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企業運營

企業運營

日本企業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什么?

分類: 企業運營 創業詞典 編輯 : 創業知識 發布 : 11-07

閱讀 :542

大公司推動小公司創新        日本人天生是有創業沖動的,怎么講?你看全世界餐館哪兒最多,日本最多,全世界的餐館密度日本是最高的。

對于很多日本家庭,自己開店的成本并不高,開個餐廳或者小美容店,用點心思都會活得不錯,你經常能在日本看見延續百年的小旅店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日本人不喜歡創業一定是偽命題,他們的創業沖動遠甚中國,只是更加理性。

理性在哪?美國是當下全球的創新中心,所以日本人選擇的創新方向一般都會盡量避開美國人的強項,曲線找到自己的機會,在某個細分領域,比如服務做到真正的極致。

而這種現象的根源來自日本產業結構的高度細分。

在日本,很少有一家通吃天下的情況。

一般的情況是:每個產業鏈上都有非常詳細的分工,這樣的好處就是:一家公司只要把一件事做好就可以了。

對于這點,我相信國內做互聯網的朋友一定都會很有感觸。

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創業家注:其實,中國大多數行業都存在同樣的問題)賺錢太不容易,即使你每天有了1000萬的獨立IP又能怎么樣,一樣為生存發愁,歸根結底就是產業鏈太不成熟了。

為什么在日本,一個成熟的產業會形成如此細的分工呢?我的判斷是這跟日本的“強協作”體系是分不開的。

表現在哪兒呢?一個業務我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外包給別人,日本人一般會選擇外包出去,他會覺得你專門做這件事會比我自己做得好。

我們做互聯網總喜歡做大而全,做“全民公敵”,在日本,你幾乎看不到這樣的情況。

當然,并不是日本企業的道德水準更高,它的背后有著一套完整的體系在支撐。

在日本,一家創新的公司冒出來,大企業看見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是不是也要去做這個業務,而是如何為我所用。

這與成本有關系,日本的人力成本很高,大公司自己做是會有風險的,所以我沒有必要自己做,我會盡量與你合作。

日本社會強調什么?第一,產業鏈分工。

早期小公司是很容易生存的;第二,大公司要強調后發優勢,不強調先發優勢。

后發優勢的前提就是你想通吃整個產業鏈很難,它要會保持一種穩定發展共贏的結構,這是日本整個產業的特點,不僅僅是互聯網,我看到的都是這樣。

這樣的結構決定了日本特別適合小公司生存,以互聯網為例,每年收入幾百萬美元、上千萬美元的公司在日本特別多,為什么?我覺得日本有電通這樣巨無霸的廣告公司至關重要,因為它投資了絕大部分的互聯網的廣告公司。

所以你的創新只要有真實的用戶,就能很容易地將客戶量轉化成廣告量,而獲得真金白銀。

我就知道有一個公司只有三個人,做了一個細分領域的網站,用戶登記成會員就可以在網站上以比市場上低得多的價格購買商品。

現在已經有20萬固定會員,一年收入在2000萬美元左右,在中國聽起來完全像忽悠。

了解這樣的背景,你就能理解為什么在日本很少有人會跟你談商業模型。

易查是做無線搜索的,剛去日本的時候,日本的合作伙伴提醒我們只要考慮兩件事:第一,這東西有沒有用;第二,這東西能不能掙錢。

日本人告訴我:創新想太多,你就會暈掉,就會變成管理而不是創新。

仔細想想確實是這個道理,藝術家為什么能有創新?如果藝術家還要發愁生活,還要考慮怎么賣畫,能創什么新?為什么中世紀的羅馬能出米開朗琪羅和拉菲爾,因為什么都不用想,天天就畫,隨便畫。

當然,換個角度來看這種模式可能也有問題,中小企業會很快地撞上“天花板”,做大會比較困難。

很多行業的門坎比較高,沒有大的資金投入你很難砸出一個市場來,而資金基本掌握在大財團的手里,它會變成一個壁壘,而且是很難跨越的鴻溝。

但是一旦跨越過去你就可能成為日本新的領袖級人物。

記住“慢創新”在許多中國人看來,日本社會有著明確的等級觀念,企業管理嚴格而細致,人們的工作方式略顯呆板,個人在企業中的角色如同工蜂,只需要做好分內的事情,很難具有發揮個人作用的空間,更談不上什么創造性。

其實,這些看法更多的只是基于表象。

日本是一個很獨特的社會,在其保守、穩健的外表下,日本社會和日本企業實際上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

首先,戰后的日本經濟長期處于由財團主導的局面。

政府通過與財團的溝通,策劃和推行各種產業政策,調控經濟的運行。

各家財團如同一個結構嚴密、分工明確的作戰集團,由航空母艦、護衛艦、驅逐艦等組成一個體系化的格局,日本人通常稱之為“護衛艦隊模式”。

每個財團都有一定的標準的構架,包含各種一級公司和其下屬的二級、三級公司甚至更低層級的公司。

財團通常由核心的金融機構掛帥,在不同的行業配置不同的企業,并在產業活動中進行相互支持和配合。

這樣的產業布局可以保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期獲得穩定的資源供給,也為企業制定清晰的中長期戰略規劃、培育持久的創新能力提供了堅實的土壤。

大多數的日本企業內部的創新機制可以理解為上至企業發展戰略、下到個人崗位職責的一體化的制度設計,這個體系中的每個環節都為有效地推動創新活動提供了明確的制度支持。

日本文化重視團隊精神,強調在團隊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發揮個人價值。

這種文化體現在企業經營中,即每個企業內部都擁有非常明確的規章制度,要求員工對自身有清晰的定位,企業不鼓勵員工做超越規則的事情,但這并不意味著淡化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相反,企業非常重視鼓勵員工在公司既定的發展戰略和業務規范的前提下不斷從事創新型活動。

在日本的制造行業長期推行的 “創意工夫”活動就是這樣的一個例證,在豐田、松下等公司的生產線上,我們經??梢钥吹竭@樣的標語。

它鼓勵每個員工在本職崗位上努力鉆研,在明確自身基礎職能的前提下,通過自我學習和團隊互動,在每天的工作中琢磨如何提升自己及團隊的工作效率。

哪怕只是獲得些許的改進和提高,企業和團隊都會賦予明確的價值,給予員工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另一方面,日本企業大多實行員工序列制,員工的流動性很小,最終可以在工作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地進行貫徹,收效相當可觀。

在其固有的文化氛圍下,日本企業的創新活動是非常有保障的,持久的創新精神已經根植于企業,形成企業競爭力的源泉。

日本企業的這種創新模式不僅能夠促進企業的長期發展,而且相當穩定,在任何時期都不受經濟波動的影響。

與許多歐美的大企業一樣,日本企業的研發投入通常也十分巨大,在擁有大量的先進的基礎性科研成果的同時,在應用研發領域,日本企業有著突出的優勢。

日本企業很善于根據市場的細分需求進行新產品的研發,這源于日本市場本身即呈現高度的復雜化和個性化的需求特征,一個簡單的日用品甚至可以延伸出上百種不同的細分產品,例如一個牙刷可以分成不同年齡段、不同時間段、不同姿態、不同場景的使用……從消費者角度,日本用戶的需求可能是世界上最難以對應的需求。

從福特生產方式和豐田生產方式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發現,較之歐美企業對于規?;蜆藴驶囊?,日本企業往往更加關注細節,強調管理的精細化和對工作流程的不斷優化。

歐美企業推行的是減法,而日本企業追求的是加法。

近年來,日本社會掀起了一股創業的熱潮。

隨著年輕一代日本人對歐美文化的認同,日本社會逐步開始改變固有觀念,鼓勵年輕人走向創業的道路。

各大企業紛紛設立相應的制度,鼓勵員工內部創業,具體地講,員工可以提交創業方案,如能通過公司相關機構的審議,可以脫離原有工作崗位,在公司體系內建立一個內部企業進行商業化操作,由公司提供資金和市場等必要的經營資源。

當然,員工也可以選擇離開公司去獨立創業,在將來不順利的時候,企業和社會也會聯起手來提供必要的援助。

與戰后幾十年的社會氛圍截然不同的一種新的創新文化正在日本社會逐步形成。

從日本企業的創新機制可以看到,創新不是拼速度,放衛星。

放慢速度,持久累積是成功創新的重要一面。

創新,也需要深思熟慮。

看重基礎研究日本是一個以大企業為主的國家,其創新的動力也主要來自大企業。

日本企業依靠其成熟的架構、充足的資金、長期的研發投入,取得了很多舉世矚目的創新成果,這是所有的中國企業都應該學習和借鑒的。

創新首先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時間的投入。

在中國,現在人們對創新的期望往往是“明年出結果”或“明年變成利潤”。

但在日本不是這樣,像我所在的大冢醫藥,每年有超過10億美元的研發投入,大約占到其銷售額的15%以上。

在制藥行業里一個比較成熟的基本標準是:開發一種新藥一般需要10年10億美元的投入。

中國賺錢的機會確實很多,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你會選擇10年投入還是明年就賺取10倍收益呢?在中國,只需要做一個簡單的“山寨”,明年你也許就能賺到10倍的利潤,而且這樣的機會很多。

大家會說誰知道10年后會是什么樣子,但是在日本,很多人選擇了10年投入。

除了資金的投入,人的意識也是影響創新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社會中鼓勵創新的文化和氣氛也影響到創新的成果。

在過去的60年中,日本差不多出了16位諾貝爾獎得主。

諾貝爾獎是什么?是基礎性研究,很多幾十年前的基礎研究成果也許等到最近幾年才能得到普遍和廣泛的應用。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創新是一個日積月累的結果,創新的源泉還在于基礎性研究。

基礎性研究是一個很枯燥的工作,要有強烈的興趣才能支撐。

日本人喜歡做自己的事情,比如說漫畫,有的小孩就喜歡寫寫畫畫的事情,或者在實驗室里擺弄瓶瓶罐罐的東西,有的人喜歡做各種各樣好吃的東西,家長也不會管,你愿意做這個事,那就花精力把它真正做好。

其實做創新也是這樣,一定要有愛好,要樂此不疲,要有即使傾家蕩產也要做這個東西的決心和勇氣。

日本的公司很喜歡嘗試新產品,哪怕失敗,哪怕時間很長,他們都很愿意去嘗試。

在日本,老板和員工之間、不同級別的員工之間,待遇差距很小,強調團體意識和對集體的付出,有一種寬容失敗和堅韌精神。

比如,我們在研發一種新藥的過程中,有很多次都被認定是失敗了,準備放棄,但是大老板一定要堅持,最后終于做成功了,現在這種藥在美國一年就可以銷售出30億美元。

做創新會有很多困難,第一你可能馬上沒有資金;第二你的員工可能馬上會跳槽,你不浮躁別人也會浮躁;第三你也無法確定最后能不能做成功,就跟干革命一樣,需要有堅定的信念,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總之,創新既要有大手筆投入的魄力,又要扎根于長期的基礎性研究,這就是我們能從日本企業的創新中學習到的。

11-07

下一篇:為什么3年內沒有變化的公司“必死無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每個創業公司都應該玩一把《王者榮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 未满小14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久久午夜无码免费| 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专区无码人妻|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特黄熟妇丰满人妻无码|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极品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无码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无码射肉在线播放视频|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站下载|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色偷偷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最新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老司机无码精品A| 亚洲国产日产无码精品|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不卡|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看片无码在线视频| 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H黄肉动漫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在线观看成人无码中文av天堂 | 无码人妻精品丰满熟妇区|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