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今天是許多人返鄉的第一天。
有人是為了團聚,有人則懷揣夢想。
《財經》資料顯示,每年春節,平均有14.5%、15.7%和14%的人離開北、上、廣/深,從此留在家鄉。
5.5%、6.1%和5.3%則選擇了非一線城市,作為新征途的起點。
而在創投數據中,北上廣深外的6個“最宜創業城市”,有5個也是遷出者最青睞的去所。
北上廣深還適合創業嗎?這成為越來越多人心頭的疑惑。
擁堵霧霾高房價,成了新的“北京印象”。
文章《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閱讀超過500萬次,“這座城市沒有生活,只有少數人的夢想和多數人的工作。
”擊中多少北漂的心。
然而事實是,即便是工作,他們也不愿留在這里了。
懷揣著夢想的各人,已不把北上廣當作創業的必要條件。
馬化騰說,他二十年前創立騰訊時,最不愿過的就是周末。
每天睜眼第一個想法,就是今天房租白交了。
他所在的深圳,政策開明開全國之先河,創業成本低則成了他捱過苦日子的最大幫助。
馬云本來去了北京,與合作的外經貿領導大吵一架后,又帶著“杭州班子”灰溜溜離開了傷心地。
他去了上海,在淮海路租下大辦公室,可“沒有人理我們,阿里巴巴是誰?”山窮水盡時,他退回杭州,那個他出發的小城市。
18個人擠在一棟別墅里,抱團取暖,從頭再來。
“上海有500個孩子,杭州只有我們一個。
”二十年后,他這樣對別人說。
小城市,回到小城市去創業,那里海闊天空。
對此,新芽NewSeed(ID:pelink)有一份翔實溫暖的文章列表,記錄了一年來新芽采訪過的地方創業者,他們的名字如同榮耀墻上的軍功章,鼓舞著每一個小城市的創業后輩。
【淘手游獲賽伯樂1億元B輪投資,北上廣竟拼不過這個“大山里的團隊”】“淘手游”是個不折不扣“大山里的孩子”。
擺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偏僻地名另一邊的,是成立三年“獲賽伯樂1億元B輪融資”的光輝榮耀,足以駁斥“小地方創業沒出息”的偏見。
淘手游為玩家提供交易手機游戲帳號、游戲幣、裝逼,還提供代充服務。
他們自知有規模才有利潤,從不掩飾對“西南地區勞動力成本紅利”的渴望。
其成本和融資節奏的考量,征服了賽伯樂集團的合伙人黎和生:“我們不相信在偏僻的貴州山區,會有這樣一家互聯網公司。
但真正去考察后認為它就應該在那里”。
在黎和生看來,地處貴州,成本和政策反而成了優勢。
【曠盛文化獲1000萬Pre-A 輪融資,2017年動漫資本已流入近6億,接連跳水的國漫迎來變現分水嶺?】“曠盛文化”地處廈門,正是創業者最喜歡的十大城市之一。
其主營業務曾為漫畫創作,后轉向付費漫畫和基于原創IP、藝人、三次元的短視頻業務。
說出來有些蒼白,但看看他們的畫風,你就會覺得,只有文藝范的廈門,才能孕育這樣清奇脫俗的作品。
這篇文章中,我們簡要回顧了近年動漫電影大跳水、國漫崛起和“內容生產、運營人才的相互流動”。
值得一提的是,本來要梳理文章脈絡的我,點開“曠盛動漫”的網站就陷進了一個又一個漫畫連載中,看了好幾十分鐘才出來……【貧困縣大學生在寧波干起拉面生意,曾找80多家機構無人理,現在年入900萬】哇,這篇文章幾乎把作者寫哭了。
這是個典型的“anti-大城市”創業故事,但因為里面真實細致的描寫而溫情脈脈:韓軍出生在青海一個叫“化隆”的山溝里,這里世世輩輩挖土種菜,走出山溝的寥寥無幾。
他高中輟學,隨老鄉來到廣東佛山,干的是每月幾百塊“洗碗、上菜的雜活”。
輟學打工一年后,他又回到家鄉上學,然后湊不起學費再出來打工。
“要是沒有蘭州拉面,我可能上不了大學。
”短短一句話后面,是一個人數年的辛酸努力。
來到大城市,他發現這里的拉面難吃得要命,決計用家鄉配方進行改良。
一番折騰后,他又虧了自己辛苦攢下的二十多萬,只能貸款做拉面生意。
順便一提,他找融資曾被80多家機構拒絕。
在故事的結尾,這個山溝里的孩子終于創立出自己的拉面品牌,現在年入900多萬。
在所有故事中,這篇的分量尤其沉重,一個山溝里的創業者,崛起故事比起商界大佬也毫不遜色。
我建議你一定要看看這篇文章。
【實地探訪寧波創業:寧波幫搞人工智能?100億砸向先進制造業,投資人說“土”】這是一篇詳盡的寧波創業考察。
我們實地走訪了多家創企、投資機構,梳理了當地產業優勢、創業特色、地方政策和投資偏好。
“寧波”和“先進制造業”、“人工智能”這些無人聯想過的詞匯,就在文章中成了真實的創業經歷。
比起高新技術扎堆北上廣深,這篇文章展示了一個被忽視的寧波:有深厚的制造業基礎、政策扶植和產業優勢。
建議所有談起自己家鄉,對產業一頭霧水的創業者看看,也許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機遇?【多年投資人棄投改創,聚集13000個大師,想做精神領域的“淘寶”】成都同樣是“創業之都”,一個在投資圈摸爬滾打十多年的老炮兒,就選擇離開北上廣深,在這里開始了創業旅程。
他想建立一個國學、藝術、哲學的“精神SPA”會所,而成都的溫潤、厚重和舒展的生活節奏與之絲絲入扣。
除了公司駐扎在此地,為了吸引平臺上13000+大師,他的團隊走訪了十余省市,逐家拜訪名聲在外的國學研究者。
這正是創業“去北上廣深化”的另一層含義:別人找不到的獨占資源,就在他們不愿意去的地方。
在文章里面,創業者說,“很多人其實并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這是關鍵所在。
只有體驗了之后,他才會找到自己內心的需求。
”在他看來,死守北上廣深,忍受著霧霾高租金和擁擠妄自菲薄小地方的創業機會,是一種莫大的傲慢。
【上海創業者年輕化、高學歷;深圳“海歸”創業蔚然成風;北京、成都更喜歡女性創業者?!】如果還不夠說服你,我們準備了這篇地方創業報告,詳盡闡釋了各地創業特點。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創業服務、政策環境、營商環境等,每個城市都各具特色。
文章中,成都作為創業氛圍濃郁的新晉“流油之地”,專利申請、新增企業登記和投資機構都迅猛增長,高新技術年產值則比四年前增長了128%。
僅2016年,成都就吸引了11萬人返鄉創業。
西安則得益于較強的工業基礎,成了航天、航空、國防科技和其他高新技術的風水寶地。
其西安創業大街展示的AI、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AR/VR和3D打印,炫酷程度比起北京的中關村創業大街也并不遜色。
此外,縱觀陜西全省,眾創空間已達到200多家,足以成為創業勢頭大好的有力證明。
下一篇:他從破產到東山再起資產100億,只因聽了李嘉誠一句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57歲再創業,7天眾籌破150萬,2年后盈收,揭秘貓王收音機背后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