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編者注:本文系全民優點創始人王斐文口述,我們并不能保證文章中每個細節的真實度。
因此,我們也不希望你被表象所迷惑,僅希望你能從創業本質出發,以案例為鑒,看到團隊內部矛盾對創業本身的影響與傷害。
【案例資料】試錯人:王斐文項目名稱:全民優點主營業務:新聞資訊類APP試錯時間:2015年1月~12月i黑馬 麻策 3月14日報道一股腦創業靠譜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本期小敗局主人公王斐文,從慷慨激昂的開山起航,到悵然若失的關門歇業,僅用了400天的時間(實際公司化運作時間不到一年)。
這似乎有點“來得突然,又走得太快”。
王斐文告訴i黑馬,這 400 天得來的全部教訓是人生中重要的一課,這一年也是他成長最快的一年。
對于創業而言,團隊“內耗”可能不是導致項目失敗最核心的原因,但是這個原因會讓一個企業走向失敗,并且越到后期,它產生的影響越大。
他和技術合伙人之間有著看似深厚與穩固的感情堤壩,但在創業過程中被分歧一點點侵蝕殆盡,脆弱的合伙人關系猶“潰于蟻穴”,變的一發不可收拾。
“人不和,事不成。
一個成功的公司,除了需要在一個合適的環境與土壤中萌芽,更免不了一群人彼此正確的選擇行事”。
王斐文在反思中強調。
以下為王斐文口述(i黑馬編輯整理):我是香港籍,但從小在大陸長大。
在做全民優點之前,我有過一些創業經歷。
大二那年,我開了一家服裝店,自己做設計,并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起初,店鋪經營非常順利,在兼職做的情況下,我依然可以月賺2萬。
2008年門店受到淘寶的沖擊,滑坡非常厲害,關店前每個月的利潤只剩幾百塊。
關店后留下了大量庫存,于是我就想把庫存弄到網上去賣,注冊了一家淘寶網店,取名一站衣褲。
網店的經營情況很好,每年的流水在200多萬,最好的時候達到250萬。
大學期間,我逐漸把兼職做成了一項事業。
畢業后,我一邊做網店一邊在新華社任采編記者,堅持了八九個月后,我決定離開新華社去創業。
“注定失敗”的項目?2014年初,我和我的一位高中同學(全民優點技術合伙人)決定一起做創業項目,取名“全民優點”。
之前我就已經有了關于這個項目的初步想法。
在互聯網新聞資訊泛濫的情況下,我們想針對時下的爆炸信息,提供一個評論聚合平臺。
我們調研發現,新聞資訊聚合平臺很多,熱門資訊下的評論很熱,但當時市場上沒有一款產品專門針對熱點評論進行垂直細分的產品出來,我們決定從這個口切入。
全民優點要做的就是把時下最新最熱話題、事件的高質量、有價值的評論整合到平臺上提供給用戶,消遣娛樂或是引發思考。
“全民優點” APP從2015年1月一直拖到11月11日光棍節當天才上線。
主要是因為外包的原因,拖了非常長的時間。
早期對項目的技術評估都是我的技術合伙人完成的,當時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目前APP開發的技術已成熟,可以利用外包的方式完成技術迭代方面的工作。
但是,在項目開展后不久,我們發現這個事情背后其實需要大量的技術支持,外包的方式不合適,我們也因自身缺乏技術能力感到無力。
另外,在11月產品上線的前兩個月,我們的資金就剩的不多了。
彼時,我們已經開始考慮融資,但明顯感受到資本市場的寒冬來了,所有的投資人都表現很謹慎,對項目的要求很高。
10月,我們資金斷鏈,后來都是自己貼錢在維持生存。
整個項目中后期,我和技術合伙人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到12月中旬,內部矛盾不可調和,我們最終決定放棄這個項目。
現在回頭來看,我覺得這或許就是一個注定會失敗的項目。
后來,我也做了很多失敗原因分析和反思。
瘋狂的內耗我認為,最終導致這個項目無法繼續下去的原因,主要是我和技術合伙人之間無法調和的矛盾。
到后期,我跟他根本沒有辦法合作。
我們是同學兼好友,本以為合作起來會非常融洽和順利。
但是,合作之后才發現,在項目計劃、公司管理以及執行層面,我們的理念不合。
起初,外包工作完全由技術合伙人負責,但之后,我發現外包執行監督工作松散、拖工期問題嚴重,我要求他做出相應的調整,制定詳盡的外包監工計劃。
但他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去設定嚴格的目標。
為此,我們發生爭吵,彼此有了抵觸情緒。
我們的矛盾還體現在執行層面。
項目早期,我們有幾次機會可以獲得融資。
我們和一家投資機構前后約談了7次,對方在前幾次的談判中指出我們缺乏技術的痛點,也提及因為缺乏技術失敗的案例,希望我們通過吸納新的技術伙伴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的技術合伙人先后找來了兩個目標人選。
見面后,我發現,第一個人存在學歷造假的問題,而且在交談中牛皮連篇。
我認為這和執行態度有關,難道找人前不應該做些基本的背景調查?之后,我們鎖定了第二個目標,他是另外一個創業項目的CTO。
聊過之后,我們認為這個人各方面都還不錯,就決定讓他參與進來。
我再三叮囑我的技術合伙人要跟此人詳細講解我們的項目,增進了解。
但最終結果令我很不滿意。
我的技術合伙人帶著新伙伴去見投資人,投資人問,“你為什么加入全民優點,你覺得這個項目怎么樣?”他非常沒有情商的回答:“我覺得還行吧。
”這句話對融資流產造成了直接的影響,投資人覺得公司自己人看上去都沒信心。
我覺得,我們的矛盾更多地體現在執行力層面。
執行力包含三個方面:1.是否用正確的方式做事;2.是否具備時間的高效性;3.事件的結果如何。
在我們的合作關系里,我們兩個的關系比較特殊,之前彼此之間具備感情基礎,但也正因為這層過于親近和信任的關系,給后來潛藏的不穩定因素提供了基礎。
當然,造成如今的結局,我也應該承擔很大的責任。
首先,我認為我在溝通方式上存在很大問題。
我說話比較尖銳,在實際交流中容易產生不必要的摩擦。
其次,在團隊內部開始出現不和諧現象的時候,我沒太在意或者說沒能采取有效妥善的方式,以一個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和解決。
后來,我有考慮過中途結束兩個人的合伙關系,但又顧及太多朋友情面的因素,最終問題不斷惡化成為死結。
事后來看,我建議創業者千萬不要和自己的同學、好友一起創業。
熟人之間的信任非常廉價,因為它“多泛濫,低溢價”。
與此相比,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因為隨手即逝,卻顯得更加珍貴。
正因為我們和陌生人之間有一層無法捅破的紙,所以才可以保證一種穩定的合作關系。
說到底,創業根本還是看人看團隊,團隊不和,項目談何成功。
但是一個項目走向失敗,會有多種原因,不會只是因為一兩個人或是一兩件事。
除了團隊之外,其他方面也會遇到很多教訓和坑。
擦亮雙眼理清思路我后來思考,在創業過程中,我們也因為很多事情沒有考慮清楚,導致在切入點選擇上有點“繞遠”。
換句話說,產品的最終形態可能我們想到了,但我們沒能走上一個有效、可持續的路徑。
這需要你對項目有時刻清醒的把握和認知。
不僅如此,在具體推進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陷阱”。
初期,我們錯誤的判斷了產品的技術實現難度,認為找個外包就可以實現我們的預想目的和效果,但其實不然。
這里面有很多坑:1.產品的工期無法控制。
我們原定與外包方簽訂的產品最后交付期限是 2015年8月20日。
但最終由于種種原因,拖到11月11日才得以上線,足足推遲了有3個月的時間。
2.產品的質量無法控制。
在對外包提供的產品進行驗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大量BUG,部分原因則是由于底層技術架構設置不合理造成的,以致于后期對這些BUG進行修復,又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3.產品運營的后遺癥。
早期,全民優點是一個以 PGC 內容為核心的“瀏覽器”式APP,這需要一個具備發布功能的后臺系統支撐來維護我們的內容。
但外包出來的產品后臺設計非常不合理,導致原本簡單的排版工作卻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完成。
這又增加了我們的人工成本和運營成本。
其實,投資人對我們缺乏技術能力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
由于自身沒有技術能力,我們需要承擔太多的風險,甚至因為技術缺乏,也會使一些需要技術支撐的營銷工作面臨困境,導致市場局面難以打開。
環環相扣。
所以我認為,創業不只是靠一個想法。
在互聯網創業公司里面,技術、產品、運營必須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警惕“支票型投資人”資金則是創業中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我們的第一筆錢,來自一個深圳的天使投資人。
在一次創業活動中,我的技術合伙人偶然結識了我們現在的投資人。
在簡單評估了我們的項目之后,他決定投資2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
當時我們沒有太多的考慮,認為有了錢可以讓項目快速運轉起來。
從接受投資到最后公司清算,我和我們的種子輪投資人僅僅溝通過三次。
但我們的投資人是一個投資新手,我們只是拿到了他的一點錢,但沒能得到錢之外的任何指導和幫助。
我仍然清楚記得在11月底最后一次與種子輪投資人的會面。
當時,由于團隊技術能力匱乏導致產品迭代停滯。
會面時,我們明確提出了需求技術援助的想法,但沒能獲得有效幫助。
在尋求資金方面,種子輪投資人曾委派一名FA與我們對接下一輪融資事宜,但在簡單兩通電話交流后,也不了了之。
后來,我與投資人反映此事,也沒有得到相應的處理。
創業者有時候會感覺孤獨和迷茫。
特別對于早期團隊來說,錢的支持只是其中一方面,他們更需要的是一些引導和鼓勵,保證不會迷失方向。
投資人對于創業者來說就像是再生父母,“投后”就好比父母對子女的后天教育和培養。
作為創業者,我建議謹慎接受“支票型投資人”的投資。
獨裁比民主更好最后你會發現,如果只是一股腦去創業,后期會發現有太多問題沒有考慮周到。
當時,我和技術合伙人股權比例是非常不合理的,40:40:20,我們各自占40%,另外一個內容合伙人占20%。
這也直接導致了話語權比重不清的結果。
在公司運作的過程中,“民主”可能導致許多問題,最為明顯的是部分可實施方案被無限擱置。
方案始終停留在討論和爭辯上,大家都無法說服對方,而不了了之。
我后來回想,創業者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快速試錯。
作為公司的 CEO ,他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將一些方案落實下去,去發揮試錯的最大效能。
尤其對于初創企業來說,我認為獨裁要比民主的方式好得多。
下一篇:一個創業者的血泣:打死我,也不會再搞APP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沒有這三樣 或許90%的創業公司都會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