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對萬達電商CEO董策來說,這次離職來得太過突然,他原本計劃要在6月4日下午參加“飛凡電商媒體溝通會”,但沒想到6月3日晚上便突然對外宣布了離職的消息。
對于離職原因,董策的內部信表示是“家人生病,不得不回澳洲照顧”,不過,業界瘋傳另外一個版本:萬達集團領導對董策的工作嚴重不滿。
來自萬達內部的人士還稱:董策在PPT演示方面做得美輪美奐,但實際的系統開發和業務進展十分緩慢。
把問題全部歸咎于董策個人的能力上似乎有失公允。
事實上,從2012年成立至今,萬達電商已經兩換CEO和COO,更有大批中層員工換血。
董策宣布離職后,網上流傳著一份萬達電商緊急招聘CEO的職位說明,開出的條件是“稅前年薪800萬”以內。
看樣子,王健林仍在期盼一位英雄式的CEO的降臨,但人才匱乏恐怕只是萬達電商問題的冰山一角。
王健林是時候該想一想:萬達電商為何總是扶不起來?定位不清,方向游離去年8月,萬達宣布與騰訊、百度共同成立電商公司,一期投資50億元,其中萬達持股70%,騰訊和百度各持股15%,并且計劃在未來5年引入新的投資者,總投資近200億元。
聽起來前途無量的萬達電商公司究竟要做一件什么樣的事?王健林恐怕一直沒有想清楚。
萬達電商推過兩個重要的產品:萬匯網和飛凡網,此外還曾表示要大玩互聯網金融。
萬匯網定位為萬達廣場的O2O智能電子商務平臺,要搞“萬達會員卡”,連接商戶和消費者,但后來被批格局太小,功能嚴重依賴萬達原有業務,難成大器。
因此有了董策力推的飛凡網。
飛凡網在今年年初悄悄上線,要做的還是線下廣場的智能化以及與線上平臺的對接。
此外,萬達還在去年年底收購了快錢,宣稱要布局互聯網金融,在支付、理財、信貸等各個方面進行嘗試。
現在來看,萬匯網已被拋棄,飛凡網上線后未成大器、悄無聲息,而萬達電商的互聯網金融還處在畫餅階段。
問題或許出在王健林對這些產品的定位上。
不難發現,萬達希望做O2O,其根基仍然是萬達的線下廣場,而目的無非是從線上為線下導流,并提升線下體驗。
這種從原有資源出發的思路本身就局限了萬達電商的發展空間。
對于萬達廣場的商戶和消費者來說,不管是萬匯網還是飛凡網,抑或萬達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所提供的功能都不是必需功能,用互聯網人的話說就是“沒有殺手級應用”。
王健林的算盤打得很好,但商戶和消費者并不買賬,與萬達的產品相比,他們可能更加青睞一站式解決消費問題的美團、大眾點評等開放性產品。
簡而言之,不從用戶需求出發、沒有用戶基礎的萬達電商注定只是南柯一夢。
王健林需要想清楚,萬達電商究竟要為消費者解決什么痛點,而不是老從萬達的角度出發謀篇布局。
文化沖突,管理束縛2012年12月,曾任Google總部電子商務技術部經理、阿里巴巴國際交易技術資深總監龔義濤確認出任萬達電商總經理。
不過,一年多后,龔義濤便從萬達離職。
后來談到萬達的經歷,龔義濤曾表示:“在萬達,通常先是用PPT的模式向領導請示匯報,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領導批準才能做,我們互聯網企業出身的人沒有這個習慣,我們的思維是發散型——想到哪里就說到哪里。
”無獨有偶,當董策離職后,也有人評價他只會把PPT做得美輪美奐,但實際的系統開發和業務進展十分緩慢。
萬達內部的這種“PPT文化”反映了其管理上的集權狀況,以及王健林的強勢風格。
有內部人士表示,雖然萬達電商高管位置應有盡有,但大權仍然掌握在王健林手里。
集權并不意味著落后,像劉強東、周鴻祎、賈躍亭也都是以強勢出名的企業家,但他們的強勢建立在對業務的全盤把控上。
簡言之,BOSS懂業務,集權可能效率更高,BOSS如果不懂業務,卻總是插手日常事務,結果只會讓下屬以匯報和討好上級為工作導向,實際業務進展緩慢也就不足為奇。
王健林懂不懂電商?這是萬達需要回答的問題。
從王健林公開談論電商的記錄看,他對萬達電商的規劃似乎僅僅停留在“會員卡”的層面,萬達電商被置于從屬地位,僅僅作為萬達商業地產的補充。
馬云曾問王健林,萬達準備為轉型付出多大代價,王健林的回答很保守——“我們不準備付出多大代價,代價太大了,我們就變窮了。
”同樣是轉型,萬達與蘇寧相比,一把手的認知程度和底氣差了很遠。
不具備互聯網思維的王健林似乎想通過聯手李彥宏、馬化騰來找路子,但結果不太理想。
“別看他們兩家是搞互聯網的,給的意見不多,全是我們自己研發的。
”之前王健林曾經這樣吐槽過百度和騰訊這兩個合作伙伴。
總而言之,萬達電商想要有所作為,就要從文化和管理上適應互聯網玩法,否則就只能淪為王健林一時興起的試驗性玩物。
人才奇缺,誠意不足三年前,萬達電商200萬年薪找來了龔義濤,今天,萬達電商又要花費800萬年薪找人來代替董策。
問題是,萬達的誠意真的夠嗎?龔義濤和董策,從職業經歷看,都算不上互聯網大將,各自的履歷決定了他們想要勝任萬達電商CEO的難度和挑戰。
不過,萬達開出的年薪,放到水漲船高的互聯網領域,也確實很難挖到一位領袖級人物。
阻礙人才加盟萬達的不僅是錢,有沒有足夠的自由度和作為空間,能不能容忍試錯和迭代,會不會分享到萬達電商的長遠發展果實,這是每個有意加入萬達電商的互聯網人才都會思考的問題。
而眼下,經歷了兩次CEO、COO離職,團隊動蕩、搖擺不定的萬達電商,其CEO位置也如一塊燙手山芋,人人都知道這個位置不好坐,畢竟有前車之鑒。
最終誰會來接任,萬達電商的戲又將如何唱?我們拭目以待。
下一篇:解密小米商業內核:貨真價實+超預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面膜微商的層層分銷模式 是怎么運作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