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你騎著共享單車,用共享充電寶給手機充電,下雨了借一把共享雨傘, 想運動時借一個共享籃球,電影院排隊時有共享KTV打發時間,累了,還有共享小馬扎讓你休息。
難怪有人把2017年,視為共享經濟的元年。
2017年以來,共享經濟的外延大大擴展。
從最初的共享單車,拓展到了共享小馬扎,似乎還不夠。
有網友提出了一個項目(段子):買幾十臺電腦,憑二代身份證就可以用,每小時收費5元。
不想玩了就下機,電腦可以繼續給下一個客戶用。
這個項目就叫:網吧。
對于這些花樣百出甚至幾近奇葩共享生意,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告訴澎湃新聞(.thepaper)記者,有些只是拉大旗,并不是所謂的共享或分享,不排除就是借勢炒作或營銷。
李俊慧表示,現在大多數打著“共享”或“分享”旗號的模式,很多不是盤活閑置,而是專門購置或生產用于出租經營,“但不論是閑置盤活,還是轉物出租,能在不同時段滿足更多人的使用需求,降低用戶對特定物所有權的擁有期待,都對提高特定物的利用效率有積極的作用和價值。
” 下面是澎湃新聞記者盤點的10個花式共享項目: 1.共享籃球本文圖均為 視覺中國 圖(除署名外) 共享籃球是在充電寶之后的又一個引發關注的項目。
它和此后出現的共享雨傘一樣,都是引發廣泛質疑的共享項目。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豬了個球”、“一元體育”、“891 共享籃球”和“敢拍共享籃球”等數家企業。
其中,“一元體育”、“豬了個球”都先后宣布獲得千萬級Pre-A輪融資。
共享籃球企業對于用戶痛點的理解是:大量籃球愛好者在打球過程中面臨著忘記帶球,帶球麻煩,臨時打球,買球容易丟,經常被借球,帶球人先走,以及隨身物品存放等問題。
以“豬了個球”為例,其主要通過電子儲球柜落地,用戶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掃碼取球,并提供控制柜門、鎖定和計費等功能。
2.共享雨傘 王思聰的一句“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讓共享充電寶火了;“共享e傘”創始人趙書平稱要“藏傘于民”,也讓共享雨傘賺足了眼球。
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魔力傘、OTO、E傘、JJ傘、春筍雨傘等十余家共享雨傘企業,其運營模式主要分兩種:一種是設置柜機的“有樁式”借取,操作方式類似共享充電寶和早期的城市公共自行車,用戶無需下載APP,掃描機身上的二維碼,按提示操作即可實現借還。
另外一種是“無樁式”,可以滿大街投放,雨傘本身裝有定位裝置和智能鎖。
用戶在手機上安裝APP后,查看并找到附近可使用的雨傘后,在APP上繳納押金和租金,掃描傘身上的二維碼獲得密碼,開傘使用,收傘就算送還。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目前共享雨傘市場有10余個玩家,只有6家獲得過融資,且均為天使輪。
3.共享KTV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共享KTV迅速占領了北上廣深等地的各大商場、電影院和游戲廳等人流量較密集的公共區域。
一個個只有不到2平方米,三面都是玻璃的共享KTV,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一臺選歌系統,一個大屏幕,兩個高腳凳,高感知度的麥克風和頭頂的燈光,瞬間營造出的濃濃K歌氛圍。
在一些“等位”需求較大的商場,還經??梢姽蚕鞬TV門口排隊的現象。
共享KTV還有一個名字——線下迷你KTV。
據統計,目前已經入局迷你KTV的品牌有10多家,主流品牌包括友唱M-bar、咪噠miniK、WOW屋、聆噠miniK、愛唱Love sing等。
資本也隨之涌入,今年2月份,唱吧宣布投資咪噠miniK運營公司艾美科技數千萬元人民幣;4月,友唱M-bar也在隨后宣布獲得6000萬元A輪投資;8月,“迷你”KTV對外正式宣布獲得獵鷹創投的數百萬天使輪融資。
4.共享洗衣機 今年5月中旬,上海徐匯區的正大樂城商場附近出現了一批共享洗衣機,這些共享洗衣機由三個滾筒箱體構成,8kg、18kg兩種容量的洗衣機各一臺以及一臺容量18kg的烘干機。
8kg洗衣機每桶收費20元,18kg每桶收費40元,烘干收費10元。
除了能現金支付使用費外,還支持微信與支付寶支付。
由此,“共享洗衣機”這一概念被傳播開來。
不過,類似于這種形式的自助洗衣機,早在2011年左右在一些大學宿舍區早已出現,隨后又陸續出現在工廠宿舍區等多人合居場所。
隨著“共享經濟”這個概念的形式不斷擴充,直到今年,“共享洗衣機”才進入大眾視野。
相對于其他共享領域,共享洗衣機領域的競爭稍顯冷清。
5.共享書店 7月16日,合肥新華書店三孝口店開啟了“共享書店”的經營模式,這家因被寫進2017年山東高考作文題,而成為“網紅”的24小時書店又一次吸引了輿論的眼球。
用戶在該店內,只需下載“智慧書房”App,在線支付99元的押金即可享受單次掃碼借閱總價低于150元的兩本圖書,不過需要在10天之內歸還。
讀者還可以在此APP中展示自己的藏書,記錄圖書的評價并以書會友。
“共享圖書的初衷是為讀者消除閱讀成本、降低閱讀門檻、提高閱讀頻次。
”該店店長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有些家長會為孩子購買很多圖書,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這些圖書便不再為孩子需要,造成了一定浪費;同時年輕人購買暢銷書,讀過一遍后也不會再讀,也造成了一定浪費。
因此基于這些原因,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決定啟用“共享書店”模式,促進圖書資源的有效利用,并用借閱的時間期限督促大家讀書。
6.共享睡眠艙 7月初,北京、上海、四川等地出現了“共享睡眠艙”。
用戶只需用手機輕輕一掃二維碼,無需身份登記,就可以低廉的價格享受私密睡眠空間。
澎湃新聞記者實地體驗了上海一處共享睡眠艙后的感受是,艙內比較悶熱,枕頭被褥都有些潮濕,可充電但無wifi和電扇。
這種“共享睡眠”概念還沒來得及讓大多數民眾“嘗鮮”,就迎來了暫停使用的命運。
據媒體報道,7月中旬,位于北京市中關村地區的一處“共享睡眠艙”被關,而位于銀河SOHO的“共享睡眠艙”也暫時停止了運營;7月17日下午,上海類似項目——“共享床鋪”也被叫停,上海市公安局表示,目前上海“共享床鋪”已被叫停。
因為這是個新模式,尚沒有獲得消防許可,也沒有賓旅館特種行業經營許可。
7.共享健身倉 4到5平方米的密閉健身房內,配備有跑步機等運動器械,自助門禁按時付費,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端線上預約、掃碼開門。
近日,北京東部的部分小區出現了名為“覓跑”的共享健身倉,這也迅速引起了廣大市民的關注。
據悉,覓跑的健身倉配置有空調和空氣凈化設備,還采用智能門禁和運動倉內置電子屏幕,運動器械主要分跑步機、動感單車、橢圓機等主體倉,其中跑步機占多數。
手機APP端線上預約、掃碼開門,整體的配置以自助和智能化為主題。
共享健身倉項目“覓跑”在一周內便獲得由獵鷹資本、經緯中國、信中利資本合鯨創投等投資的連著兩輪共2500萬元融資,估值超過1億人民幣。
有市民表達了對于共享健身倉的看法:“有了這個肯定是方便的,但不知道具體的體驗會是怎么樣。
畢竟是密閉空間,雖然有空氣凈化器,還是比較擔心跑步環境的衛生和跑完后的清潔問題。
” 8.共享小馬扎北京晚報 圖 共享健身倉的熱度還沒過去,共享小馬扎的出現,則扎中了網友的笑點。
近日,北京街頭出現了一種“共享馬扎”。
據北京晨報報道,“共享馬扎”看起來與普通馬扎無異,僅在布面印了一個巨大的二維碼,旁邊有“共享馬扎”的字樣。
掃碼后即進入一家公司的微信公眾號,除“共享馬扎”外,還有幾個其他項目的介紹和推廣。
據介紹,馬扎只需掃碼便可使用,并不需要注冊和押金,“共享馬扎已經在北京各大人流聚集的地方實驗性投放,解決人們最后10分鐘的休息等待問題。
” 據悉,在北京東三環長虹橋北公交站擺放的十多個馬扎只剩下4個。
該公司客服表示,已料到馬扎會丟失,但該行為算是公司項目的前期推廣。
有網友表示,“這不用掃二維碼啊,可以直接坐?。?rdquo; 9.共享宿舍西南民族大學的“共享宿舍”。
視覺中國 圖 據華西晨報近日報道,成都高校西南民族大學拿出 41 間閑置的宿舍,在暑期對外開放為“共享宿舍”,旅客入住的時候會領到一張校園一卡通,每天只要 25元。
據介紹,在整個暑假幾乎每天都有人造訪成都這所高校的共享宿舍,每天都有人入住。
目前,已經有 411 名旅客進行了體驗,還有470人到現場參觀。
此外該校還開放了文史館、食堂和體育場館。
為保證學生的安全,學校加派了人手,加強了管理。
項目發起方成都雙流區創新創業服務企業服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先期在西南民族大學試點,如果做得好的話,雙流還有四川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等,都是很好的資源,可以進行鋪開。
10.共享電腦(網吧) 最后一個頗有些歷史的“共享項目”,來自于網友的一個段子:現在共享經濟這么火,我也有個創意,就是買幾十臺電腦,租個場地擺好,聯網。
面對那些家里沒電腦或沒網的客戶,憑二代身份證就可以用,每小時收費五元。
不想玩了就下機,電腦可以繼續給下一個客戶用。
循環利用,如果客戶一次用一整夜,還可以優惠。
這絕對是目前空白的領域,不知道有沒有人有興趣合作。
對此,有網友表示,太妙了,我看這個項目不如就叫網吧!一定風靡全國!
下一篇:iPhone十年,移動創業十年,新的紅利會在哪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共享泡沫叢生,共享娃娃機為啥還那么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