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蘋果為什么成功,漢王為什么陷入困境?因為iPhone、iPad賣得好,大家都認為蘋果的未來也一定光輝燦爛。
不過,在我看來,蘋果更像是一支過熱的股票。
如果說蘋果很成功的話,倒不是它的運營和供應鏈管理做得有多高明,而是產品設計得好,供應鏈執行得好。
蘋果的產品非常簡單,不僅是界面設計,而且品種也非常少。
比如,iPad 3系列,只有兩種選擇:黑的、白的;接下來容量:16G\32G\64G......非常簡單,不用動腦子就可以輕松選擇。
再來看漢王科技。
漢王是目前中國為數不多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之一,技術上非常優秀。
我很喜歡這家公司,曾經想給六歲多的女兒買本漢王電子書,但我到它的網站一看,驚呆了:一個簡單的電子書,你猜有多少種型號? 整整37種,分為商用系列、學生系列、時尚系列、通信系列......作為一個識字且會寫字的人,我花了很長時間還是不知道該買哪一種。
一家企業陷入困境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產品的復雜度太高了。
對繁忙的消費者來說,選擇起來是個很麻煩的問題。
更麻煩的還有供應鏈的管理。
iPad看上去有"黑、白"兩種,其實只是殼子的顏色不同,所以實際上它只有一種產品,預測起來多容易!好,再來看漢王:當你有37種產品時,怎么能夠預測其中每一種需要多少、什么時候要?本來是一種產品非得分成 37種去做,那么零件號就會很多,每一種的批量也很小,供應商的價格就會偏高,又預測不準,就會導致成堆的庫存,最終不得不注銷掉很多。
表面上看是因為蘋果的沖擊,其實漢王是自己給自己整的麻煩。
把原本很簡單的產品系列做得復雜到沒有人能弄得清楚,這就是很多富有創新性的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無以為繼的原因之一。
其實,蘋果也曾遭遇過這種困境。
1997年喬布斯回歸時,蘋果瀕臨死亡,僅臺式電腦就有 12種。
喬布斯做了兩件事:第一,簡化設計。
他畫了一個象限,橫軸的一端是高端用戶,另一端是一般消費者;縱軸的一端是臺式機,另一端是筆記本,每個象限只有一種電腦,將12種簡化成4種。
從供應鏈的角度,產品簡化之后整個管理(計劃、執行、采購、物流......)也會隨之簡化。
至繁歸于至簡。
簡單的就是美,簡單的就便宜,簡單的就更容易做得好。
這就是蘋果最優秀的地方。
然后,喬布斯又找來了執行力很強的庫克,做"卓越運營"。
要說蘋果在供應鏈管理上有什么大的創意,倒也沒有,它無非就是實實在在地干活,把東西做得非常好,每一件都跟工藝品一樣。
有一個很好的設計,又有一幫會干活的人把產品做得很好很便宜,這就是為什么蘋果能夠成功。
這也是有些國內公司,比如漢王,很大的麻煩。
它們在導致蘋果快要關門的兩件事情上都沒有做好:產品線太復雜;運營管理不精----當然,后者受前者的影響----如果你有37種電子書的話,市場預測、生產規劃、質量控制就都會很難做。
也就說,供應鏈管理和公司的整體戰略、各個部門都有關系。
生產型企業的供應鏈是由產品設計驅動的,如果產品設計得很復雜、很貴,供應鏈不可能做得很簡單、成本也很難控制。
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跨國公司要成立由采購經理、采購工程師、設計師等多人組成的 "跨職能團隊":僅靠采購經理一張嘴,只能與供應商做"零和游戲"來降價;只有在設計時就進行價值分析、評估(VAVE),考慮"一種產品設計成方的是否比圓的更便宜",以及"黑色的材料太貴了設計成白色的怎樣?"等問題,才能真正把成本拿掉。
供應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么?隨著電子商務、物聯網等日益興起,供應鏈也面臨新的挑戰。
但我覺得,任何技術都是形而下的,不管用雞毛信,還是E-mail,供應鏈要解決的實質問題是不變的:其一,關系,即理順供應鏈伙伴之間的關系;其二,鏈接,即通過集成、連接供應鏈伙伴,提高供應鏈的效率。
先說關系。
企業和供應商之間的關系,是合作還是敵對?比如,東芝、豐田等日本企業與供應商之間是"牧人關系",比較和諧;但美國企業和供應商之間就敵對得多,年復一年地招標降價,一旦供應商沒得降時,就說:哦,對不起,我要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你不能做有人能做;而不會想:供應商為了生產這個零件所投資的數億元的廠房、設備怎么辦?
下一篇:創業 CEO:解決“雞”與“蛋”的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小企業如何戰略升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