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在我的朋友中,有一個叫楊學明(化名)的人。
楊學明是上海外國語學院的畢業生,91年大學畢業后,分配在某報社工作,負責采編國際新聞。
因為是大報社,又是國際新聞部,所以,工作很吃香,很多女生都倒過來追求他。
可以說,在我所認識的同齡人中,楊學明是最幸運的了。
因為其他人不是被分配到枯燥無味的研究院搞學術研究,就是被分配到苦不可言的國營大廠去做技術工,只有他一畢業就被分配到大報社,不但福利待遇好,還能經常出國去做新聞節目。
所以,當時他是我們大家羨慕的對象。
可楊學明似乎并不滿足于有一份好工作,根據我對他的了解來看,他的經濟頭腦相當地發達。
那時候,出國人員回國時,都有免稅指標,可以在規定范圍內帶一些國外的名牌產品回來,不用交關稅。
所以,他經常帶一些法國的香水、日本的電器、美國的電腦、韓國的攝像機一類的東西回來,一轉手就能賺不少錢,令我們大家羨慕不已。
這么拖了大約三年左右時間,到94年春節時,楊學明突然告訴我說,他已經辭職了,正式下海做了商人,我聽了后,很是驚訝。
說真的,別人下海經商,我都會相信,因為工作崗位不理想,誰都想動一動。
可如果說連楊學明都下海經商了,那真是打死我都不相信。
要知道,他的工作崗位,有多少人夢寐以求呢。
可他卻還是咬著牙、明明確確地告訴我說,他確實已經辭職下海了。
看他那副樣子不是在跟我開玩笑,我就問他正在做什么生意?他直言不諱地告訴我說,在做一家荷蘭公司的“可視門鈴”代理。
原來,他在國外認識了一位做可視門鈴生意的荷蘭人,恰巧對方很想打入中國市場,就動員他做他們的代理商。
他感覺這項目大有前途,于是,就接了下來。
一開始,他也只想兼職做。
可自從在上海成功地推銷掉了幾套設備后,他的信心就突然高漲起來,加上禁不住荷蘭人的催促,他就干脆辭職下海,一本正經地做起了可視門鈴代理業務來。
但過了一年時間,他也沒有把可視門鈴業務做大,偶爾有一些零星的需求,可營業額都還不夠開支龐大的員工工資和辦公費用。
他反復總結經驗教訓,認為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資金短缺。
于是,就向朋友們籌款。
他跟我說:“可視門鈴這東西,現在,知道的人還不多,所以,打開市場大門就來得困難了些。
但我相信,只要不斷地投入廣告,知道它的人就會慢慢地增多,業務量也就會慢慢地增多了。
” 當時,我的判斷是市場還不夠成熟,因為當時高檔的住宅樓還很缺,而很多私營主還處在家庭作坊階段,還沒有大片大片的工業園區出現,也沒有興起別墅熱。
所以,我認為導致他失敗的原因在于市場需求尚未形成,而不是客戶不理解這類產品。
所以,也曾經勸他暫時先停一停手中的代理業務,去改做其它業務。
可他就是一根筋走到底,不肯聽我的話,非得把可視門鈴業務做下去不可。
他曾經對我說:“正因為目前市場還未成熟,所以,我們提前進入才有機會,才能在市場成熟時,處于領先地位。
要是市場已經成熟了,大家都進入了,那不就沒有意義了么?” 一席話,把我說得啞口無言。
大概是因為從朋友處籌集來的款項還不夠的原因吧?所以,他干脆就把他父親傳給他的一套房子賣了,用來充足公司流動資金,一邊大事宣傳,一邊聘請了一大堆業務員四處推銷。
這么熱鬧了二年時間,小生意做了不少,可就是不足以抵銷開支,始終處于虧損狀態。
到97年時,公司就已經處于資不抵債狀態了。
也許,是急于扭虧為盈吧,他聽信了一個韓國人的鬼話,開始跟著人家做起了走私“洋垃圾”的生意來。
結果,卻被海關查獲。
不但所有貨物均被沒收,連人都被關了好幾年。
就這樣,他的公司也倒閉了,而個人前途也荒廢了。
前幾天,國慶長假,在外面旅游時,湊巧碰到了他。
一經詢問,才知道,他已經被釋放回來好幾年了。
因為當初做可視門鈴業務時,曾經問好幾個朋友借了款,所以,為了逃避討債人,他一直默默無聞地在一家很小的網絡公司里任外語頁面翻譯編制工作,每個月拿3000元左右的工資。
因為沒有房子,又有前科,加上年紀也大了,所以,至今沒有結婚,一直是自己一個人租房子住。
而他的父母親,因為他當年被抓進去時受了刺激,也已經在那一年的年底就雙雙病逝了。
所以,現在的他,正可謂是孤兒一個了。
當談起往事時,我問他,對他當年的創業項目,有何感嘆時,他難為情地對我說:“回想起當年,真是后悔沒有聽你的話。
當時,我感覺老天爺賜予我這么好的一個發財機會,我應該牢牢地把握住才是。
所以,就拼了命去做可視門鈴代理業務。
哪知道,卻會輸得一塌糊涂。
” “那么,你知道不知道,現在可視門鈴已經很普及了呢?”我趁機插口問他。
“是呀,你看,可視門鈴現在不是已經普及了么?這就說明當初我的眼光還是沒有錯。
錯就錯在我經濟實力不夠,所以,不能堅持到最后。
”聽得出來,他心里還是很不服氣。
“聽你這么說,我想,你還是沒有真正認識到你自己的錯誤。
實際上,像可視門鈴這樣的代理業務,只要有資本,誰都可以做。
因為根本沒有進入的門檻可言。
正因為進入的門檻低,所以,一旦市場的大門打開了,就肯定會有許多人參預進來,其中,也不乏會有一些很有經濟實力的大公司參預進來。
當這些大公司拿著大資本進入時,即便你比他們早起跑了幾年,你也一樣會被他們吃掉。
相反,如果你過早地去開發這樣的市場,你就會因為苦于開拓市場而消耗巨大。
結果,就算你沒有累死在開拓的路上,也一樣會在市場打開后,被后發先到的大資本活活地整死。
如此一來,你所做的市場開拓工作,也就等于是在為那些大公司做免費貢獻了。
這個原理,就是西方著名的《笨豬搶食原理》。
”我耐心地向他解釋道。
是呀,朋友們,很多創業者,在看中了一個項目后,往往都會急著投資。
很多膽子大的人,甚至,都會像楊學明那樣賣掉房子去創業,因為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在做一 件很有意義的事。
而追究他們這么著急的根本原因,說白了,就是怕“時不再來”。
因為怕失去先機,所以,總是搶著去做新的項目。
卻不去想一想,他們這些“搶先行為”究竟是在給誰做貢獻?很多案例都已經證明,當市場尚不成熟時,作為小本投資者,最好的對策不是搶先行動,而是趴在一邊靜候市場成熟。
因為在市場尚不成熟時,莽撞地去打開市場,所付出的代價將會非常巨大。
而當你這只小豬辛苦地打開市場大門時,后面緊跟的大豬卻把你擠倒在地。
最終,你所做的一切努力,就等于是在為他人做嫁衣裳。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著急是沒有用的。
只有靜靜地趴在一邊,緊隨大資本之后進入市場,你才能在沒有巨大開拓費用的情況下,從中撈到自己的好處。
所以,我經常跟一些小本投資人說: “你所看到的機會,不一定真的是你的機會。
要明白‘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道理。
搶著第一個做,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決策。
這一點,無論是VCD,還是高壓鍋,或者是可視門鈴,都已經用鐵的事實證明了。
”
下一篇:創業失敗的真正原因只有一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在硅谷創業失敗怎么辦?別擔心還有收購等著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