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創業前,我身邊的人,包括我自己,幾乎都屬于把“創業”看成一件特神圣的大事兒的人:沒個深思熟慮、精心籌劃,怎么能貿然行動呢?于是我看到了很多在大公司工作的朋友,懷揣著一顆火熱的創業之心,殫思竭慮地精算、四處奔波地張羅,謹小慎微地嘗試,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出一個結論:“算下來,還不如我打工掙得多,還是算了吧。
”因為有了較高的起點,在創業時,就得有了機會成本的比較,創業,當然變成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當我從學校、大公司一個個象牙塔走出來,開始創業,真正闖蕩江湖后,我才發現,“創業”這個概念,是自認為有些起點的人,才會去用的。
在廣東,隨手撿起點事兒就開始做:不管是用自家的摩托車或小面包送貨,還是到菜市場去擺個固定攤位,或者在破破爛爛的巷子里開個只有兩張桌子的小面館,人人見到你都會高聲直呼“老細(老板)”,你穿著短褲背心、踩著腳跟都塌下去了的拖鞋,女人甚至頭發都沒梳清楚,也不影響你在來來往往路人心中是個“老細”。
可見,“創業”這個行動,可以穿著西裝開著酒會隆重再隆重、高調再高調地開場,也可以支起桌子發動車子在不知不覺中出發。
在私營經濟相對發達的區域,比如江浙、廣東、福建,遍地都是老板的地方,更加會覺得那些在不知不覺中開始的人、那些不想七想八的人、那些不瞻前顧后的人,其實是創業中的主力軍。
如果失去得太多,就是艱難的決定。
如果沒啥好失去的,就不妨輕松前行。
然而所失的多和少,又是特別個人化、家庭化的主觀評估。
這些年,我見過為了創業這個決定,導致創業者夫妻分崩、家庭離析的、父母急火攻心、病臥不起的。
這就實在是過于執著。
創業不應該是如此痛苦到折磨人性的事情。
即便創業者本人不覺得痛苦,也要考慮身邊親人的生活品質。
每個人開始創業都會有一個動因,這個動因在一定的時刻會水到渠成,如果還在猶豫、還不肯定,那就別勉強自己。
瓜熟自然會蒂落。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創業的。
選擇了它,就是選擇了一條和自己較勁的路、一條注定孤獨的路。
堅持下去,終有一天,你會漸漸感覺不到孤獨,因為你已經習慣了,一個人去欣賞和體會一路的風景。
下一篇:創業總是太糾結:要不要創業,要不要堅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什么樣的人注定創業不會成功:想一夜爆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