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我之前在金山待得很舒服。
一直到 2006 年底,我覺得沒有空間了。
那一年,我確實心情復雜。
我倒不是說一心想當 CEO 造反,但我沒空間了。
我承認,這和金山還沒上市也有關系,即使上市我也覺得金山成長太慢。
剛做游戲的時候,我一度覺得我們能做到盛大第一、網易第二、金山第三,但后來發現,我們在戰略上還是保守了。
那一年,完美時空和巨人都嗖嗖地往前沖,非常猛。
它們上來就抓住一個免費的模式,而金山是收費的。
沒辦法,金山一直在改革,但是它一直遇到革命者,它老沒在關鍵的時刻革命。
機構太沉重,掉不了頭了。
我們慢了,而這個慢我不能阻擋。
當時走人非常多,我的手下直接被挖走做 COO。
我盡了最大的努力,為了留一個員工熬夜陪他聊。
到了 2006 年下半年,有一天,我在金山柏彥大廈樓下的涼亭蹲了一個小時,非常落寞。
我想了很久,得出的結論是:想要留住員工,你的成長速度要比員工成長速度快。
做不到這一點,就會走人不斷。
2006 年 12 月,我提了辭職報告。
當時的心態就是不想干了。
我什么建議都不想聽,我煩透了。
當時大家也覺得挺好的。
你知道這種感覺吧?就是 OK 了,覺得少了誰都行。
我突然發現,我真的可以走了,我對公司沒那么重要。
不過,我走的時候跟雷軍說過一句話,是下樓撒尿的時候說的。
我說,去讀一讀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吧,對現在的金山有好處。
郭沫若在抗戰剛剛勝利的時候,建議毛澤東去讀一下,我覺得金山當時也正在逐漸喪失某種理性。
這種理性,雷軍一直有,在他最困難的時候也有。
但是當時網游已經賺錢了,尤其當時卓越網套現了,那是一次空前的個人狂歡。
有錢了,說話口吻就不一樣,太不淡定了。
不是沒人找我。
我在職場上遇到過很多誘惑。
新浪很早就找過我,我都當口水話聽。
這一次,我看到了機會。
有 VC 和業內大佬找我,說要不我給你錢,你自己干吧。
這些話對我產生了化學反應。
某一天,我發現,風、水、空氣、環境都跟我說,你可以創業了。
時機到了,我覺得應該自己做一攤事。
我得到過一些邀請。
僅次于暴雪的韓國 NCsoft 的 CEO 來北京找過我很多次。
那時候我還在金山打工,很忐忑地見了他三次,我想這要讓雷軍知道還不恨死我啊。
他說,「加入我們,給你全球副總裁,把中國的股份送給你。
」我說,「我要創業。
」聽說我要離開,完美時空的遲宇峰樂壞了。
他給我發短信,說來我這兒吧,二把手,我們馬上要上市了,股價也好。
我說我不會去,我去任何公司都是對金山的背叛,我只有創業一條路。
害怕倒閉,反而培養了創業心態我做過最早的金山詞霸產品經理,金山后來的兩個重要業務:殺毒軟件和網絡游戲。
我前后是這兩個事業部的總經理,中間還有一段時間帶了營銷。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金山確實做了很多積累。
但當時我沒有完全意識到我的人生跟創業相關。
后來我仔細反思了一下,我的人生就是整個創業的人生。
因為在金山工作的時候,是從幾十個人做起來的,我說求總特別牛。
后來才明白,我們是一家很小的公司,而小公司給我們帶來的鍛煉實際上是超過我們過去在外企、大公司經歷的。
從這個角度看,我有幸在一個不斷創業的公司里,打了 10 年工,而且擔任了三個比較重要崗位的負責人。
這為我日后出來以后融資、找人、驗證商業模式積累了比較厚實的精神準備。
你遇到困難的時候覺得這個問題當年也遇到過,當年也覺得差點過不去。
藍港有一位創始人也是我原來在金山的同事,他說你知道當年我在金山為什么那么努力工作嗎?他說我總怕公司倒閉。
后來我想,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公司文化,讓員工成天害怕公司倒閉,而且要努力工作,這就是創業的心態。
創業以后我發現,創業者每天的心態都是這樣的。
藍港上市之后,回想創業這些年所經歷的和前 10 年比之又是毛毛雨。
2007 年創業的時候,我想過工具、社交。
我的一位早期同事馮鑫做了暴風影音,還有很多同事做了電商。
我當時認為游戲是繼門戶、搜索、社交以后的最大的能看見變現的模式,但是回看我們 2007 年做端游的時候,已經面臨 8 大端游公司全上市的局面,也就是說市場留給你的空間、潛在機會沒那么大了,要血拼才能成功。
創業第二年,正好趕上汶川地震。
我們當時那個樓特別高,在 19 層,晃得很。
地震了,很多人想跑,但想跑也沒戲,因為電梯太窄了。
我一想,算了。
但心里第一個反應是,如果樓倒了,估計要掛,我無怨無悔。
我已經努力過了,回想前面的人生,都是奮斗的過程,腦子里就是這種畫面。
我覺得,我創業保持了那份激情,語言也不那么卑微,當然我也從來沒做過卑微的我。
創業是一次人格的洗禮對一個個體來講,創業是對人格的一次洗禮。
我該怎么對待合伙人?我真心為他們著想嗎?我可以講實話,在我職場期間,我幾乎沒有這個思想。
不行滾蛋,培養你這么久不起作用,你不是干這個的料⋯⋯很多難聽話我都講過,但是后來我反省了。
我在藍港很少講這個話。
當你成為企業主的時候,你才發現,人的價值特別特別重要。
當你在職場上,你會發現規律、方法和制度最重要,我拿人錢財幫人打工。
我當時覺得自己在金山算是有創業者心態,但后來發現遠遠不是。
我當時只有創業者的激情,卻沒有創業者的人性。
創業者的人性首先是以人為本的,不能把兄弟們踩在腳下,不能只標榜自己多偉大,要抬兄弟們的好,這很重要。
體會到做老板的酸甜苦辣之后,我對早年間金山雷軍他們更理解了,覺得不容易。
雷軍可能是一個唐僧型的老板,我就是孫悟空。
他天天叨叨叨,我說煩。
但現在,我也成了唐僧。
我不變成唐僧沒辦法,我必須成為唐僧。
骨子里我更愿意成為孫悟空。
但當我站在那個位置以后,我發現,哥們兒,悟空還是你做吧,我做唐僧。
當然,時不時還會有孫悟空的動作出來。
這么說吧,這個產品歸你管了,一定有一次重大操作,你會覺得我神勇、太猛了,所有人的掌聲都是我的。
但你也要知道,這個計劃老板批下來,那天回去他三天沒睡著覺,想搞砸了怎么辦,搞砸了有可能半壁江山沒了,甚至全軍覆沒。
當時我在公司什么都要沖在前面,甚至覺得老板不行啊,還覺得太羅嗦了,太面了。
但你后來發現,老板最重要的是決斷,而不僅僅是操作。
從將到帥,這個決斷太考驗人了。
你決定猛打一把集中所有火力干這一仗,是決斷;你決定讓我們五年之內不上市,沒關系,耗下去,這也是決斷;你說快,必須拿下,不拿下今天就怎么樣了,這是決斷;你說讓我們長期謀劃,小規模戰役爆發,大戰略走慢一點,那也是決斷。
你開始發現,原來過程的華麗僅僅是曇花一現,讓你覺得很 high,重要的是你為此作出的決定,以及你早就已經為此準備好要承受的代價。
這個不容易,很多人確實沒有這個心理素質。
視野、心態、帶兵我自己經歷過職場、創業,公司上市,這一兩年還跟蔣濤做了一個小基金,所以我從 3 點分享一些我的創業感受:1、視野有人能做大,有人一輩子拼命也做不大,很大程度上是眼界。
尤其是在全球化這個市場(這個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創始人、創始團隊的視野、眼界才能決定格局。
我們都說自己是產品經理,我也做過產品經理,看到好多創業者也說自己是產品經理,好多投資人也說我們就投產品經理,我說不要被這個蒙騙,其中還有很多邏輯問題。
從能做一款產品,到能夠獲得商業上成功,中間隔著喜馬拉雅山。
太多人在做產品了,一線的互聯網公司里到處都是這樣的人。
但是日后能做成的那幾個人,你看看他們的標簽,給他們做一個集體畫像。
有產品技術功底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問題是他們的視野和商業邏輯,有沒有一個比較高視野和比較完整的商業邏輯。
否則做了一個產品,有不懂的投資人投了進來,幾個月后沒錢了或是掛掉了。
其實可以想象得到,在未來,還有無數的投資人要進來,這些人根本不懂你說的技術或者個性化的體驗,更多的是聽你的商業邏輯。
所以我就想,如果你不能把做這件事的商業邏輯講清楚的話,確實不容易成功。
但是有沒有例外嗎?或許有。
我們看 Facebook 的成功,你能看到它背后有一些東西在驅動。
它的早期投資人很早就意識到這是能做大的事,給它的各種商業啟迪都伴隨著它的成長過程。
相對來講這比較偏門,自我狹隘的創始人不容易大成。
過去我們很喜歡用一個詞「標桿」,我覺得有一個好「標桿」永遠沒錯。
2、心態心態是什么樣的?當我再次創業斧子科技的時候,發現又回到了這樣一個過程,既要有理想主義情懷,又要面對非常尷尬痛苦的腳下。
我說在理想主義的前方與在現實主義的腳下中間,有道光,那道光能不能在心中照亮我們,很大程度上是樂觀主義的心態,然后就在前行過程中是極度的惶恐。
很多創始人找我融資的時候,說你給我點錢,我們特牛。
我一看都是高材生,跟他聊天特淡定,我說這么淡定能成功嗎?這種狀態太重要了。
反而是說這哥們好像不行,我說為什么不行,你看他慌里慌張的,一問就是有壓力。
我說這可能是對的,你要看他內心的東西。
如果他的方向對,他在打仗的狀態,一切都可以理解。
我很感謝過去投我的鄧鋒,在我還沒有完全講清楚商業模式的時候,他就給我了 2000 萬美金,沒有這 2000 萬美金,一定上不了市。
我聽過鄧峰講他創業,我才知道這么牛逼的人原來的經歷也那么痛苦,這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他的距離,我覺得我要找這樣的人投我。
所以我認為創業過程中無論你怎么樂天派,都會處在這種狀態,把每一仗當成最后一仗打,這場不行就掛。
雖然投資人鼓勵你不要著急,用八年十年才能成功,但你自己不要那么淡定,十年以后都老了。
所以一定程度來講,你要想好長遠的、曲折的路,但是每一步的過程是不是全力以赴了。
我后來見到很多人,都不抗問。
3、帶兵我曾經幫人打工,在金山曾經想做高管,想做更大的事兒,金山也確實給了我很多事兒干。
但當時是老板授予你當事業部總經理的,授予你當高級副總裁,是別人給予你的權力。
有一天你創業時發現,你是劉邦項羽,沒有人授予你權利,你要自己當老大。
后來我見到很多創業團隊,那個狀態,幾個創始人,溫文爾雅、相敬如賓,看那個狀態就知道,他們之間是請客吃飯的關系,沒有領袖。
我們投資創業很大程度看團隊,但更別忘了看領袖。
好的創業團隊是有絕對領袖的團隊,而不是我們團隊履歷都很棒。
一問誰是老大,結果各管一塊。
我再問那聽誰的,回答是我們一起商量。
這樣不行!一定要有一個領袖,有一個絕對負責的人,這樣才能在每一仗時全力以赴。
不然,創業不斷試錯,在試錯過程當中又不能全力以赴,不能形成一道命令,就推不動沒戲。
早期我們看聯想干得很成功,后來看到的是強調執行力。
后來看到很多互聯網公司說我們很強調個性化、創意,那是表象、騙你的。
你會看到他們開會開到黑夜,老大天天在屋里罵人,不罵人的老大怎么干?不管你的創業團隊有多么好的背景,記得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這個過程很重要,日后才能形成每一仗都能打得很有進攻性。
有時候我也喜歡讀一些雜書,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典故可以看。
大家一講歷史就講桃園三結義,我在屋里負責哭,你負責算計,似乎這就成功了,這個不行。
你在屋里哭,肯定會掛的,見到投資人不能哭,見到兄弟們不能哭,還要告訴他們我們會成功,心里怎么難都不能講。
因為你是領袖,你得帶著大家往前走。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我剛才講的團隊固然重要,但是創業投資要看深,其實看的是領袖,我覺得投領袖比投團隊更重要。
中國文化有很多要命的問題,那些在農耕經濟時一點問題都沒有的,一旦跑到現代工業社會,與現代資本主義精神結合起來,發酵出一股酸臭味。
古代有一句話叫「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我是君子,你是小人。
哪來的君子小人呢,創業這個過程當中要有團隊要有領袖,這可能要比談君子談小人更重要。
一旦開始創業,就要擺脫掉這些酸臭的習氣。
能干事的人自有一套氣質。
下一篇:創下市值記錄的蘋果會盛極而衰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注意7件事,中國創業公司可贏得國際市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