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導讀: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2.5年,而年輕創業者所創辦的企業壽命更短。
據不完全統計,25歲以下創業者成功率遠遠低于35歲創業者;據相關調查,創業者的成熟度和企業的壽命成正比例。
背景介紹:徐毅是90后,畢業于杭州某大學,目前是杭州一家創業型公司CEO,公司在第三年也就是2016年順利融資3000萬,2017年公司虧損2000多萬,2018年4月份開始逐步贏利并有望在年底彌補虧損的融資資金。
用他自己的話說:裝逼那年,公司一地雞毛。
(由于涉及商業模式的機密,本文不展開該領域的介紹。
)以下部分為創業者徐毅的口述,本文作者整理并適當和較小的修正。
我是一畢業就開始創業,家里是搞工廠的,和老爸有個約定,如果公司虧光就回工廠上班。
老爸給了200萬的注冊資金,約定是借款和5%的年化利息,并寫了欠條。
2014年的下半年,公司正式注冊。
公司成立一開始,我非常的慎重,所有開支精打細算,因為知道背后有一雙眼睛在盯著我,不想讓父親看笑話。
2014年年底盤賬的時候虧30來萬,我自己看來已經算是不錯的。
15年公司有30多號人,一年下來還有200多萬的利潤,那會兒非常滿意。
16年,見了大概六十多個投資人,這里沒有一個是父親的朋友,全是自己接觸的投資人。
大概談了半年左右,融到三千萬并在年前一個月順利到賬和更改相關營業執照和股東名冊。
不過,有媒體說我只見過六個投資人就順利融資三千萬,估值幾個億。
當時,我保持沉默,沒公開否定這個說法。
2017年,我開始飄了,這一年是裝逼的一年,代價太慘重。
之所以飄飄然,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1.和我一起創業的同班同學大多倒閉了;2.我的公司第二年就贏利200多萬;3.在第三年就順利融資到3000萬;4.我對自己公司的商業模式非常的自豪;5.媒體和外界的宣傳助長我的虛榮心。
整個2017年,我是膨脹的。
融資資金到位后,我把公司搬到逼格很高的寫字樓,將近兩千方。
由于投資中注明投資人不可干涉我的日常管理,我只是和他們打了個招呼。
原本一年貳拾萬的租金,直接飆到兩百八拾萬,而裝修花了近三百萬。
當然,投資人也覺得這個錢不是問題,或許他們考慮的是B輪進入吧。
2017年的年初,有個本地電視臺要采訪我。
當時考慮到可以給公司增加曝光量我就欣然答應,然后就開始配合采訪,期間耗費了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稿件的準備、試鏡,錄制以及調整。
前前后后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
效果很明顯,播完當天,我的朋友圈忙炸,暗爽的一夜未眠。
第二天,我就成了圈里的名人。
各種媒體來約稿件,如此一來,我整日的陪伴媒體,畢竟你要請人家吃個飯什么的。
有些還特意讓我拍一些照片,現在想想很搞笑。
配合他們坐在沙發上、在公司會議室等各種擺POSE。
在公司裝修后的一個月,我們花了一些錢拍攝了公司的VCR,那段時間,大家忙于公司的品宣,連研發部的人員都開始配合演戲。
現在想想,真是后怕。
因為電臺和媒體的曝光,想認識我的人越來越多,那段日子,幾乎每天都在吐沫橫飛。
有意識的在博取眼球和勾搭所謂的人脈,也刻意的豐富自己的履歷,學會諸多不落地的玩意:生態圈,閉環,數據,藍海,也大談期權,股權境內境外。
說話總是類似這樣:核心team起碼要是海外名校的master以上;輕描淡寫的提起上次和那個大佬碰頭聊起某個事情……以至于某次回家和父親聊天,他都有皺眉的表情。
各種相關和不相關的聚會都會邀請我,幾乎每天都有,白天閑聊,晚上聚餐,夜里朋友圈,搞的自己很忙很忙的樣子,而實際上是何等浪費時間,要命的是我竟樂此不疲!公司換了新環境,新人員也跟著上來。
我記得HR是最為忙碌,那時給HR下達任務,公司融到資金一定要請優秀的人才,如果無法判斷,就大膽的試,容許試錯!所以,我們的員工一下猛增了好多倍,人力成本也因此急劇上升,年初開始發工資就已兩百萬上下。
16年才五十多萬一個月,而貌似營收并沒相應比例的增長。
那會兒看來是魄力,今天看來卻是不成熟。
整個17年,公司人員流動非常大,包括一些中高管的流動。
對于這些高管,我信奉商業文明中的放權。
最后事實證明,放權等于放任。
一些來我們公司應聘的高管,都是阿里和華為的背書,我們視其寶貝,在待遇上一律滿足他們的要求,可實際能力卻大都是不相符合。
一來是被主流觀點洗腦:千萬不要和人才討價還價,第二也是盲目信任大公司背書。
如今想想,我們無法考證“人才”自己報價的合理性可不至于盲目信任。
后來和人事有討論總結過:這些被大公司所淘汰的人才又在我們這些小公司里豪華游了一圈。
在公司還沒完全準備好的情況下,我在北上廣設立多個辦事處,市中心的寫字樓外加裝修,每個點都砸很多錢。
而這些負責人跟我一樣,經常到處飛,光報銷就是一個大問題。
當時,根本沒覺得這是個問題,內控做的極差。
現在翻回到當時的朋友圈,每次裝逼都是血淋淋的資金流失。
你知道么,當時我們裝的有多厲害:一份PPT,根本不是給老外看,硬是專門找翻譯搞一份英文版。
故意在介紹公司時,打開英文版本,再大聲說一句:SORRY,點錯版本了。
我們已經陷入其中無法自拔。
公司裝修相當有特色,就是互聯網風格那種,搞好這些一切,就開始在所謂的企業文化上砸金。
學大型網絡公司,該買的機器全買,各類咖啡點心,健身設備一個不能少。
節假日就組織各類燒錢的活動,國內海外全安排。
該送紀念品的送,該報銷的報銷。
一年下來,我現在都不敢回憶這個數字。
那些和我一起出國的同事,今天辦公室也沒剩幾個了。
也許他們現在正在另一家高逼格的公司參加某個海外游。
在公司內部管理上,持續裝逼。
各部門管理層頻繁開會,大小會議都是很漂亮的PPT,據說做好一個會議PPT起碼要三天時間。
想想,他們原本是工作時間卻花在和生產力毫無關系的事情上。
副總為提升逼格,所有部門人員都推行英文名,還專門組織針對英文郵件撰寫學習。
其實,我們也沒幾個老外客戶可郵件。
另外,從人情化管理角度考慮我廢除加班制度,但沒結合產能和效率指標,只是一味為了高大上和營造氛圍而做出這個決定;也并沒有相關機制彌補本領域,所以經常出現無事人滿為患、急事無人到崗,耽誤了不少事。
當然,今天我也是不支持加班的,但是如果特殊事項,客戶需要還是會強行要求加班的。
對下屬,基本上采取情感式管理。
對于公司員工較大流動性我也并沒有過多關注。
還存在著一些人員把公司作為平臺當跳板,過來兩三個月便走人,然后到同行那邊開出一個更高籌碼。
帶走了一大堆公司資料和方案,簡直就是行業共享庫。
----在內部管控上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由于和較多投資人和高端人士交流,自己在私人生活上也加重對品質的要求,不再一味鉆到研發和市場中。
而是周末度假,或上班期間辦公室里翻著不著邊際的管理書籍。
個人又多次跑國外看項目,現在想想,簡直是多此一舉,把自己搞的投資人一樣。
在觀念中還默認所謂的老板應該只做三件事:融資,找人,喝茶。
甚至在多次會議中和員工提及戰略兩個字眼。
今天想想,真是諷刺。
對于中小型公司談戰略簡直就是P民談國事,生存是當前最要考慮的事。
上周遇見一個擁有兩家上市公司的老總,人家近六十還在跑業務,根本沒時間玩喝茶,對比起來,真是慚愧。
…….2017年底盤帳的時候,財務總監匯報虧損2千萬,我開始慌了,那個晚上給父親打電話,跟他說了這事。
父親說:你要對投資人的信任和資金負責。
——我深深陷入沉思。
大年三十直到年夜飯前一個小時,我還在辦公室里搞著各項規劃,心里也告誡自己:2018年,公司遠離裝逼!所幸,經過這半年一系列改革,公司慢慢走向正軌。
公司貨幣資金都是正向的,穩步上升。
徐毅總結著,裝逼那年,公司內部管理失控,各項成本急劇上升,整體效率下降,市場推進緩慢,個人精力分散和虛榮心膨脹,管理層整體心態不在線,員工流動頻繁。
整個公司都像是在演戲,而自己卻是入戲太深。
巨額虧損把他給澆醒,清醒之后的他開始著手嘗試著做一些系統管理,從多個角度看自己的企業,分階段進行解讀;靜下來再重新進行市場精準定位,尋找持續盈利點和高利潤區,盡可能從產品路線往平臺方向去靠;想方設法讓員工和團隊進行聚焦,強化服務意識,挖掘公司核心競爭力;產品上追求差異化競爭和營銷上創新;持續搭建完善的內部組織和慎重的管理決策……徐毅說,這半年全身心撲在這些上面,除了和業務相關,沒再接觸過外人。
徐毅給我點了一根煙,笑著說去年還裝模作樣去抽雪茄。
我們相視一笑:創業者不是演員,更不能是跑龍套,實干是硬道理!徐毅這樣,一定是中小企業的新生力量!向忘卻裝逼、堅持戰斗在一線的創業人士致敬!
下一篇:我們分析了3200家創業公司:74%都死在了這件事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9塊9包月觀影,燒光上億美元的明星公司之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