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她技術出身,做過記者,賣過建材,30歲機緣巧合踏進房地產行業,深耕21年成就570億財富,她就是吳亞軍,龍湖地產的創始人。
不按常理出牌重慶妹子吳亞軍從小成績就好,初中,高中更是連續跳級,16歲已經就讀高三。
尤其作文、歷史、地理成績非常拔尖,可吳亞軍偏偏要挑戰理科,并由此考入西北工大魚雷控制專業。
要知道。
那是“和尚班”,全班30多個同學,就她一個女同學。
大學畢業后,吳亞軍去了重慶前衛儀表廠擔任技術員。
當時,廠里很重視大學生,給吳亞軍開100多塊工資,甚至超過廠長。
可沒干幾年,她又要辭職。
這回的職業是記者。
此后短短5年,吳亞軍采訪了重慶200多位企業家。
見得多了,心思也開始活絡,1991年底她索性下海做起建材生意。
結果就趕上了好時候。
1992年鄧公南巡講話,全國大干快上,三峽、南水北調等大項目相繼上馬,整個建材市場供需兩旺。
就這樣,吳亞軍稀里糊涂賺得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偶然回眸,就此邁開第一步之所以進軍房地產,完全是個意外。
1994年,吳亞軍相中渝北區雙鳳橋附近的一個小區,由于房子太過火爆,僅僅看過樣板房就簽了約。
不過,等繳了全款后,卻被告知因為施工問題要延遲一年交付。
好不容易住進去了,又發現客廳沒有窗戶,臥室采光也特別差。
更可氣的是不通天然氣,電梯還隔三岔五出故障,住在16樓的她經常晚上10點鐘爬樓。
如此糟糕買房經歷,也讓吳亞軍看到房地產的巨大商機,就有了后來的龍湖地產。
1995年,她通過招標,拿下重慶“小康住宅示范工程”的開發權,也就是龍湖花園南苑。
“那一年進入房地產,除了決心什么都沒有。
”當時,正值冬天,吳亞軍和幾個女員工租了大學旁邊的一間空教室,25平米。
一半當辦公室,一半當宿舍,白天跑手續,晚上就在辦公室打地鋪。
整整5個月,吳亞軍沒有回過家。
不懂?她就飛到深圳去參加房地產座談會,并由此認識了王石。
從此,吳亞軍將“學習萬科好榜樣”掛到墻上。
她先是請來國際知名的普華永道做審計,然后又邀請到著名的房產行業策劃人王志綱做戰略策劃。
為提高員工素質,吳亞軍還特意聘請咨詢公司對全體員工進行執行力培訓。
2年后的1997年年底,龍湖花園南苑竣工。
因為樓盤品質過硬,配套服務到位,再加上沾了示范工程的光,很快就在重慶聲名鵲起。
此后,吳亞軍迅速啟動龍湖西苑項目,并首創板式圍合、樣板景觀和空中花園洋房。
結果一上市就遭瘋搶,不少市民為搶房號不惜排隊2天2夜。
重慶市民也是第一次知道“賣房子比賣白菜還快。
”的確,僅用了1年2個月的時間,全部1683套房子就售罄。
自此,龍湖地產在重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一年吳亞軍33歲。
細節決定成敗2000年,香樟林、北城天街、楓香庭、藍湖郡,吳亞軍做一個火一個。
細節是吳亞軍取勝的不二砝碼,“任何一個決策都反復推敲討論,本想少犯點錯誤,結果一不留神就成了精品。
”2002年,重慶龍湖時代天街開業,吳亞軍三次到訪,兩次去了洗手間。
第一次發現洗手間沒有掛鉤,“必須加上,否則太不方便!”第二次發現很多年輕人習慣上廁所也用手機,但是一起身,就容易把手機掉到坑里。
于是,時代天街的衛生間增設了專門放手機的擱板。
就這么個設置,被網友上傳到了微博,受到2000多位網友的瘋狂轉發和好評。
2008年,開發北京滟瀾山時,吳亞軍又讓人把花100多萬建好的景觀砸掉。
怎么回事?原來那處景觀是水景,她怕有小孩子掉下去。
于是,又花了150萬,改成一級一級的臺階,下到水面,“兒童即使戲水,也不會掉下去。
”誰用心做品質,業主心里自然有數。
到了后來,只要龍湖新樓盤一開,坐地就有20%的老業主購買。
2007年,龍湖地產成為西部首家銷售額突破100億的房地產企業。
2008年底,吳亞軍完成重慶、成都、北京、西安、上海五地的布局。
2009年,龍湖地產在香港交所掛牌,吳亞軍以273億的身價,成功躋身大陸女首富,2年后飆升至420億。
無IT不商業要說學魚雷控制就是厲害,工作中吳亞軍講究精確制導。
法寶就是IT系統,“90%復制+10%創新”。
而復制正是得益于產品的模塊化。
吳亞軍拿到地后,會根據土地條件,用匹配的系統模塊進行快速組裝,判斷地塊是適合獨立住宅,是花園洋房,還是高層公寓。
所以,龍湖從拿地到開盤只要8個月。
但光復制還不行,還要創新。
這個時候,30多人的營銷團隊就派上了用場,“了解需求、判斷戶型、確定價格,”隨后,這些信息就成為產品設計部門創新的重要源泉。
此外,吳亞軍還有個跨職能協作IT平臺,其財務支付計劃精確到周。
如果提交的合同金額超出系統余額,整個系統將自動跳閘,隨即彈出一個對話框,“您的預算已使用完畢。
”經辦人只能灰溜溜回去重新調整,因為回答不出主管的質問,就根本就拿不到錢。
也正是得益于對成本的管控,龍湖的凈利潤率能夠做到23%以上,成為我國最會賺錢的地產公司之一。
2011年,龍湖銷售額突破383億,躋身房地產全國十強。
求變的2011但也就在2011年,樓市風云突變。
尤其是限購、限貸政策的加碼,徹底打亂房地產企業的布局,龍湖也未能幸免。
“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商業地產就此提上日程。
年富力強的邵明曉、李朝江就在那個時候登上了歷史舞臺,一個為首席執行官,一個為首席人力官。
而吳亞軍退居幕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戰略的思考上。
重點加強的是一線銷售, “銷售人員不只是銷售,前期會介入進行市場調研,后期還要進一步跟蹤市場的反饋。
”與此對應的是大幅提高工資,“銷售的固定月薪有5000-6000元,超過90%的一線地產公司。
”人心齊,泰山移。
當年就帶來大豐收,全年商業地產共實現30億的銷售額,人均創利200萬。
此后,勢如破竹。
短短3年,商業地產在全國18個城市開花,吳亞軍的個人身價也順勢突破570億。
未來可期但是,房地產已經今非昔比。
是的,任志強退休了,潘石屹把房產賣了,王石也從萬科隱退了,有人開始為吳亞軍擔心。
不過,吳亞軍卻從來不擔心,“住宅穩中求進,商業地產看準再上。
”在地產做多、做快和做成功當中,吳亞軍選擇了后者。
是啊,吳亞軍就是吳亞軍,男人的魄力,女人的細膩,流年笑擲,未來可期。
下一篇:他的公司,3年前凈資產為0,去年底為300億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他打敗所有對手統領行業20年,卻被一場大浪打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