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5月底,杭州福地創業園三層,愛拼車辦公室人去樓空。
2014年圣誕節的宣傳海報散落墻角,三兩員工在LOGO前留念。
辦公室的深處,三位創始人和財務人員還在做最后的收尾。
在出租車市場“淘汰賽”之后,搖搖招車創始人反思:“假如我敢投那1000萬,今天臺上也許就是我了。
”但是,他沒有。
相比之下,愛拼車楊洋的理由更直接,“做不成行業第一,干脆退出。
”5月25日,愛拼車發布公告停止服務。
6月1日12點關閉發布線路和搶單服務。
6月5日關閉所有服務器,停止所有服務與支持。
面對資金鏈斷裂、融資受阻等種種解讀,楊洋接受《中國企業家》獨家專訪,深入解析愛拼車之死。
CE:為什么選擇退出?楊洋:不繼續做拼車,不代表我們不看好這個行業。
這個行業還是有蠻大機會的,我把出行市場分為兩大類,職業和非職業的。
在今天的出行市場,巨頭燒錢會讓玩家們壓力很大。
小玩家要么提早退出,要么一路熬到底。
愛拼車的想法是要么第一,要么不做。
CE:你說有一些不甘心,怎么說服自己?楊洋:沒有那些強烈。
這個事情演變的過程是這樣的,當你推進工作困難的時候,當決策很亂的時候,心里很焦躁要怎么辦?只有兩條路,繼續原樣不動或者改變現狀。
我們開始著手變化,但在摸索調整方向的時候發現,沒有什么好調整的,最后決定退出。
大家是一步步走過來的,大概用了一個月時間。
我們先抽回補貼,再收縮城市的覆蓋,最后很自然的對外發布公告。
CE:你預測拼車市場還要打多久?楊洋:今年下半年會持續打下去。
拼車市場的競爭和當年的打車市場已經不是一個級別,打車市場是十億美金的玩家,拼車市場是百億美金的玩家,會打的更厲害。
CE:什么時候有了退出的想法?楊洋:四月底,我們綜合考慮了多方面條件,覺得沒必要拖了。
大家在這件事情上有一個默契,認為團隊不適合熬下去了。
CE:主要考慮了哪些條件?楊洋:第一判斷巨頭的打法和趨勢,第二看自己的產品、技術、資金和團隊的實力。
如果這樣熬下去,最終結果會怎么樣。
如果要撐還是可以撐,但整體來說,這個團隊勝算不大,沒必要再拖累團隊和投資人。
CE:如何和投資人達成和解?楊洋:投資人對這件事情會更理性。
我們選擇退出,投資人覺得很正常。
對于他們來說,是止損。
團隊轉型后,在下一個項目中會有更多的機會。
投資人很開放也很理解,他們知道很多創業團隊都是經歷過一兩個項目才成功的。
他們見多了。
CE:融資受阻是你們選擇退出的主要原因嗎?楊洋:我們如果要繼續融資,還是有希望的。
可問題是,拿了錢又怎么辦呢?我們心里沒底,后面都是問號。
我們拿了錢也不會和巨頭對干的,沒用。
花錢這件事情應該學美團。
別人花的時候我不花,努力練好內功。
別人打得差不多了我再花,錢要選擇適當的時候花才有價值。
CE:愛拼車在滴滴快的之后上線,當時有無預料到未來的正面競爭?楊洋:那個時候只有一丁點的感覺,但我們覺得出租車一仗還要打很久,所以就想先把拼車這塊業務做起來再說。
滴滴快的切入拼車,跟Uber的關系非常大。
如果Uber沒有這么早發力,滴滴快的今年的重點應該是專車。
CE:在杭州起家是否制約了公司發展?楊洋:每家的成長歷程不一樣,發力的階段也不一樣,導致最后的格局不同。
我們知道,應該把北京作為先發市場。
但我們出身杭州,肯定會在杭州做試驗田,跑通或者有一定基礎后再去打其他市場,這是規律。
假設我們在北京起,效率肯定會不一樣。
同樣的資金和人力投進去,在杭州抓一個用戶,在北京可能是五個,公司體量就會大五倍。
但是,每家所受限的條件和推動力不一樣,都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去做判斷。
CE:多諾租車影響了愛拼車的發展節奏嗎?楊洋:孵化新項目這件事,從一個公司的長遠發展來看,這樣部署是對的,只是結果不對。
我們在孵化愛拼車的時候,政策和行業風險很高,孵化多諾租車是為了降低風險,但沒想到這個項目的風險更高。
多諾租車對愛拼車的影響不大,我們關閉多諾租車后,拼車業務在行業內還是領先的。
但我們的動作決定不了巨頭的動作,不管我們的進度怎么調,巨頭照樣像洪水猛獸般沖過來,我們強一點或弱一點都不重要。
CE:對于燒錢這件事,我們猶豫過?楊洋:沒有。
2015年春節之后我們是最先補貼的,補貼也是最高的。
燒了一個多月后,我們發現這樣干不對,遭遇到了很多條件限制,比如技術扛不住高頻發,到了峰值的時候就會宕機等等。
CE:如何評價目前拼車市場的小玩家們?楊洋:每家都有自己的特征。
嘀嗒團隊比較成熟,經過這么多年的互聯網戰役,團隊不太容易犯錯誤。
51用車的產品很強,從產品支撐、設計邏輯到流程都很順。
天天用車在運營策略上比較靈活。
微微拼車的創始人有極強的品牌力量,能夠吸引用戶。
未來的拼車市場,哪怕只剩下百分之個位數的份額,都足夠大了。
CE:巨頭來了,小玩家如何堅持下去?楊洋:巨頭很厲害,但它很可能顧此失彼,攤子鋪的太大就不可能把所有資源向一個業務傾斜。
拼車市場的小玩家們手上是有錢的,只是跟巨頭不能比。
保持現有的訂單量不成問題。
如何做差異化,給用戶提供不同的用車感受,是大家都在考慮的問題。
就像之前58趕集、攜程藝龍,這些年都在打,但誰都不會把自己手上的錢打干。
Uber和滴滴快的打仗,最長不會超過今年,最終要么和解要么走差異化。
如果小玩家們熬過今年,形勢一定會變。
到那個時候,拼車會迎來第二春。
CE:未來,滴滴快的和Uber會不會收購拼車公司?楊洋:邏輯是這樣的,今天的互聯網公司都是殼,殼里面的水才是有價值的,收了殼但是用戶不一定會過來。
大公司直接燒錢把用戶搶過來就好了。
如果收購公司要花兩次錢,先收殼再燒錢導用戶,浪費嘛。
CE:拼車未來的商業模式?楊洋:商業模式,是今天這樣說明天那樣說的事情,能讓公司一直往前走就是最好的商業模式。
出行市場最直接的商業模式就是。
如果打到剩一家了,擁有大的交易量就有議價權,收傭金做杠桿經濟是最直接的商業模式。
汽車后市場、汽車保險、汽車旅游甚至汽車目的地營銷,都是建立在擁有很強的行業把控力的基礎上,做這些延伸業務并不容易。
對于小公司來說就更難,這也是我們頭疼的事情,盈利遙遙無期。
下一篇:規模最大的72個創業失敗案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56網的衰敗史:估值從5億到7900萬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