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一個紙箱,普通到很多人都無視它,但它卻每天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如今,各大電商每年消耗的紙箱數量都是個天文數字,僅2017年就用掉了上百億個瓦楞紙箱。
傳統的紙箱,包裝起來很麻煩。
而一個看似簡單的拉鏈設計,卻讓上百億的物流紙箱有了溫度和便利性,同時大大降低了包裝環節的工作強度。
做出這樣創新的人,叫邢凱。
而他不平常的創新公司,叫一撕得。
傳統產業頑主邢凱是個很有想法的人,外表有張力,社交感染度較高。
他是學醫藥學出身的理科生,年紀輕輕就在橡果國際做到了產品經理。
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強的他,很喜歡這種好像在玩中干的感覺,用他自己的話說,“玩著玩著就成了公司最年輕的高管”。
同事們都覺得他“很神”,做什么上手都很快,玩什么項目都能出成果。
可邢凱雖然在橡果國際拿著百萬年薪,但待久了還是覺得工作沒什么挑戰,有些“玩得沒意思了”。
后來淘寶興起,邢凱跟幾個朋友一尋思,干脆辭職創業玩淘寶。
這一玩,就玩出一個年銷售額幾千萬的網紅化妝品店。
干網店要每天發貨,邢凱早就不耐煩天天打包貼膠帶,就尋思著給包裝紙箱加個拉鏈,一下子能省下很多事。
后來他發現,很多人找他不是來買化妝品,而是指名道姓要這個帶拉鏈的小箱子。
邢凱覺得有意思,冥冥中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進入包裝大市場的機會。
畢竟,紙箱發明到現在,一百多年沒發生過變化。
他覺得憑自己的“玩心”,可能在這個傳統的領域取得成功。
于是,從淘寶網店脫身出來,邢凱創建了一撕得。
兵敗唯品會“一撕得剛開始的時候,只有‘七八個人,十幾條槍’。
”邢凱對于四年前在傳統包裝領域的創業,有著自己的理解。
“那時候有點‘不知輕重’”。
但他當時就覺得做拉鏈紙箱應該很有前途。
中國每年有約300億個快遞包裹發出,每個紙箱的開口處要用膠帶纏兩圈,用量近2米。
這樣算下來,封箱膠帶每年用掉的長度能繞地球500圈。
透明膠帶不但不可降解,還造成紙箱與塑料難以分離,提高了回收成本。
而采用拉鏈紙箱,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邢凱覺得,這就是包裝行業的“痛點”。
當然,他進入這個行業還是有把握的。
畢竟一開始,幾家電商巨頭就對他的拉鏈紙箱感興趣。
這其中最積極的就是唯品會。
唯品會相關負責人找到邢凱的時候,說他們很喜歡一撕得的紙箱。
因為:“這個紙箱非常的性感,用戶打開它的時候擁有三秒的快感。
”邢凱很感謝唯品會,他們的紙箱進駐唯品會用了半年。
“這半年都在不停地優化產品,盡量做到標準化,要跟唯品會的供應鏈吻合上,還要維持我們的質量。
”提及這半年的艱苦,邢凱認為很值得。
但最后還是出了問題。
2014年的一天,邢凱接到唯品會采購部門的電話,對方要求終止合作。
“你的箱子太貴了,我用完這十萬個,就不再用了”,一道晴天霹靂就這么猝不及防地劈下來,半年心血瞬間化為泡影。
“當時真覺得天塌了。
”提及那段經歷,邢凱有點不愿回憶,但他最終還是選擇爬起來。
這時候他才發現,傳統行業有自己的規律,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顛覆的。
光一個成本,就將邢凱撞得頭破血流。
“唯品會覺得這個紙箱什么都好,就是貴,一個箱子貴0.1元,對于唯品會這種全年可能上億個箱子用量的企業來說,那就是千萬級的成本增量。
”怎么辦?邢凱選擇了最難的一條路,靜下心來研究產業。
他發現這個行業是沒有產品模型的,各家的成本都不透明,每個紙箱廠商都不能將紙箱成本固化。
他覺得這個可能是解決問題的方向,于是產品經理的“軸”勁上來了,他找到能找到的紙箱廠商,一家一家調研。
然后,對紙箱進行數字化建模、分析,找到數字化一撕得紙箱的模型。
最終,邢凱將一撕得打造成中國首家將包裝數字化的公司。
此后的紙箱市場,對邢凱來講,就是一馬平川。
因為一撕得的紙箱不再是紙,而是數據!邢凱那時候還沒意識到,他這個數字化紙箱的模型,會對整個包裝行業帶來什么革命性的影響。
邢凱將數字化的思維和產品化的操作方式帶入這個產業,不光是讓一撕得得到跨越式發展的機會,更使得包裝產業的供應鏈和生產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利用模型,他找到了一個剛剛好的界限,既能保證紙箱的堅固程度,還能完成消費者拆箱的“快感”。
最重要的是,解決了成本高的問題。
一切看起來都簡單了。
這個不用膠帶、三秒撕開的箱子,迅速成為“網紅”。
于是,唯品會回來了。
阿里、小米、杜蕾斯、歐萊雅、三只松鼠等電商大品牌都成了他的客戶。
一撕得終于在包裝行業站穩了腳。
創新是抓手跨界發展,創新是根本。
從拉鏈紙箱開始,邢凱的創新一發不可收。
他發現做包裝的人,把大量時間浪費在膠帶粘接環節,于是發明了波浪雙面膠。
“我們做出了全世界最好撕的膠帶,只需一秒鐘就能撕開。
我們設計的標準是希望在零下10度的倉庫里面,一個沒有經過培訓的員工,拿到紙箱之后,可以靠著本能開始使用。
”邢凱甚至還讓紙箱有了防盜功能。
針對不同的級別,一撕得的紙箱有很多種防盜方式。
一撕得因此拿到了中國最大奢侈品電商公司的訂單。
原因很簡單,因為一撕得能帶給他們安全感。
但接下來,邢凱為一撕得選擇的第二個指向性產品,讓很多包裝業的人直呼看不懂。
邢凱想做一個能減少塑料污染的塑料袋。
“為什么不能做一個能完全降解的塑料袋呢?這樣既環保,還能降低毒性。
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我國垃圾回收無堆肥條件,97%還是采用填埋焚燒處理方式,全降解塑料袋就跟普通塑料袋一樣;其次,價格要比普通塑料袋貴3—4倍,高額的成本讓企業卻步。
”在邢凱看來,打破常規,想別人不敢想的,是一個跨界打劫者在傳統行業成功的要素。
他選擇往塑料里加不同的原料——淀粉。
“這個行業是有含淀粉的塑料袋,但都太貴。
我很納悶為什么。
”邢凱帶領團隊,對塑料袋進行數字建模,圍繞各種因素進行計算,最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當你把淀粉加到10%的時候,這個袋子的成本遠高于普通塑料袋。
但是,如果你繼續加,等到超過25%,這個成本會斷崖式下滑。
”需要解決的就是,這么大比例的淀粉怎么加進去,那就實驗吧。
“我們是非常開放的團隊,對于技術研發我一直是舍得投入的。
”光實驗Nbag可降解塑料袋,技術團隊前前后后就做了幾千次實驗。
“我不會干擾團隊的研發,更不會給他們設置什么時限。
”在邢凱眼中,這些技術人員是一撕得最寶貴的財產。
為了一個塑料袋,邢凱投入上千萬進去,一遍又一遍地失敗,然后扔掉再繼續。
現在,這個散發著爆米花味道,有嬰兒肌膚般柔軟觸感的環保可降解塑料袋,是邢凱的最愛。
在邢凱看來,Nbag只是一個起點。
“將來一定有一天,我們能將淀粉的添加比例提高到50%,那就不能叫塑料袋,應該叫‘面袋’才對。
”邢凱期待那一時刻。
每當談到這一點,他會笑得像個貪玩的孩子,拿到了最可心的玩具。
為創新培育土壤邢凱一直說自己是個產品經理,而不是技術人員。
他覺得創新不能僅僅依靠一個人。
這一點他從一撕得創立那天起,就在堅持。
邢凱建立了包裝行業沒人能比的技術團隊,并針對每個可能的創新投入人力和物力。
“光拉鏈紙箱就擁有70多項專利,還針對左手用戶開發了雙頭拉鏈。
這就是技術團隊提出的創意。
”邢凱相信科技的進步能夠給產業帶來最深層次的發展。
在他看來,過往的結論哪怕是權威說的,也要試著去打破一下。
他的選擇是通過不斷研發,去試著解決問題。
“這個行業太傳統,大部分的企業對研發的態度是有問題的,它是這樣的:我想去創新,但是我又不想承擔失敗的風險。
”邢凱說:“但研發一定意味著失敗,研發是在100次失敗得到一次成功,不然就是成本。
”邢凱認為,創新更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
“我們幾乎每周都會有一個頭腦風暴會,大家針對一個問題暢所欲言。
我特別希望能給整個團隊提供一個寶貴的創新環境。
”這個頭腦風暴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Workshop工作坊”。
現在,一撕得幾乎全部的創新都源自這里。
“可能100個點子99個沒價值,但剩余的那一個,就是非常有機會推動行業進步的創新。
”邢凱是這樣給“Workshop工作坊”下定義的。
在他看來,一個不敢創新、不能包容錯誤的公司,是沒有任何翻盤的機會的。
有所為,有所不為雖然在包裝行業浸染了四年,但邢凱的內心始終有個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
“這個行業有一些陋習,或者叫‘潛規則’,都已經約定俗成。
”邢凱還記得,第一次找上門來的客戶是一家紙箱廠。
“他們有客戶想用拉鏈紙箱,找過來了,但經辦人提出要回扣。
”邢凱并沒有答應。
在他看來,這是對行業的褻瀆,他寧愿讓人將錢掙在明處。
另外,紙箱廠幾乎沒有不偷紙的,甚至很多廠家堂而皇之地將紙損耗的指標寫在合同里。
“一開始我們也是吃過虧的。
合同定好多少克重一個紙箱,結果貨到手上我們一稱輕不少。
”邢凱在發展過程中發現,偷紙是行業最難對付的“頑疾”。
“想跟我合作的話,一不能偷紙,我們會做‘飛行檢查’,二不給回扣,合同寫在明面上。
”邢凱給供應商定下這樣的規矩。
“沒人會跟你合作的。
”剛開始的時候,邢凱遇到很多供應商摔門而去,但他就是咬牙堅持。
“我總覺得改變一個行業,就要從最基礎的原則做起。
”做生意要先做人。
在邢凱的內心,這點傳承千年的儒商文化核心,什么時候都不過時。
現在,邢凱有幾千家供應商,他的堅持已經逐漸成為整個行業的共識。
“我們現在已經在所有的產品上打上質量保證章,關于這個產品所有的東西,都會印在這個質量保證章上,你想偷任何一個紙箱的紙都沒有可能。
”在邢凱眼中,掙到錢還真沒有讓紙箱這個傳統行業規范發展來得更有意義。
帶領行業去創新通過創辦一撕得,邢凱發現包裝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在中國,整個包裝行業的產值超過1萬億,是成長性最好的細分市場之一。
光是紙包裝市場,就有30萬家從業者,規模最大的年產值不過60億元,市場占有率不到1%。
大多數紙箱廠有50%的產能是冗余的,而且受限于200公里的運輸半徑,無力拿下全國性電商客戶。
邢凱忽然意識到,其實自己已經有能力和渠道,帶動整個包裝產業向互聯網方向發展和轉型。
于是,一撕得有了新的升級。
現在的一撕得已經是一家互聯網平臺公司,其業務核心已經從紙箱、包裝袋等耗材產品,轉向為客戶提供從包裝設計到交付的全過程服務。
邢凱正在做的就是包裝這個行業的SaaS平臺,用互聯網的方法去經營,鏈接廠家和客戶,不僅把產品做出來,還要把產品交付到客戶手里。
用這樣的互聯網平臺化運營方法,邢凱可以充分發揮一撕得的優勢,通過技術、設計、推廣等服務,提升包裝行業服務客戶的能力。
同時,通過互聯網平臺的聚合效應,為1500多家合作的包裝廠家帶來穩定的客戶收入。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邢凱也在利用一撕得的數字化模型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重新塑造包裝行業的發展優勢。
雖然與一撕得合作的代價高,但合作廠家在不到一年內從300家發展到1500多家,這足以說明一撕得模式的優勢。
數據顯示,類似一撕得這種能為客戶提供多種產品的“設計-生產-物流”的包裝綜合服務的平臺,是包裝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目前,全球包裝業已經有30%的產品符合這種一體化、數碼化的模式,而中國只有可憐的3%。
在邢凱看來,這就是用一撕得模式帶領整個中國包裝行業跨越式發展的機會。
不想躺在過去的成功路上,就要持續不斷地進步,去提高行業的技術門檻。
而持續創新的核心,就是清晰地認識自己與行業。
做跨界打劫者,想要成功,一是要把行業吃透,二是要用跨界的思維去做事情。
但最根本的是,要對這個行業有感情。
邢凱一直想寫本書,書名叫《包裝改變世界》。
他希望一撕得能夠帶領整個行業不斷進步。
下一篇:61歲創客曾德鈞:因烏龍事件與劉強東結緣,貓王收音機爆紅的邏輯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他靠青藏鐵路一戰成名,如今豪擲50億再戰新風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