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到,受疫情影響,有50.5%營收在1億以下的中小企業資金難以維持3個月,對今年第二季度的業績仍然預期下滑的企業占52%,消費品行業企業對第二季度的預期兩極分化嚴重,有45%的消費品企業預期下滑仍然超過30%,也有22%的消費品企業預期恢復增長,與之相比,制造業企業預期恢復增長的比例僅為6%……本次《谷倉問卷——中小企業應對疫情調研報告》旨在了解企業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時所面臨的問題,嘗試幫助企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
截至統計時,共收集153家企業的有效問卷。
其中CEO/核心管理層占比86%,其余為中間管理層、企業核心骨干。
針對這些企業面臨本次疫情的情況及訴求進行調研,包含了企業面臨問題、復工情況、應對措施和企業外部需求等十幾個問題。
-01- 企業應對疫情調查結果1、企業類型分布本次調研的企業中,有90.6%的企業是私營/民營企業。
接近85%的企業人員規模在500人以下。
超過82%的企業2019年營收規模在3億以下。
由此可見,本次調研的企業基本上可以代表國內典型的中小企業。
2、企業地域及行業分布調研的企業中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別是:廣東省企業占比32%、浙江省企業占比15%、北京市企業占比10%、福建省企業占比8%、上海市企業占比8%。
其他省份共占27%。
排名前五的企業類型分別是:消費品行業企業占30.07%、汽車/機械/制造行業(以下簡稱“制造業”)占23.53%、電子/通信/硬件企業占11.76%、貿易企業占6.54%、廣告傳媒/文化教育企業占5.23%,其中消費品、制造業占比超過50%,因此在后續的分析中會就部分重點問題單獨比對這兩個產業的企業問題和應對措施。
3、疫情對企業影響此次疫情對企業最重要的三個影響是:· 訂單和客流下降,營業額減少· 原材料不能正常供應到位· 企業產品/服務銷售渠道受阻在對問題“疫情還對您的企業有什么其他影響?”的填寫中發現,疫情對于制造業影響尤為嚴重,重點會在以下三方面影響制造業企業復工生產:其一,防范措施影響企業生產效率;其二,醫療防疫用品缺乏影響企業復工;其三,疫情帶來未知因素影響復工決策。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53家出口企業中有10家明確表達了面臨國際形勢變化和出口限制的影響;也有4家企業明確表達了要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的措施。
4、疫情對企業最大的制約因素整體來看,工人返崗難和上游供應鏈影響是最大的制約因素。
此外,在對制造業與消費品行業的比較重,也能發現一些差異。
有超過50%的制造業認為工人返崗難是最大的制約因素,然而在對消費品行業的調查中發現,消費品行業排名靠前的制約因素為上游供應鏈影響占33%、客戶需求減少占22%。
5、預計本次疫情對企業影響最大的成本項人工綜合成本是本次疫情影響最大成本,占60.39%,而原材料供應成本和房租水電成本分別占15.58%、12.99%,遠小于人工綜合成本。
在分行業的對比中發現,人工綜合成本對制造業影響尤為嚴重,達到64%,而原材料供應成本與房租水電成本比整體偏低;而消費品行業的原材料供應成本占24%、房租水電成本占17%,均比整體偏高。
可見,對于消費品行業,除了穩定人工綜合成本,原材料供應與房租水電也需要有積極應對措施。
6、企業虧損情況預計在疫情對企業收益影響的調研中發現,預期疫情會導致29.22%的企業全年虧損,僅有6.49%的企業表示影響不大。
消費行業、制造業與整體表現持平。
在所有表達疫情對今年收益影響不大的企業中,消費品行業占據60.00%。
除了對全年的收益的預期,我們也調研了企業2020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預期營收情況。
并且比較了消費品行業和制造業。
其中,在對2020年一季度的業績預期中,認為下滑50%~7%的占比最多,占25.32%,整體預期下滑超過50%的企業占44.15%,還有10.39%的企業無法預估,僅有3.25%的企業仍然認為可以保持增長。
統計所有認為可以保持增長的企業發現,其銷售渠道全部為線上業務,其中60%的企業為消費品行業企業。
而制造業表現比整體表現略差,僅有2.78%的制造業表示一季度業績基本持平,沒有企業能夠保持增長。
對于二季度的預期同樣難以恢復,仍然預期下滑的企業占51.66%,還有接近15.89%的企業表示無法預估。
消費品行業呈現兩極分化狀態,一部分企業恢復較快,認為能夠基本持平或保持增長的企業占比39.13%,同時也有28.26%的消費品企業預期二季度下滑30%~50%,高于整體的19.21%。
制造業則面臨受創后恢復緩慢的問題,僅有5.71%的制造業預期二季度能夠保持增長,低于整體的17.22%。
-02- 企業復工及應對措施7、各企業已經展開了哪些應對措施我們看到各企業已經紛紛開展了各種應對措施,主要措施包括遠程辦公、調整生產計劃、組織新項目、研究在線運營策略、組織員工在線學習、向銀行申請貸款或延期付款等等。
8、企業復工情況對于復工情況,目前大部分企業依舊停工,并且難有有效的補償措施。
接近90%企業處于停工或部分遠程辦公狀態。
而對于復工安排,預計復工在2月中旬的企業占比65.58%。
對于復工難的補償措施中,有38.32%的企業按原計劃執行,也一定程度表現為企業在等待疫情,難有有效應對措施。
也有19.16%的企業選擇此時組織員工培訓,作為保障員工穩定的應對措施。
9、企業資金周轉情況從調研結論看,中小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弱。
如果疫情保持不變,大部分中小企業講資金周轉困難,從整體看,46.45%的企業可用資金不足3個月。
從營收規模看,其中營收規模在1億以下的企業中有50.50%的企業撐不過3個月,營收規模在1億以上的企業中有22.41%的企業可用資金在一年以上,高于整體水平。
從行業看,消費品行業的資金周轉能力略強于制造業,其中,資金周轉超過1年以上的企業占比21.74%,分析具體數據發現,這些資金周轉能力強的企業70%以線下業務為主。
10、企業資金優先使用順序從整體來看,短期內企業資金優先于保障人工綜合成本及原材料供應,其次是營銷/銷售費用等。
但其中制造業的貸款或其他金融成本排名較高,表現出制造業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
注:在調研中,我們讓企業家從保障人工綜合成本、保障原材料成本、營銷/銷售費用、房租水電成本、貸款或其他金融成本、及其他這幾個選項中按優先級選擇不多于3項費用,再通過加權計算每一項得分,其中排名第1得3分,排名第2得2分,排名第3得1分,加權得出上述排名11、企業招聘or裁員計劃雖然疫情影響嚴重,但一季度中仍有40.91%的企業表示有招聘計劃,39.61%的企業表示會維持現狀。
與此相對應的是,一季度的裁員計劃中,只有15.58%的企業表示會有裁員計劃,46.10%的企業沒有裁員計劃但自然減員不補充,36.36%的企業沒有裁員計劃且自然減員會補充。
-03- 企業外部需求及政策支持12、政府措施期望在期待政府措施層方面,減免費用是主要訴求。
大多圍繞著階段性免征企業增值稅、降低企業增值稅和所得稅稅率、提供房租和水電費補貼、階段性減免社保費等訴求展開。
13、政策支持目前各地政府都出臺了一些針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持。
這些政策大體上可以分為幾種類型。
第一種叫租金減免,基本上都是說國有資產的物業,如果你租賃,是可以做一些租金減免的。
但是如果不是國有的資產,就很難做租金減免,因為人家是做生意的。
第二是有些稅收可以延期交。
還有一些社保方面的,五險一金這些可以延續到半年以后或者到年底交。
另外,還有一些地方出臺了一些貸款方面的政策,做一些貼息或者低息的貸款。
12、企業外部的其他需求除了政策因素,線上策略和復工保障是關鍵。
企業目前的外部需求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產業政策補貼、企業線上營銷推廣策略、恢復物流通道、為企業復工提供衛生保障措施、貸款或延期還款等金融支持等等,其中線上策略和復工保障是關鍵。
-04- 企業自救卡拉羊是谷倉的老學員企業,主要產品為兒童書包、拉桿箱、背包。
在編員工約有上千人,每月有上千萬的工資支出,壓力是非常大的,而且在節前(疫情前)準備了很多庫存,這都是錢。
卡拉羊是一個制造企業的典型---要養這么多人、還有庫存,還要面臨工廠停工。
同時,他的有些原材料、輔料的供應商也不開工,面臨著很大的困難。
卡拉羊發動了一個名叫:“千人線上掃街大戰”。
即內部培訓一千名員,培訓內容為:怎么聯絡網紅(課程包括網紅工作是什么,工作流程是怎樣的等)。
課程名稱可見上圖所示,培訓方式利用釘釘直播,由企業的CEO和高管來分享:網紅帶貨、傭金、自媒體等等。
然后發動所有員工,每天聯絡這些網紅(因發現很多網紅人很紅,但不能變現,因很多大品牌不理他們,沒有給他們貨賣)。
每晚約23點盤點戰果、總結經驗。
對一些干得好的同學,有電子版榮譽獎狀,及一些獎金,獎品不在多,在鼓舞士氣。
個人戰況的播報、聯系人數都有實時更新,算下來7天已經聯系了差不多18,000多個網紅,這是個特殊渠道,已經有200個網紅把(卡拉羊)產品放在自己的儲物倉里了,并約定好疫情結束開直播,這個辦法非常積極主動,特別值得大家參考,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卡拉羊創始人張新華說:「沒有逼到絕路,人是下不了決心的。
這次疫情其實也是一個轉型的機會,也逼迫我們去做轉型。
」借機轉型,相信卡拉羊的未來會更好。
下一篇:成功源于偶然 要對偶然性保持開放態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疫情之下,創業公司急尋B計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