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每一碗關于初創公司的心靈雞湯,都有一味共同的佐料——先活下去。
不管有多少現金儲備,有多少資本來培育市場,有多少造血給養的產品,如何快速切入市場才是檢驗產品最好的路徑。
也只有依靠市場的現金流才是最安全的。
我們看到從市場獲得龐大現金流的京東已然崛起,從投資方獲得現金流的非主流項目漸漸冷卻。
這足以佐證這個邏輯:依靠市場產生的現金流才是最安全的。
雖然始稷在上一篇文章中認為投資式的商業模式“人傻錢多”是優勢,但這個“傻”不是真的“傻”,即便真的那么多“傻子”可以等你盈利,前提是你的產品已經對接了真實的市場。
快速切入市場,是中國特色“短平快”商業模式的一大追求,而這個追求恰恰是最接地氣兒的,是所有商業模式通用的。
始稷本文羅列6種快速切入市場的方法。
第一種:資源切入法先說兩個極端。
有“節操”的初次創業者可能會有兩種近于潔癖的癥狀:客戶挑剔癥(不愿意把身邊親戚朋友變成客戶)、經濟獨立癥(不原意接受家人的錢)。
如果一帆風順自然最好,但如果因此折戟,這就是“病”,得治。
這個病的癥結是:對自己正在做的項目沒有足夠的信心。
這兩種極端的“病癥”,相對于先拿身邊人開刀的直銷人、只做熟人生意的社會人來講是一個反面。
其實只要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從身邊的資源快速切入是最簡單的。
因為初創的品牌首當其沖的是面臨“道若極三境”中的信任問題,所以從資源入手,是減少新產品建立品牌信任的成本和周期最直接的方法。
當然,如何利用資源又是一門學問。
資源切入有兩種價值,一種是其本身作為客戶帶來的直接效益,另一種是其影響力帶來的圈層營銷價值,譬如連續創業的“雕爺”即是如此。
同為資源,利用個人資源只是下策,而利用CRM體系才是上策。
北京國貿三期是截止目前的北京第一高樓,雖然品質很高,但租金叫價也是周邊甲級5A的兩倍左右。
其定制配套設施的價值不足以抵消高價格。
寫字樓租金是固定成本,企業客戶都不是傻大黑粗的土豪。
國貿三的主要客戶是老國貿一二座的客戶搬過來的,他們新忍國貿的物業習慣國貿的區位,而老國貿顯然太陳舊了。
再譬如微信,如何把先行的米聊擠兌出局?如果沒有QQ用戶的導入,再牛逼的用戶體驗恐怕也沒有機會。
第二種:渠道切入法很多人被商業知識學多了就開始發懵。
有說營銷是核心、有說產品是核心、有說渠道是核心、有說供應鏈是核心……究竟什么是核心?賺錢是核心。
其他都是缺哪補哪。
渠道已經豐盈的老板自己會去補下一個短板,如果初創品牌就跟著他的步伐,那只會死的更快。
你剛邁出第一步,要學就學人家怎么邁的第一步。
營銷和產品是一外一內,再好的產品也是自以為,沒有營銷就沒有外部認知;渠道和供應鏈是一下一上,再好的供應鏈沒有渠道一樣是沒有出路。
快速切入市場離不開渠道。
蒙牛幾乎在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火箭般的速度得意于創始團隊對現成渠道的能力。
王老吉為什么讓加多寶占了先機,主要因為合作時渠道是鴻道在做,廣藥自己現開發渠道很緩慢。
第一批占領手機桌面的APP,除了本身PC端的導入,也撇不清手機內置的渠道作用。
占領主渠道,快銷品靠商超、APP靠商店、淘寶靠聚劃算種種,如果僅有一筆預算,盡一切力量上主渠道,是快速切入市場不變的法門。
第三種:單品切入法刀鋒越薄越鋒利,針尖越細越省力。
因為人都有貪欲,所以做減法是永恒的話題。
至于怎么做減法,是以自己為軸心還是以市場為軸心?《愛情公寓2》里慘到爆的張偉說過一句名言:“跟我賭,不是看你想要什么,而是看我有什么”,“喪失人格”的花花公子呂子喬的則完全相反,妞愛聽什么他說什么。
結果很明顯,如果你擁有的創意、資源種種像張偉一樣貧瘠,那就要像呂子喬一樣順應市場需求來做減法。
因為手持通訊而兼顧時尚與科技,因為迭代產生大容量的手機行業,小米用很多業內人瞧不起、很多門外汗做不來的MIUI切入了市場,雷軍華麗實現連續創業的轉身,把小米硬件托到了互聯網的風口浪尖。
而輪到錘子時,同樣是以軟件導入硬件,刨除定價因素,錘子的難度也比當時的小米要高。
因為這個切入點已經不新鮮了,所以錘子必須用其他產品優勢來彌補這一環境劣勢。
怎么選一款最適合市場需求的單品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優先選擇容量大的,容量越大就越能容納多形態的產品品牌(市場容量大=市場總額大+品牌包容性也大)。
譬如特斯拉最早的產品是2座跑車,量產的產品是5座轎車,跑車的市場要明顯少于轎車,所以用單品快速切入市場,盡量選大容量市場。
下一篇:和朋友合伙開公司的3條建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銀行拋棄的大學生分期是創業公司爭搶的肥肉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