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666、錐子臉、小禮物、法拉利......以及東北大碴子味兒的口音,也許是你對映客APP的第一印象。
而在近日,這家有著億級注冊用戶的直播平臺,以60億元的身價,賣身上市公司宣亞國際(300612.SZ)。
相關公告顯示,2016年,蜜萊塢(映客運營主體)實現營業收入43.4億元,同比增長151倍,凈利潤更是暴增480倍,達到4.8億元。
不過,如此靚麗的財務數據,不由得讓人想到另一家以直播為主業的公司——陌陌(MOMO.O)。
8月22日,陌陌2季報公布,營收、凈利同比增長皆在200%以上,但隨之而來的,卻是股價單日20%的跌幅。
究其原因,在于仔細剖析陌陌的財報發現,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其似乎已經觸碰到了增長的天花板。
我們注意到,相比之下,映客的成長危機,可能來得還要更早一些。
青年映客——兩年百倍狂飆路映客的運營主體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注冊資本1000萬元,時至今日,剛剛過去了兩年。
這兩年來,站在了直播行業風口的映客,成長速度,可謂令人瞠目結舌。
數據顯示,2015年,其營業收入不到3000萬元,凈利潤更是只有少得可憐的98萬元。
不過,僅僅一年后,映客即實現營業收入43.8億元,實現凈利潤4.8億元,分別暴增151倍與480倍。
財務數據的大幅增長,得益于公司在直播領域不斷地攻城略地。
截至2017年第1季度末,映客移動直播平臺累計注冊用戶數達1.6億。
且據廣發證券研報顯示,與斗魚、虎牙、花椒等平臺相比,映客月活躍用戶遙遙領先,用戶日均使用時長也呈現穩步上升態勢。
研報同時分析,得益于注重素人的運營模式,與其它平臺動輒千萬簽約主播的模式相比,映客極少簽約主播且簽約底薪較低,因此有效降低了平臺的運營成本,幫助映客,成為了直播領域為數不多的盈利公司。
財務及運營領域的遙遙領先,使得映客一直以來,亦頗受資本的青睞。
可以看到,其投資方組成,可謂陣容強大,不僅包括賽富亞洲基金、金沙江創投、紫輝創投、光信資本,以及著名投資人朱嘯虎等,上市公司昆侖萬維(300418.SZ)也參與其中。
更有意思的是,對映客的投資,也被朱嘯虎、周亞輝等人視作自己的經典項目。
“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型失敗上的機會,讓映客功成名就”,在中國青年互聯網創業大賽,朱嘯虎曾如是評價。
再加上剛剛與宣亞國際達成的交易,雖然名為賣身,但“借殼”的猜測不絕于耳。
毫無疑問,當下的映客有著諸多光環加身,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只是,自2016年,直播行業大退潮之后,剛剛步入青年的映客,所需要面對的危機,不容小覷。
天花板漸現——盛況之下,隱患暗藏關于此次收購,很多人注意到了一個細節。
2016年7月,昆侖萬維以2.1億元的價格出售映客3%股權,以此計算,估值70億元;一年之后,變成了60億元。
對于為何進行此次收購,以及價格的確定,宣亞國際表示,借助映客直播的平臺,可以將整合營銷傳播服務商升級為媒體主,提升上市公司在整合營銷傳播領域的整體競爭力,強化生態系各主體的競爭優勢。
估值10億元的降幅,并不算高,但所謂魔鬼藏在細節,進一步剖析映客的財務狀況,真的如表面上,那么樂觀嗎?不可否認的是,2016年的映客在飛速狂奔,然而,2017年,“映客速度”卻似乎戛然而止。
上圖為映客營收狀況上圖為映客未來預估營收狀況可以看到,無論是從2017年1季度已經取得的營收,還是對未來的預估,百倍的增長速度已然不可復制,其中,2017年預估營收,甚至出現了同比下降。
更加重要的是,在營收增長失去動力的同時,成本依舊高企。
2016年,映客用28億元經營成本換來了43億元營收;但2017年第一季度,砸下的6.2億元,卻只能看看保持住市場。
不難看出,直播已經過了野蠻生長的階段,邊際成本大幅增加。
也就是說,燒錢換市場的方法,已經不奏效了。
這對一家互聯網企業而言,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眾所周知,在沒有取得壟斷性的門檻之前,保持增長,是一家互聯網企業活下去的關鍵。
正如富途證券在其研報中指出的,作為互聯網公司,決定其價值的,并不是目前賺多少錢,而是未來的賺錢能力和增速,才能體現該公司的行業地位。
這就是為什么今年2季度,在取得營收、凈利雙雙同比增長200%以上的情況下,陌陌股價竟暴跌20%的原因。
因為環比來看,天花板已現。
回到映客上來,雖然擁有16460萬注冊用戶,平均月活用戶達2500萬人,不過,其也并非行業龍頭。
根據獵豹智庫的2017一季度中國直播類App排行榜,映客已經從第一名跌至第四名,排在虎牙、YY和斗魚后面;易觀的搜索指數分布圖也反映了映客直播熱度的削減。
上圖來自易觀《中國移動直播市場第一季度分析》另外,對比陌陌高達9130萬的月活躍用戶,映客在在留存用戶以及讓用戶保持活躍這一方面并不十分出色,并且易觀的數據顯示,目前用戶在直播平臺上的使用時長整體成下降趨勢。
直播作為一種粉絲經濟,大部分直播平臺都會選擇斥巨資簽約頭部主播增強粘性,不過映客直播不走平常路,以“素人”直播聞名,這自然能夠控制成本,但劍刃必有兩面:“沒有吸引人的主播,為什么要看呢?”直播行業從業人士徐夢璐向記者如是表示。
轉型艱難——映客的背后,缺乏巨頭雖然處于直播業的第一陣營,但阿里、京東、聚美的前車之鑒已經告訴我們,互聯網行業,第一陣營遠遠不夠,還要做第一陣營里的頭部。
徐夢璐向記者分析,洗牌加速后,直播行業出現新興平臺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寡頭競爭”將會出現,這個階段,各個直播平臺怎么選擇賽道直接關系到這一輪比賽的結果,要么淘汰出局,要么率先出招。
很顯然,與單季度營收20億元的陌陌相比,映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趕。
那么,映客的后發優勢,到底如何呢?最基本的,自然是流量。
為此,行業平臺紛紛選擇了抱大腿之路,其中,斗魚、快手等背后有著騰訊,花椒后面站著360、天鴿,淘寶直播自然是阿里的親兒子,而映客的投資者,更為其在流量上提供的戰略幫助并不明顯。
實事求是地講,映客在成立兩年的時間內,體現出了驚人的強大戰斗力,但孤身一人的下半場,未必輕松。
除此之外,跨界合作,同樣是直播平臺試圖從紅海突圍的另一選擇。
其中,微博、陌陌依靠其弱關系切入“社交+直播”,淘寶直播背靠阿里進入“電商+直播”,斗魚聯合去哪兒、花椒搭上途牛,掀起“旅游+直播”,不跨個界,都不好意思叫直播。
而映客此次賣身的宣亞國際,主營業務為數字營銷。
誠然,拿下映客后,的確可以提升宣亞國際在整合營銷傳播領域的整體競爭力。
但對還在成長之中的映客呢?對于上述問題,記者與映客取得了聯系,不過截至發稿,沒有取得回復。
而徐夢璐分析,此次動作對映客最大的好處在于,將從某種程度上,成為A股直播平臺第一股,融資渠道的擴充,可以讓其在行業競爭中獲得更大優勢。
直播平臺行業的下半場,才剛剛開始。
下一篇:致環保風暴中的小企業主,壓力下轉型的啟示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OPPO和vivo:農村包圍城市,才是取勝之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