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廖修宇和他的創業團隊。
■深圳特區報見習記者 符亞威/文 王雨渤/圖因為共同的創業理想和對“吃”的極致追求,5個小伙伴走到一起,現在,22歲的深圳大學物理學院應屆畢業生廖修宇和他的師弟師妹們的創業項目“水果甜心”憑借在校內和南山區科技園用微信送水果、搞活動做到了月銷售額十萬元,還獲得廣東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和“學創杯”全國創業大賽“創業之星”稱號。
“吃貨”瞄準市場空白發力爆紅深大廖修宇所學的物理專業偏理論研究,但他并非學霸。
大三期末考試前,一位朋友大快朵頤了小廖做的水果沙拉后意猶未盡地說:“你這個手藝應該拿去賣錢啊!”言者無心,一直想創業的廖修宇卻有了主意。
“學校里面有賣水果的店鋪,也有做水果沙拉的餐廳,但還沒有把水果沙拉送上門的服務,而且他們做的沙拉沒我做的好吃。
”在此之前,小廖在學校開過餐館、幫人倒騰過衣服,還開過網店,“要么是小打小鬧,要么是給人打工。
”他還在深圳大學一個名字非常“高大上”的學生創業實踐社團——“亞太學生企業家協會”當負責人,“其實創業的是少數,大部分人就是弄個分享會,拿著雷軍、馬云什么的故事過干癮。
”上個寒假,小廖拉來社團里另外四個同為“吃貨”的學弟學妹,開始醞釀創業的“宏圖偉業”。
伴隨新學期開學,“水果甜心”招兵買馬正式上線。
其實這個項目就是自建廚房和物流,通過微信推廣等網絡銷售,讓兼職的大學生送貨員將一盒盒切好的水果或沙拉送到客戶手上。
但沒想到服務一經推出很快在學校爆紅,到期中考試的時候,小廖儼然是手底下有上百號人的小老板,月銷售額也已經高達五萬。
靠“講故事”打開科技園市場“占領”校園后,小廖和他的小伙伴們盯上了深大旁邊“蛋糕”更大的科技園市場。
“我們一開始不懂怎么去俘獲那些白領客戶的心,”廖修宇說,“最開始我們采取派單、優惠等粗放的營銷方式,效果很不好。
”出了學校,市場競爭就更激烈了,布點密集的百果園等企業也為客戶提供了現場選水果、切水果的服務。
“我們的供應鏈不如他們、運營成本又高于他們。
”于是,小廖團隊把自己溫情滿滿的創業故事印上傳單、發在微信公號上,“我告訴客戶我們是一個大學生創業團隊,對產品和快樂有極致的追求。
”同時,為了實現差異化競爭,“水果甜心”轉型主打西式冷餐配送等多元服務。
“他們最初是好奇,后來是感動,互聯網創業的故事極易在南山區科技園引起共鳴。
”一位客戶在微信平臺的互動中告訴“水果甜心”的主頁君,“水果甜心”的創業故事讓他想起了十多年前租住農民房、有朋友有激情的創業歷程,“我把你們的故事告訴我的員工和伙伴,現在他們不少人也成了‘水果甜心’的忠實粉絲。
”“水果甜心”六月份在科技園的銷售數據已經突破五萬元,現在小廖整個團隊月銷售額高達十萬元。
做生產快樂的“創二代”其實,廖修宇的父母是企業主,小廖是家中獨子,“他們一直希望我去繼承家里的服裝公司,卻沒想到我走上和賣衣服南轅北轍的創業之路。
”在這個與家族企業的經營范圍毫不搭界的商業領域,小廖“沒爹可拼”,本是可坐享其成“富二代”,卻成了地地道道的“創二代”。
他告訴記者,他現在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賺到的錢自己一分不留,全部拿來進行下一輪投資。
家里對小廖的創業“不轉發、不評論、不點贊,也不屏蔽。
”小廖說,“他們那輩人覺得我這是小孩過家家成不了大氣候,但另一方面也好奇我最后能折騰出什么東西。
”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小廖相信“體驗消費”和“粉絲經濟”,現在他們團隊的主要著力點是做線下活動。
小廖認為,他的“員工”絕大多數是學生,“兼職也不光是為了掙錢,主要是圖一樂、認識朋友,”而他的客戶也都是新銳的年輕人,“我們會多策劃諸如吃貨分享會、單身派對之類的活動。
因為我們如果僅僅立志于送外賣就沒什么意思了,我們更希望為大家生產快樂和正能量。
”
下一篇:廣州90后的雙十一:從負債30萬到賺300萬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90后創業者嶄露頭角 扶貧村“上網觸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