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原標題: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市場一直不缺風口,現在創業不晚)4月6日消息,在“2016 KK鐘山創業創想預言聆聽會”上,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分享了自己艱難創立蘇寧的經歷和自己對于當前環境下創業機會的看法。
張近東認為:1、創業結果是不可知的,但需全力以赴;2、從自己的三次創業來看,現在的環境,創業一點都不晚;3、由前沿技術帶動的高科技、智能化產品將成為未來創業的一大熱點;4、蘇寧成立投資集團不讓創新者倒在黎明前;5、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有兩個前提,一是要有前瞻的眼光,在正確的方向上偏執;二是要有支撐持久偏執的創業環境和資源。
以下為張近東演講原文(有刪減):大家下午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南京,來到蘇寧參加這樣一場關于創新創業的思想盛會。
很多人說,2016年將是資本的寒冬,對創業者來說,日子要變得不好過了。
但我覺得,對于創業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心中的理想,只要理想的火焰不熄滅,就可以將困難化為灰燼。
所以,我看今天的現場,依舊有這么多激情澎湃的創業者和孜孜以求的投資者,這說明雖然外部環境有些寒冷,但大家的心都是熱的,創業的氛圍還是暖的,就如同今天的天氣,春雨過后,必將春回大地,一片生機盎然。
蘇寧今天加入創新創業的行列,就是要向外界宣示:無論資本的環境怎樣的冷暖變幻,蘇寧都愿成為創業者們的堅強后盾,通過從資金、渠道、營銷、平臺等方面提供一攬子的全方位服務,去支持所有為理想而奮斗的創業者們,為大家提供春意盎然的創業環境。
當然,創業不全是歡聲笑語、鮮花掌聲,還可能會是荊棘遍地,甚至九死一生,期間充滿了困難和不確定性。
這跟足球很像,我們常用“足球是圓的”來形容比賽的變幻莫測,不到最后一刻,什么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所以,球員在賽場上要時刻全神貫注、全力以赴。
同樣,對于創業者來說,創業路上的艱難困苦也阻撓不了我們始終保持激昂的斗志,我們蘇寧這種精神概括成“執著拼搏,永不言敗”,這也是我們創業成功的法寶。
之前,我看過一組數據,說目前中國平均每天就要誕生1.2萬家新公司,自2010年以來,在全球新公司數量增長上,中國一直排名第一。
而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5中國創業心態調查報告》也顯示,有興趣創業的人超過五成,達到54.5%。
但另一組值得注意的數據是,每100家創業企業當中,只有不超過30家的可以熬過1年;而持續超過3年的企業,只有不到30%。
也就是說,100家初創企業中,能堅持三年以上的,最終只有七八家。
我也是一位創業者,也正因如此,我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創業者的酸甜苦辣,理解創業路上的艱辛與迷茫。
所以,我們今天也邀請來了在世界互聯網領域有著深刻研究與趨勢分析的凱文凱利先生,借助全球對于互聯網創業最前沿的真知灼見,為大家答疑解惑。
再次感謝凱文凱利先生!說實話,今天,當我看到在座的各位之中那么多充滿激情、自信的面孔,讓我的內心深處也充滿了激動和興奮。
雖然,可能在大家看來,蘇寧已經是一家成功的大企業,但對于我來說,我依然和大家一樣在創業,某種意義上,創業是我終身的職業,只是處于創業的不同階段。
回想26年前的1990年,那時我27歲,當我辭去了事業單位的鐵飯碗,在南京寧海路上,租下一個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門面,用東拼西湊來的10萬元成立了一家專營空調的專業零售公司時,很多人可能以為我瘋了。
但我自己非常明白我在做什么,以及我想要做什么。
還記得那時候,因為人手有限,我從銷售、推銷、收銀、送貨,幾乎干遍了所有的崗位,每天還要給員工鼓舞士氣,每一天下來幾乎都是筋疲力盡,但是我無怨無悔,因為成功從來不是理所應當的,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1998年,當時我們已經頗具規模,面對當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很多企業都開始收縮業務,以求過冬自保。
而我又毅然決定開始二次創業,也是那時確立了從專業零售轉型綜合連鎖零售的戰略,大家不要小看這么一個決定,在當時這要一下子砍掉占我們50%的批發業務,斷掉半壁江山,在當時的環境下,很有點兒破釜沉舟的意味,二次創業當時,我們有一些高層干部反對,我說誰再反對我就把誰干掉。
所以,當我們確定一個發展目標的時候,我們必須果斷堅決的執行,不能有任何的猶豫。
我們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并成為了國內最大的綜合連鎖零售企業。
第三次創業,是從2009年開始的。
而這次又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當時互聯網和實體幾乎是兩個對立的概念,那時候用的最多的詞是“顛覆”和“取代”。
但是我當時就認為互聯網是一種工具,與實體并不沖突,關鍵是怎么去運用和駕馭。
所以我們開始積極的擁抱和學習互聯網,探索全新的線上線下融合的互聯網零售模式。
這對于我們來說無疑是一次脫胎換骨似的轉變,是一次企業的重塑和再造,從思維到行動,都要革新。
去年我們線上增速94%,全渠道同比增長24%,遠超過行業。
蘇寧稱之為一體兩翼三云四端的O2O模式已經成型、定型,線上線下融合已經深入到所有的社會里面,不單在中國,現在在互聯網前沿發展的美國也開始O2O。
幾年下來,不僅我們線下零售第一的地位沒有被動搖,同時,蘇寧易購也成功鞏固了B2C電商前三的地位。
但是這一次創業并沒有就此止步,我們還在創業的路上。
在去年蘇寧的25歲生日趴上,我說,蘇寧也是90后,正處于充滿青春活力的年齡。
借助互聯網幫我們打開的產業的天花板,讓我們有了更多的夢想,以及更大的追求。
我們先后進入的地產、文創、金融、投資等領域,都是我們過去不熟悉的領域,但是正逐漸成為拉動蘇寧未來發展的新引擎,在這些新興的領域里,我和在座的創業者一樣,都是在創業,都是在追尋新的夢想。
上面是我的創業經歷,可能有人會說,現在的創業環境,與20多年前已經大不相同,現在各行各業競爭都非常激烈,互聯網壟斷趨勢愈加明顯,似乎所有的想象空間都被巨頭們占住了,創業空間沒有以前寬松了。
但是我相信,真正的創業者不會這么想,今天趕到現場的創業者也不會這么想。
我們那時候創業,很多領域是不讓進的,比如當時的空調供應就是被國有商場壟斷的。
大家知道,喬布斯創立的蘋果是從電腦起家的,但是真正讓蘋果走上輝煌頂點的iPhone手機,當時面對的可是如日中天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等手機廠商。
2010年營銷大會上,有一個人問,諾基亞手機毛利那么低,為什么要賣?當時一個老總回答我,諾基亞一年開發一千多款產品,占了50%的市場,我們現在份額只有三十多,不能不賣。
話音未落,2010年下半年諾基亞全面崩潰,到今天諾基亞、摩托羅拉已經成為歷史了,這就是我們創業者的機會。
我記得凱文凱利先生就曾經說過,即便現在有這像谷歌這樣如此強大而成功的高科技公司,但創業者們現在開始一點也不晚,因為“20年以后最偉大的產品,現在還沒被發明出來”。
就如同,誰會能想到20多年前西子湖畔的一位英語老師,借助互聯網技術,會成為今天世界最大商業帝國的締造者。
所以,大家永遠不要低估科技的力量!因此,我們可以預見,由前沿技術帶動的高科技、智能化產品將成為未來創業的一大熱點。
就如同前段時間幾乎家喻戶曉的李世石和阿爾法狗(AlphaGo)的“人機世紀大戰”,雖然由于電腦戰勝了人腦,讓有些人感到了恐慌,但是更多的人則是為科技的進步而感到歡欣鼓舞,阿爾法狗(AlphaGo)所代表的AI(人工智能)技術未來或將運用到無人駕駛、醫療等更廣闊的領域中,無疑這將極大的改變人類的生活。
另一個非常火的話題,應該就是VR了(虛擬現實),大數據輔助醫療、遠程醫療等數字健康技術,以及機器人產業、可穿戴設備、虛擬購物等新領域,都將給科技行業帶來全新的革命,也可能像互聯網一樣改變各行各業。
但這些都才剛剛開始,會誕生大量的創業機會。
我們也非常關注智能硬件、VR、AI等前沿科技領域,除了銷售這些新產品,我們還會通過自主研發、投資、眾籌等方式與創業公司一起參與這些領域的創新研發,培育智能生態圈,并將這些新技術和產品應用到零售等產業中去。
目前,我們在南京新街口的云店就已經開設了VR體驗區,也歡迎大家去體驗那里的高科技產品。
同時,還有一個大的趨勢正在向我們走來,去年消費對中國經濟貢獻率達到了66.4%,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正在轉為“一個發動機”,大消費、大服務一旦與互聯網結合會蘊藏著大量的創業機會。
比如O2O服務、農村電商、跨境電商、普惠金融、文創IP等,這些都是當前的創業熱點,也是蘇寧重點關注的領域,蘇寧目前發展的零售、地產、文創、金融和投資五大產業都是用互聯網的方式,圍繞大消費、大服務來布局的,這也符合蘇寧“引領產業生態、共創品質生活”的使命,因此我們會與這些領域的創業者一起創業,大力扶持他們。
而傳統產業從+互聯網到互聯網+,如中國制造2025、供給側改革等,正拉開中國新一輪的創新創業機遇。
當前互聯網經濟雖然蓬勃發展,但是占GDP的比重還不到10%,也就是說,還有很多的產業沒有與互聯網進行結合,蘇寧作為中國率先轉型互聯網的傳統企業,既能把握傳統企業的優勢,又深刻的理解轉型的價值與艱辛,對于很多想在傳統產業中運用互聯網創新的企業而言,我們愿意分享這方面的經驗和資源,為創業者提供支持。
所以說,對于真正有夢想的人來說,市場從來不缺機遇,從來不缺風口,而且現在應該是創業最好的時代,甚至連李克強總理都跑去中關村考察,并與創業者一起邊喝咖啡,邊聊天。
雖然,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去中關村,全國各地還遍布著大量懷揣夢想的創業者,他們也需要一片創業的凈土,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創造未來。
創新創業也絕對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事情,不僅需要創意,還需要資金、技術、人才等大量的資源整合,以及時間的積累。
為此,在今年的兩會上,我還專門提交了呼吁政府、企業和高校協同,推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提案。
還記得2013年我在美國斯坦福給大家介紹O2O模式,到了2014年,大量的企業和風投開始涌入O2O領域,但僅僅一年之后,又雪崩似的轟然散去。
回過頭來看,有一些企業玩的是概念,并沒有實質性的舉措;有一些企業只是在某個點上的創新,缺乏系統支持;也有相當一批企業雖然模式很新穎,但是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匹配缺乏,不足以支持走遠路,做長久。
這說明,創新永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積累的過程,往往最后堅持下來的企業才是最成功的企業,堅持到最后的創新才具有價值,這就是“剩者為王”。
為了讓更多的創新企業能夠堅持走到成功,而不是倒在黎明前,上周我們在上海正式成立了蘇寧投資集團,就是要圍繞大消費、大服務,通過設立金石基金、蘇寧鼎元基金、青創基金、文化基金和消費基金,3-5年內投資300-500億,重點扶持那些與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相關的創新企業。
之前我們投資過母嬰電商紅孩子、做智能手機的努比亞和鄧超的影視制作公司橙子映像,未來我們希望能投資更多這樣有技術、有內容的創新企業。
今天,我們又成立創業營,上線私募股權融資平臺,請來凱文凱利先生擔任創業導師,請來投資界的嘉賓指點迷津,目的就是通過全方位、多樣化的手段,更進一步的為創業者提供資金、渠道,趨勢分析和創業經驗,讓創業者專注于創新,創業路走得更為順暢、更為持久一些。
凱文凱利先生的《失控》、《必然》等書風靡互聯網界,我也很喜歡讀,雖然他的很多分析是基于美國,但是在中國市場上也正在上演,我相信他今天的演講會為與會嘉賓帶來一場難得的思想碰撞。
各位嘉賓,曾經有人說,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我覺得這有兩個前提,一是要有前瞻的眼光,在正確的方向上偏執;二是要有支撐持久偏執的創業環境和資源。
今天我們這樣的一場活動,就是要燃放創新創業的激情,為創業偏執狂們提供肥沃的土壤。
下一篇:白手起家創業成功離不開的秘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10年創業老兵:如何判斷自己適合打工還是創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