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如何創業 > 創業經驗

創業經驗

昔日我們奉為英雄的創業先鋒,都成了如今創業路上的“容嬤嬤”

分類: 創業經驗 創業詞典 編輯 : 創業知識 發布 : 10-07

閱讀 :502

創業者們正在變得越來越焦慮。

有些來健一會上路演的創始人,開場白就很直接:我們這個項目,就是為阿里(騰訊)量身定做的,未來就坐等被他們收購了。

話語里透著無奈。

科技巨頭們虎視眈眈地掃描著創投圈的動向,原本就稀缺的優質項目,或是商業模式要么被收購,要么被復制。

新入場的創業公司,可以想象的空間似乎越來越小。

近日,騰訊的市值突破了30000億人民幣。

此前不久,人們開始懷念沉寂許久的周鴻祎,希望一貫以攪局者形象出現的“周大炮”對巨頭橫行、波瀾不興的中國創投圈吐吐槽。

有趣的是,中美兩國創投圈的焦慮越來越同步。

美國VOX網站的專欄作家李(Timothy B. Lee)近期寫了一篇文章,標題很聳人:互聯網創業公司之死。

文章通篇表達了和中國創投圈同樣的情緒,蠻有意思,我做了部分摘譯,希望創業者們看到文章后,焦慮能有所緩解。

硅谷最美妙的傳說,莫過于一群年輕人貓在車庫或是宿舍里搗鼓點新玩意,就足以撼動世界。

五十年前這里誕生了Apple和Microsoft;四十年前AOL(美國在線)呱呱墜地;三十年前輪到了Amazon、Yahoo和Google;二十年前Facebook橫空出世;十年前,呃……十年前有點尷尬,創業者如過江之鯽,不絕于河,可真正稱得上成功的最新一家創業巨頭還是Facebook,這家伙如今都13歲“高齡”了。

Uber在今年之前本來有望成為硅谷新貴的,可惜他們家的大boss黯然辭職,這家公司的前景變得渺茫起來。

這十年里出現的別家公司,顯然和上述公司不在一個級別。

Airbnb算是Uber之后美國最值錢的創業公司,估值也不過310億美元,僅僅是Facebook的7%,諸如Snap(社交軟件,主要特色為“閱后即焚”照片分享)、Square(移動支付公司)和Slack(企業級溝通工具)之類的其他公司,就更不值錢了。

為什么會這樣?帶著這個疑問,我最近去了趟硅谷,聽聽幾位科技公司大佬及創業公司投資人的見解。

Social Capital投資人Jay Zaveri說:“你知道我當年第一次看到谷歌和亞馬遜這兩個項目時啥感覺嗎?就像是看到了哥倫布和達伽馬首次出航。

”Zaveri說,早年間互聯網的錢比較好賺,創業公司早早占據搜索、社交、電商等領域,收獲頗豐,而當Pinterest(照片分享網站)和Blue Apron(半成品生鮮配送)這些企業再進入互聯網,所能切到的蛋糕就很小了。

事情沒這么簡單。

更多人認為,當下科技巨頭都變得更為實際,為了確保自己在細分領域內統治地位,會將許多威脅扼殺在萌芽之中,在潛在對手還沒壯大之時就將其兼并掉。

這些巨頭越來越擅長在互聯網基礎性產業的關鍵區域卡位,他們曾經在這些地方賺了大錢,如今又將通往這些地方的必經之路通通封鎖掉。

結果顯而易見:曾經以攪局者形象出現的創新企業,儼然成了保守的市場壟斷者——他們的規模越來越大,紛紛占據產業高地,地位也越來越難以撼動。

巨頭頻頻吞并小蝦米,先下手為強Instagram聯合創始人Kevin Systrom接受Facebook的10億美元的收購報價,放棄獨立運營在硅谷,人人都聽說過老牌巨頭被冒出的新技術干掉的故事,DEC(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數字設備公司)、Sun Microsystems(太陽微系統公司)、AOL和Yahoo都在這個陣亡名單里。

投資人Phin Barnes說,如今的科技巨頭都在仔細研究這些死去的老牌巨頭犯下的錯誤——特別是方向性失誤,以避免重蹈覆轍。

智能手機的出現,讓Facebook迎來了生死攸關的一道坎。

作為基于桌面系統起家的創業公司,Facebook很容易像Yahoo一樣,被移動設備迅速取代。

不過小扎很快意識到觸摸屏手機的重大意義,投入重兵開發手機App,并將這項任務的優先級提升到最高級別。

小扎還喜歡做的另一件事是買買買,反正不差錢。

他的收購目標是那些在移動端擁有海量受眾的項目。

Facebook2012年收購了Instagram,當時Instagram沒多少員工,買的時候花了10億美元,兩年后,小扎又花190億美金收購了WhatsApp。

小扎這招是從谷歌那里學來的。

2006年,Google花16.5億美元收購Youtube,Youtube如今已成為全球最火的網站之一。

Google在2005年還做了一個無比英明的決定,買了一家名為“安卓”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最終奠定了谷歌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霸主地位。

后面的事實證明,這些公司當時做出的收購決定意義重大。

WhatsApp和Youtube已成為Facebook之后互聯網頂級社交產品,沒有之一。

Instagram緊跟其后——假如不把中國同類產品考慮在內的話。

這些公司若是保持獨立地位,不被收購, 很容易發展成為Google和Facebook的主要對手,它們如今都成了Google和Facebook版圖中的一部分。

生意不成,就是敵人Snap聯合創始人Murphy和Evan Spiege拒絕了扎克伯格的收購請求,轉身推動Snap上市不是所有創業公司都樂意被巨頭收購,Snapchat的CEO就是其中一位。

他在2013年回絕扎克伯格30億美金的收購動議,2017年推動公司上市,并將其改名為Snap。

作為回應,Facebook干脆自己搭建了一個類似于Snap的版本,旗下的Instagram也在2016年年底推出和Snapchat最受歡迎功能“Snapchat Stories”的仿照版。

六個月之內,Instagram Stories日活已超過Snapchat Stories。

Instagram還開發了一款與Snapchat濾鏡類似的功能,用戶自拍時使用該功能可實現一些奇怪效果,比如頭上長出一雙兔子耳朵或狗耳朵。

Instagram選擇在Snap上市之際推出這些涉嫌抄襲Snapchat核心功能的舉動,已直接影響到Snap在股市上的表現。

Yelp(美國最大點評網站)CEO Jeremy Stoppelman拒絕了來自Google和Yahoo的收購提議,并于2012年推動公司上市。

作為反擊,Google自行研發了一套本地點評服務產品。

Stoppelman驚訝地發現,Google利用自己在搜索引擎市場的統治力,干擾搜索結果,有些自然生成的搜索條目被系統隱藏,Yelp相關網頁在谷歌搜索結果頁特別靠后,這讓Yelp愈發難以接觸到潛在新用戶。

Yelp在美國市場已做到足夠大,Google的伎倆讓Yelp的海外擴張之路變得困難重重。

巨頭的種種不友好舉動,促使很多原本想保持獨立地位的創業公司只能無奈委身給他們。

對于亞馬遜的收購提議,Quidsi(美國最大嬰兒電商)原本是拒絕的,孰料亞馬遜竟然開始大幅下調自家網站上的紙尿褲價格,價格低至完全無視商品里所包含的運費及出廠價等成本因素。

單是這一個舉動,就讓亞馬遜在短短三個月多時間里虧了1個億美元。

作為風投項目,Quidsi打不贏這場價格戰,它們不得不在2010年悲憤地將公司賣給亞馬遜。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為了和Uber打價格戰搶占市場份額,Lyft CEO Logan Green已經砸進去數億美金像Yahoo、eBay、Google和Facebook這些老牌互聯網企業,現金流都很可觀,連續多年盈利。

Floodgate(游戲開發商)的投資人Mike Maples說,扎克伯格的一個巨大優勢在于,他完全沒有創業公司所面臨的巨大壓力,有Facebook這張王牌在手,做什么都是游刃有余。

小扎創立Facebook的時間是2004年。

在那個年代,運行一個網站——即便是一個擁有百萬用戶的網站,也不需要太多成本。

隨著Facebook的持續發展壯大,網站盈利能力越來越強,并且可以揣著大量銀子去吞并新型創業公司。

近些年來,情況有些變化。

自從意識到占據統治地位的技術公司強大吸金能力之后,投資人便將越來越多的資源投入到有望主宰細分市場的創業公司里去。

諷刺地是,這些舉動讓創業公司的盈利變得越發艱難。

在出行領域,Uber和Lyft打了多年價格戰。

Uber砸下數十億美金,Lyft也花掉了數億美金。

外賣行業也是如此,創業公司可以燒掉數百萬美金用于獲客。

Google和Facebook這類公司對于平臺的控制也愈發厲害。

隨著技術成本的日益降低,很多創業公司習慣花上數百萬美金做營銷,以獲取用戶及推銷自家APP,這些錢大部分都落入Google和Facebook的口袋里。

創新的本質正在改變Tesla是一家硅谷公司,但未必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人們對于科技巨頭的這些指責不是沒有道理,不過也沒必要過分放大。

創業公司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一個真正具有顛覆性的創新型產品如果真的具有市場生命力,必然會找到連接消費者的渠道。

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偉大的創業新公司誕生,那是因為,提供大規模且可持續盈利的在線服務的機會實在有限。

幾個月前,有家名為Juicero的創業公司成了互聯網的笑料。

這家公司通過夸大自家產品功能,將這款沒啥技術含量的榨汁機賣出了天價。

小伎倆竟然能忽悠來超級富豪重金投資(完成四輪共計1.2億美元融資),充分說明眼下的投資人對于那些可滿足市場需求的新產品與新項目的求賢若渴心態。

Juicero只是個極端案例。

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當下的主流互聯網公司(Snap、Square和Pinterest)所產生的顛覆性與開創性,與當年的Apple、Amazon及Google比起來,差得太多。

以前也發生過類似情況。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半導體制造領域創業公司開始井噴,喧囂過后,主宰這個市場的巨頭僅有Intel(英特爾)、Samsung(三星)和Qualcomm(高通)三家。

硅谷的創新從來沒有停過,只不過是從芯片跳轉到別的地方去了。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Microsoft、Adobe(圖形圖像和排版軟件生產商)和Intuit(財務軟件公司)等巨頭紛紛成立,為臺式機開發軟件。

這些公司現在依然很賺錢,只是它們的市場空間已經越來越小。

App和在線服務市場也是如此,你可以用智能手機或網頁做很多事情,可是其中最大的市場已經被Google、Facebook和Snap牢牢占據了。

硅谷的創新精神并未消亡,只不過如今的創新,與我們在過去20年里所理解的創新,已經大不一樣。

Tesla就是個例子。

它和硅谷傳統科技公司的做法不太一樣:Apple把生產線放在了中國,Tesla則把它的汽車生產線放在本土(美國加州菲利蒙市);Uber和Airbnb避免自行采購汽車與房子等重資產,Tesla卻愿意投入數十億美金研發電池。

這么看來,即便是Google、Facebook和Amazon這些科技巨頭繼續牢牢把持著現有市場,也并不意味著它們可以在未來更為廣闊的創新領域持續保持領袖地位。

風水輪流轉,說不定哪天就轉到電動汽車、無人機等領域了。

我們已經習慣了將硅谷等同于互聯網,將創新等同于交互,但創新的下一波浪潮,現在看來,并不按我們的固有思維向前演進。

10-07

下一篇:創業者為什么要看《權力的游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一個創業公司要經歷多少生死時刻,才能真正地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免费人妻av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站|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无码黑人|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体验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92午夜少妇极品福利无码电影|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久免费 | 色AV永久无码影院AV| 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激情无码人妻又粗又大|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不卡电影|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久久影院午夜理论片无码| 国产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无码线在线观看| 无码av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 av无码久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无码av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H无码精品3D动漫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