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零經驗起步,她將一家瀕臨倒閉的小作坊,打造成蘇州食品行業的標桿。
她是公司的“首席產品官”,為了守住品質和口碑,干脆砍掉占據70%銷量的產品線。
2004年印尼海嘯奪走了愛人與健康,她不僅挺過生死邊緣,還把企業帶向了新高度。
她是倍思特食品公司董事長,顧建芳。
第一份工作,救活企業倍思特前身是臺灣一家肉松品牌的大陸分店,1993年,瞅準市場的空白點,顧建芳丈夫到蘇州投資、辦廠,卻因為疏于經營、管理,頭幾年賬面上就虧了300多萬。
力挽狂瀾的是一位20多歲的小姑娘。
1998年,新婚燕爾的顧建芳,以“公司總監”的虛名進入企業,輔助丈夫管理企業。
對于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她來說,擺在面前的不啻于一個讓人頭大的爛攤子:首先是任人唯親,內部貪腐。
十幾人的生產線,從傳達室到采購,各個環節都被副總經理的親屬掌控。
其次是“不忍直視”的臟亂差。
200平米的小作坊里,鍋底常年不清洗,結了一層厚厚的黑垢;窗戶破了,沒人管沒人問;垃圾隨意堆放,蒼蠅老鼠到處亂竄……更有甚者,到了晚上,工人們還一袋一袋地從廠里偷偷往家里拿公司的產品。
顧建芳上任第一把“火”就是治理臟亂差。
她用相機拍下現場環境,一份照片給負責人,另一份自己備份。
并下令:一月后對照變化,不合標準的直接開除!期限一到,工廠面貌煥然一新。
內部整風初見成效后,顧建芳的第二把“火”指向了經營陋習。
長期以來,由副總把持的業務線,不僅存在虛報價格、貪腐浪費的現象,銷售業績也未見起色,逐漸將公司逼上倒閉的邊緣。
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動靈魂還難。
以她當時的資歷,說服比自己年長的管理者,既沒經驗又無實權,難度可想而知。
“初生牛犢不怕虎,他眼睛瞪得大,我瞪得比他還大。
”天不亮,她就跟著銷售員到外埠跑業務,盡管這意味著暈車的她要忍受一路嘔吐。
慢慢地,顧建芳掌握了與客戶談合作的能力與資源,回頭就把副總開掉了。
顧建芳的第三把“火”燒向了自己。
為了做好管理與經營,盡快擺脫“小白”階段,她先后報了商學院的生產、財務、銷售等專項培訓課程,學習之余每天要跑5000米,只睡五六個小時,堪比“魔鬼式訓練”。
顧建芳坦言,這些經歷對于公司和自己至關重要,也讓她嚴明公司的各項制度,包括ISO標準、5S管理、員工手冊等。
“整個人是脫胎換骨的狀態,沒有這些基礎就沒有今天的倍思特”。
在她的梳理下,2001年公司終于扭虧為盈,逐步接入正軌。
意外,比明天先來了早年創業,外表柔弱的顧建芳內外一手抓,早出晚歸,成了丈夫眼中的“女強人”。
經商家庭出身的丈夫,勸她歇一歇,一起回臺灣定居。
可是公司剛有起色,她哪里忍心就這樣放棄國內的事業?作為補償,顧建芳請丈夫一起去泰國旅游。
沒想到,一場震驚世界的災難突然降臨。
當天顧建芳正和朋友手牽手在街邊閑逛,剛和小販討完價,忽聽背后一陣詭異的慘叫聲,她回頭望過去,“看到的所有人,臉部全部變形了,比電影《后天》里面演的恐怖得多。
”來不及細想,顧建芳跟著人群拼命往前跑,沒跑多遠,發覺腳下越來越濕,再回頭,遠處幾十米的巨浪已經拍打過來。
“我當時心里第一反應是完了!怎么有洪水?那時候還沒有海嘯的概念。
”巨浪很快淹沒了島嶼,顧建芳拼命抱住一個木桶,躲過溺亡的風險,卻被另一個木桶夾斷了肋骨……所幸這時一個泰國人遞出了援手。
由于失血過多,顧建芳昏死過去,等她睜開眼睛,發覺自己臉上被蓋上白布,視野穿過縫隙,兩側都是外國游客的尸體。
“那時候我的意識前所未有地清醒,一定要掙扎,一定要讓人家知道我還沒死!”……命運眷顧了她,重傷的顧建芳輾轉多次,最終獲救。
遺憾的是,同行的丈夫沒能生還。
公開數據顯示,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爆發百年不遇的地震和海嘯,造成20多萬人死亡。
半數游客的生命,在那場罕見的天災里戛然而止。
后來,顧建芳不敢到浴缸泡澡,“我有很長時間不能碰水,尤其不能看浴缸里的水晃動,一看就要暈過去。
”輪椅上,把公司推上巔峰海嘯事件一個月后,婆家找上門清算公司股權和私人財產。
法律上,顧建芳可以繼承丈夫留在臺灣的財產,但是她放棄了,只在形式上繼承了一塊錢;之后借錢從婆家手上買下了15%的股權,才算掌握了倍思特的控股權。
“不想經營也不行,女兒靠什么生活,房子還有貸款,身體又這樣,出去也找不到工作。
”當時,顧建芳已經坐上輪椅,一度陷入長期的抑郁,公司與生活的雙重壓力之下,她意識到一個殘酷的現實:救兵只有自己。
好消息是,沃爾瑪、家樂福、歐尚等外資賣場這時大舉進入中國,快消品行業迎來一輪井噴式上漲。
借著這陣東風,倍思特的銷售額從幾百萬元翻了幾番,增長至2.8億元。
公司也從一個僅有十幾人的小作坊,成長為蘇州食品行業的驕傲。
從一名“商業小白”到獨當一面的領導者,顧建芳總結了幾點心得:1. 產品觀:誰玩虛的,誰倒得快零基礎起步,將倍思特打造為食品業的標桿企業,在外界眼中,顧建芳是天生的品牌達人、會做生意的老板,不過比起這些光環,她更熱衷的角色是產品經理。
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與口味,顧建芳做的最“極端”的一件事是,砍掉占總銷量70%的牛肉干產品線,原因很簡單,因為肉醬里面摻了面粉,不是純正的牛肉干,盡管這已是行業心照不宣的秘密。
銷售總監勸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顧建芳的態度頗為堅決,“你們吃這種牛肉干,不如去買個肉包子!”倍思特生產的肉松過去多年,國內食品行業常見一種“高舉高打”的經營手段:明明是低成本的產品,用高定價策略攫取暴利,再將70%-80%的利潤,用在鋪廣告、打市場上面。
這位參與過國家標準制定的企業家說,“這樣做起得很快,落得也快,因為消費者的口味和體驗,你忽悠不了。
”2. 組織觀:下屬比領導強,企業才會越做越大如何保證企業文化不流于形式,戰略可以實際落地執行?這是困擾大多數企業的一大課題。
在公司內部,顧建芳對標準與制度的“苛刻”是出了名的,她甚至提煉了一個發現問題的公式,即“問題=標準-現狀”解決之道的關鍵是嚴明獎懲機制,對待銷售人員,首先是增加基礎工資與提成比例,保持薪酬的市場競爭力;其次將人員劃分成18個級別,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情,多勞多得。
對內管理上,顧建芳采用3個頗具儀式感的懲罰方式(三選一):一是快樂罰:設立用于團建費用的“快樂小豬基金”,犯錯的員工決定自己投入的金額(通常是從一塊錢到一百塊不等),老板負連帶責任,投入10倍的金額。
懲罰公開進行,圍觀者會拉長音調齊聲喊“豬——!”二是健康罰:女生上下蹲,男生俯臥撐。
三是美味罰:買零食給同事,在開茶話會的時候分享。
用人方面,顧建芳堅持認為,“合作的人一定要比你強大,企業才會越來越強大。
若你只跟不如自己的人合作,企業只會越來越弱。
” 為了讓下屬盡快成長,她自己掏錢讓他們進修商學院,學費甚至高過他們的年薪。
3. 品牌觀:時代變了,老字號不能一味靠“守”從90時代公司草創開始,學營銷出身的顧建芳親力親為,從工廠的招牌到品牌的視覺標識,一步步塑造起“倍思特”品牌,一晃二十年已經過去。
過去幾年,受到電商沖擊,食品行業陷入寒冬,長期依賴賣場渠道的傳統企業面臨很大的生存壓力。
加上假冒偽劣產品的影響,倍思特這個老字號正在試水“二次創業”。
這源自一次機緣巧合。
海嘯后十余年里,她曾飽受傷病折磨,在臺灣朋友的推薦下食用梅精丸意外恢復了元氣,得以回到每天工作15個小時的節奏。
她專門成立一家公司,如今圍繞“梅”已經打造100多種梅子食品。
顧建芳將其視為“下半輩子要守護的事業”,她重拾品牌達人的本色,背下2000多首與梅有關的古詩;還參與微博運營,憑一己之力積累了280萬粉絲。
“現在這個時代跟倍思特當初已經不一樣,你沒有第二個二十年慢慢把品牌守出來。
快消費時代,你必須變得更有趣,第一眼就讓人對你產生興趣。
”新品牌有個略帶文藝氣息的名字——“MeiStory梅子故事館”,而倍思特這個沿用二十年的老字號也改頭換面,嘗試一些新玩法,我們從俏皮的產品名稱便可略窺一二:肉松蛋卷,取名“肉松滾蛋”麻辣花生,取名“肉麻花生”面向老年人的肉松,取名“老孩兒肉松”寫在最后梅字的諧音是“美”,顧建芳說,“這么多年,我一直在回避不美好的事物,即使是不美好的事,我也能‘潤色’成美好。
”在海嘯襲擊的生死關頭,她說自己腦海里曾閃回了跌宕一生:兒時在官員家里做養女,實習時邂逅丈夫,工作后逐漸接手企業……住進重癥監護室時,她不是沒有輕生的念頭。
我們也不知道,之后她是怎么走出長達5年的抑郁癥的。
這也許得益于她的“潤色”能力:抽離自我,站在上帝視角,像看電影一樣審視自己的灰暗經歷。
顧建芳對我講述這些“故事”,并未顯現傷神的模樣,而是風雨過后的淡定、陽光。
最近幾年,她在業余學了古琴、鋼琴、跳舞、外語、EMBA,做TED演講,傳播自己的“梅”學與美學,嘗試之前從未有過的“活法”。
“時間是用來‘浪費’的,就看你跟誰一起浪費。
”顧建芳說。
下一篇:55歲老太退休后創業,靠一個易拉罐年收76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碾壓加拿大鵝,23年保持行業第一,波司登憑什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