考慮到自己能力有限,他從小學開始就對張華明嚴加教育,讓他參與服裝廠的事務。
一開始是讓他參觀,了解工廠內部,長大一點就讓在課余時間到廠里打雜,甚至還允許他把衣服拿出去賣。
可以說,張華明從小到大幾乎是成長在工廠里的,由此也與服裝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欠債者端茶倒水;要回20萬元回款1988年,張寶榮卸任集體廠長,創辦了自己的“洛東紅政服裝廠”。
1990年,19歲的張華明高中畢業了。
不出所料,父親并沒有十分支持他一定要去考大學,在他看來進入工廠工作,做自己的接班人對兒子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而張華明也如了他的愿。
正式進入服裝廠工作的張華明,開始接受父親拋給他的一個又一個挑戰。
第二年,廠里面臨資金周轉問題,有一家重慶工廠拖欠了自己20萬的回款,如果要回來就能枯木逢春。
父子倆一同前往,看似要上演一出“上陣父子兵”的戲碼,可誰料到沒過幾天父親因為工廠瑣事回去了,留下張華明一人獨自面對。
這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一時之間慌了手腳,不知該如何面對。
他每天都去對方的公司,大門堵多了,自己累別人也煩,再者他發現對方真的有困難。
但不管怎樣,錢必須要回來,硬碰硬不行,那就只能以柔克剛了。
他每天都去對方廠里“上班”,端茶倒水、擦桌子、倒垃圾,什么都干。
日子久了,對方過意不去,東拼西湊把錢給了他。
張華明的任務終于完成了,經此一事他深感經商的不易,同時他也明白做生意必須要“以情動人”,贏得人心才有生存的機會。
父親病倒接手公司;轉型做時尚品牌商海沉浮,每一艘漂泊在上面的船,都必須時刻警惕可能迎來的風浪。
邁過一個坎兒的張華明,很快就迎來了下一個坎兒,他被委任前往北京開辟新市場。
這其實是父親早已規劃好的一個戰略步驟,北京作為首都,同時也是國際化的大都市,擁有巨大的發展機會。
張華明得到了50多萬的資金支持,機敏的他發現了真絲服裝市場的潛力,做起了經銷商,成功賺得了一桶金。
年輕的心怎么會甘于人下,擁有底氣的張華明開始想脫離父親的束縛,創立屬于自己的品牌。
1995年,他注冊了“雅瑩”商標,從此開始了向時尚服裝品牌進軍的道路。
可就是在這一年,意外突如而至,他的父親病倒了。
張華明回到嘉興,接過了此時已經改名的“永利來時裝”。
經過18年的經營,到了2013年企業升級為“華之毅時尚集團”,旗下擁有EP雅瑩、GRACELAND雅斕名店等時尚服裝品牌。
張華明是如何做到的呢?現代化管理轉型父親經營下的永利來服裝,還保持著上輩人固有的節儉思維,對于企業內的設施和人員的管理一切從簡,有些東西即使舊了也不換。
想要讓企業朝時尚業進軍,就必須改變“土”的作風。
他花費大量資金置換公司的辦公設備,工作環境煥然一新,同時還引進現代化的管理制度,分部門,任經理,細化責任。
新風氣的影響下,企業發展加速,2年后服裝年銷售額突破了2千萬元。
立志做百年老店創立雅瑩品牌的時候,張華明也在痛心為什么世界服裝品牌都誕生在其他國家,他要為自己國家爭一口氣。
可這不是那么簡單,他發現那些世界品牌,大多經過時間的沉淀,擁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
因此他也要打造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品牌,此外從小在服裝行業的浸染,也讓他生出了為此奮斗一生的愿望。
3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做一個百年品牌不是那么簡單,國外有些大品牌之所以存活那么久,大多是因為數年如一日的精雕細磨。
我國也有許多傳統手藝,但似乎總是停留在過時、守舊的層面上。
張華明覺得我們需要有文化自信,但也必須與時俱進。
在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國館館服設計上,他將中山裝、刺繡、篆刻與西服相結合,讓人眼前一亮。
結語如今的華之毅時尚集團擁有5000名員工,在一二線城市擁有超過500家門店,成為時尚界的一股新力量。
張華明從8歲開始接觸服裝行業,在如濡目染的環境下,立下了從事服裝行業的志愿。
但他不是商業天才,他的能力是一步步磨煉出來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行業,并且持之以恒,終會有大放光彩的時候。
當然,創業者也不能萬事以利為先,還需要有家國情懷。
張華明堅持了30多年,以匠人精神刻畫中國品牌,終向眾人宣告:中國也有聞名世界的時尚品牌!
下一篇:這位農民10年只做一朵棉花,他的公司年銷30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七年增長萬倍,誰勸中國人買了3萬噸牛油果?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