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據國家工商行政總局公布的消息,2015年新登記注冊企業達443.9萬戶,平均每一天就有1.2萬戶新企業誕生,截至目前共有市場主姆工資上漲一樣,為企業提供專業服務的“保姆們”——如SaaS、眾創空間、企業服務平臺等,體7746.9萬戶。
這么多的企業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洪流中誕生,如同“嬰兒潮”帶動保它們的江湖地位也水漲船高。
人們無法預判哪個創業公司能率先崛起,那種商業模式能迎來曙光,但可以肯定的是,基于滿足大規模企業用戶需求的To B模式(To Bussiness)想不火都難。
據《2015中國企業服務創業白皮書》顯示,2015年共有400家企業服務公司獲得融資,獲投總金額達250億元,比2013年增長了8倍,To B公司的股權投資關注度排名前列。
海量的企業用戶,旺盛的服務需求,巨大的市場缺口,資本的強勢涌入,使得To B在各個細分行業、各個業務模塊中全面開花,并呈現出了兩股分流:一個是為企業提供專業技術解決方案,典型代表是SaaS;另一個是為創業項目提供一站式、管家式服務,屬于企業服務平臺模式。
一、 專家型To B業務可能面臨的問題有企業就有企業市場存在,由于服務對象是組織而非個人,企業級市場比消費者市場相比水更深,舉例說明,如果把在便利店出售的瓶裝水業務稱之為To C,那么向寫字樓供應桶裝水業務就是To B,To B業務的特點是:(1)交易金融巨大,一個寫字樓每周送水達數百桶,每個月的現金流也不少;(2)交易關系較為穩定,消費者買瓶裝水沒有忠誠度可言,而給寫字樓供水的商家一般不會輕易更換;(3)采購流程、關系復雜,往往要牽線搭橋、熟人引薦,沒有門路的話就只能參加招投標了,所以找準人很重要;(4)專業化程度高,工業化社會最大的特點是分工協作,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樣才有效率。
SaaS(企業在線軟件)目前在資本市場非常火熱,呈現出百花競放的局面,在項目協同、客戶關系管理(CRM)、OA系統、企業郵箱、進銷存、人力資源管理(HRM)、在線視頻會議、會務表單問卷等領域,各種專業軟件層出不窮,為公司相關的業務提供了新的數字化管理工具。
不過在專業SaaS市場出現了碎片化的現象,每個領域若干個頂尖的軟件工具,而彼此又無法應用到其他細分領域。
除了金蝶、用友等老牌ERP能夠分割財務軟件市場外,其他品類很難形成壟斷地位,在辦公社交領域,阿里釘釘與企業版微信市場份額不分伯仲;騰訊企業郵與一些企業郵箱、OA公司相比,也未討得多大的便宜。
To B交易關系的穩定性表現在SaaS業務上是,一般公司習慣了使用某套OA系統,不會再考慮再購買其他OA產品,導致SaaS市場對新企業用戶的爭奪非常激烈。
一般做決策的領導也不了解哪款視頻會議軟件更好用,只能從員工的詢價和采購方案中進行封閉性選擇,因而在對專業管理工具的選擇上,存在著巨大的信息不對稱。
不少軟件工具與企業客戶的業務嚴重脫節,比如員工走OA流程,還不如拿著紙質審批單跑得更順,久而久之管理工具形同虛設。
還有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服務等高大上的企業服務目前可能更適合大型科技公司,姑且不論價格有多昂貴,對多數傳統行業的中小企業來說,依然曲高和寡。
二、 管家型企業綜合服務平臺有哪些?如上所述,專家型To B業務由于重度垂直,對于企業用戶來說可能會出現細分碎片化、管理信息不對稱、與業務聯系不緊等弊端,而管家型企業服務平臺則提供不再是單個項目的解決方案,而是更接地氣、多元化的綜合服務,主要以下主要的綜合服務平臺:(1)媒體企業服務平臺:TMT媒體側重于對上市公司和互聯網創業采訪和報道,對接了投資圈與創業圈的高端資源,不少知名媒體既是創業報道的策源地,又是股權融資的平臺。
媒體成立企業服務平臺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比如36氪在今年3月上線企業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行政辦公、人力資源、財務法務、產品研發、金融服務、企業軟件、營銷推廣等通用型服務,為積累的企業用戶之間搭建起資源供需平臺。
(2)威客眾包服務平臺:威客模式最初集中在企劃事務上,由兼職人員擔任威客為需求方輸出創意作品,近來年,威客網站的服務品類不斷延伸至軟件開發、品牌及營銷推廣、影視、裝修設計、工業設計、知識產權等企業服務類別,代表有豬八戒網,類似于C2C電商模式。
(3)企業綜合服務交易平臺:為了解決創業公司起步階段實際困難和問題,平臺提供公司注冊、設備租賃、營銷推廣、法律咨詢、知識產權保護等一系列通用型、輕量級的企業服務,整合和篩選相應專業領域優質的服務供應商,為需求企業快速對接資源,提升服務的效率,代表有愛企網。
三、企業服務交易平臺運作要跨過的坎?企業服務平臺相對于垂直類SaaS的優勢是:首先,企業服務交易平臺在初創企業的成長過程中全程相伴,能長期地輔助企業用戶,為企業用戶帶來多層次的高附加值,能夠源源不斷地為企業及時導入更多的服務資源;其次,企業服務交易平臺提供的是創業公司所需的基礎服務資源的展銷平臺,便于打破企業服務市場上各個項目之間離散孤立、資源難覓、價格不透明等弊端;最后,平臺有利于搭建一個“客戶-供應商”生態圈,發布服務需求的企業客戶同時也可以是解決其他企業服務需求的供應商,甲乙方資源互換有助于合作共贏。
當然,企業服務平臺要把服務產品順利銷售給客戶,成為眾多企業用戶所依賴的“管家”,還得經歷三個必要階段:(1)建立標準化企業服務產品體系:只有經過標準化,才能變成使服務成為可供出售的產品。
在不同行業中,企業業務各有差異、種類繁多,因而需要建立一套符合企業經營實際產品架構;工商稅務、設計服務、信息技術、營銷推廣、商務服務、法律服務、金融服務、人力資源是愛企網所提煉出的服務品類,涉及創業公司的主要業務需求,帶有一定普適性;除此之外,服務產品價格也有標準化,比如一個創業公司所需要的企業注冊、商標注冊、專利申請、代理記賬、LOGO設計、辦公設備租賃等入口型服務需要明碼標價。
(2)整合優質供應商確保專業性:企業服務平臺的使命是中小企業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務,而不只是解決某個局部問題,因此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其實打通企業所需各種資源的“整合力”,不是什么都攬著自己干,而是篩選出相應領域專業的服務機構和人來完成。
事實上,沒有一家公司是全能的,生存的秘訣一定是在核心業務領域比競爭對手更加專業;而企業服務平臺的“專業性”則體現在他們快速匹配供需的效率上;平臺還可以把優質的SaaS項目吸納進來,這彌補了專家型技術解決方案的弊端。
這種開放的模式既為眾多的To B供應商開拓出了新渠道,又可以快速進行“服務集成”,以更多的服務項目滿足企業的復雜需求。
(3)擁有清晰的平臺盈利模式:企業服務平臺的主要職能為眾多的To B供應商提供服務產品的展示、匹配以及交易資金的擔保的平臺。
平臺要養活技術、產品、運營、服務人員才能保證撮合供需的效率和質量,因而也需要盈利。
愛企網的做法是企業用戶下單之后由平臺匹配合適的供應商,并向供應商收取一定的渠道費;同時開發出“工裝”、“云園區”等自營產品,并通過開設線下門店“嗨企”為線上平臺引流,形成了B2B+O2O的平臺服務模式。
李星認為,企業用戶需要是服務品質和組織效率,而不是價格便宜;以免費模式吸引海量用戶再轉化付費用戶的互聯網思維,在To B業務中行不通。
不過,現階段一些企業服務平臺服務自身也處在創業階段,需要對于公司運作的方方面面積累足夠的經驗,才能成為合格的企業管家;要結合不同行業和業務差異,開發出標準化與定制化統一的實用服務產品,必須要有一支專業的企業服務隊伍。
垂直類To B項目與通用型的企業服務交易平臺形成有益的互補,共同為創業企業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務,隨著To B業務迎來集體爆發,未來企業服務市場必定誕生數個獨角獸公司,而這一征程現在才剛剛開始······
下一篇:這是個最適合好人賺錢的年代 更是價值回歸的年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沒錢同樣可以創業? 看完后你就明白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