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這是一封創業者來信,經歷三次創業,遭遇好幾次坑。
其中一次是這樣的: 去年我參與了一個創業的項目,當時創始人承諾給我10%股份,但是由于我無法立即到崗,所以在公司章程里有我5%,說其它的日后全職的時候補齊,但是沒有簽任何文件。
加入公司后我是做整體業務的運營,因為成本控制,沒有招聘技術,就把我個人一套程序提供給公司使用,在此基礎上完善了項目所需功能。
另外由于創業團隊,大家一直領取的是很低的薪水,創始人承諾融資拿到天使后翻3倍以上。
但現在由于創始人一直不肯兌現承諾,股份遲遲不給我增加,所以在談了幾次后,創始人開始有目的的想把我的技術內容拿走,并稱是屬于公司的。
其實這家創業公司,剛開始就各種算計,最近一連串動作就是要架空我,讓我走,還要霸占我做的系統,幾個月沒日沒夜的,就換來了這個。
最后,他離開了這家公司,并根據自己經歷,寫出了創業的感悟。
做創始人VS合伙人如何選角色? 創業大潮席卷全國,從一線城市燒到了三四五六線城市,但是作為創業者真的想好了么?筆者認為要創業要想清楚以下幾件事。
創業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主導創業,即成為創始人。
另外一種是成為合伙人,作為兩種模式,需要想清楚的也不同。
Part 1: 成為創始人 1、市場 先不要管幾萬億的市場容量,只需要問自己兩個問題:你喜歡這個行業么?你熟悉這個市場么?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或者至少你是喜歡這個行業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你擁有不斷學習和成長的動力。
2、資源 把企業「從零到一」做起來是種成就,不過有人快有人慢。
差距產生的原因千差萬別,但是資源充足的創業者發展最快。
缺少資源會導致成本提升和發展速度緩慢,反被后來者搶占先機。
3、痛點 在已經白熱化的競爭環境中,找到市場的某一個真正「痛點」就贏在起跑線了,但是需要先對痛點證偽,然后再針對痛點開展業務。
4、團隊 有沒有一兩個愿意跟你生死與共的兄弟,這很重要。
創業不是一個人的游戲,而是組團刷怪的任務,找到不坑的隊友至關重要。
合作之初,通過書面文本約束好彼此的權益后,選擇信任你的每一個合伙人。
學會不指責、不抱怨、勤于溝通,都會讓團隊處于一個良好的狀態。
5、生存能力 創業者應該清楚,創業有極大的風險。
能否承擔創業的壓力,無論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壓力都會使創業者崩潰,而支撐著的無非是你的抗風險能力和對事業的熱情。
6、分析能力 創業是面對諸多未知的,跟開個飯店或者超市不同,大多數情況下你沒有可以參照學習的對象。
所有的進步可能都需要你對現狀和行業學習、思考后才能進行決策,而能不能夠保持學習的狀態和思考的能力支持則是關鍵。
7、決策能力 當斷則斷,決策不能猶豫。
市場是不等待的。
Part 2: 成為合伙人 加入項目前要考慮好自己是否真的適合項目和團隊,找到自己在團隊中不可替代的價值點,如果確認可不或缺,才可以加入,否則于人于已均無益處。
做合伙人的第一要素是相信創始人,但是從歷史來看單純的相信是不足以保障合伙人的利益的,丑話可以不說在前頭,但是落在紙上總是對的,所以: 1、利益分配談清楚 股權一般是第一道坎,很多時候創始人會猶豫,所以他會選擇給出期權。
這時候加入的合伙人就要好好想清楚,最好咨詢專業的律師,獲得專業的建議。
2、權責職能談清楚 創業者都是萬能工,哪里需要哪里搬。
但是也要談好彼此具體的職位和職能,這樣才能對彼此的工作和全責作出區分,避免扯皮。
參與深度決定你對企業的實際價值。
3、薪資風險談清楚 創業不是自虐,話說創業必須拿底薪,底薪有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是投資人拿出來忽悠創業者的,他們的邏輯是:錢是給你做事的,不是拿來發薪水的。
殊不知如果大家都吃了上頓沒下頓,還談什么格局、戰略,活下來才是關鍵的時候,沒人在乎得失,都只看眼前利益了。
所以跟創始人談好薪資,別不好意思,因為在邀請你時Ta也沒有不好意思不是么? 4、退出機制 團隊和企業成長中,總會有人掉隊,你也可能,所以談好退出機制,一旦出現問題也能夠安全退出不會影響到公司和個人。
這樣做,對大家都好。
5、多方驗證創始人披露的信息 第一要素就是多與創始人聊核心業務,如果三次以上整個方案沒啥出入的情況則基本了新。
而是自己走訪市場和用戶訪談,了解詳細真實的現狀。
加入一個團隊,等于將未來的一段時間都托付給了創始人,所以需要慎重,謹慎的做決定,謹慎的加入。
總結 其實,無論是創始人還是合伙人,心態都要端正,不能見利起意、過河拆橋,也不能后院起火,能做的唯有努力兌現給自己和對方的承諾。
下一篇:初創企業如何獲得客戶信任?投資開店給你三條建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VC大咖談中國式創業:CEO全能 雷軍式“省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