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體2019-03-13 09:09編者按:本文來自鈦媒體,作者雅格布,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成長型公司的特質與屬性,無論是日后的職業方向選擇,還是價值投資趨勢的挑選,這都是一段極其有意義的復盤總結。
就在思考的這段期間,我涉了獵很多關于這方面的書,大概看了差不多20家獨角獸公司創始人的訪談。
慢慢地,在思考“什么才是值得投資的成長型公司”這個命題上,發現了兩個特別有意思的思考角度,讓人沉迷: 添加必要條件在判斷趨勢的時候,要看至少兩個周期 這幾年來,我曾在多份參考資料里面不止一次看到過這兩個概念,我敢保證你們也或多或少地看到過類似的觀點。
但世事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越是重要的東西,看起來越是毫無關聯。
下面我就上面這兩個角度,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同時給出自己的一個判斷方向:添加必要條件什么是一件事的必要條件?字面意思就是去除了當中的任何一個條件,這件事都做不起來。
這個詞還有其他的學術名字,例如:最小因子、最小組成因素等。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移動支付的必要條件: 移動支付賬戶賬戶里面有錢 可能很多人會說,還有二維碼、網絡、消費場景、智能手機等,相信我,其實必要的條件也就上面這兩個,這兩個任何一個沒做到,移動支付的流程都走不通。
二維碼只是一種便捷的支付方式,沒有了二維碼,我可以通過添加你的移動支付賬號,直接轉錢給你。
網絡只是支付數據傳輸的環境要求,現在已經可以離線支付,待重新聯網后再同步扣費。
如果一家公司想做移動支付這個業務,第一步最應該干嘛?毫無疑問就是去解決這兩個必要條件: 如何為用戶創建移動支付賬戶如何讓用戶的賬戶里面有錢 在最初,騰訊做移動支付功能的時候,為了解決上面這兩個問題,做了一個偉大的嘗試:微信紅包。
在產品層面,每一個微信號其實就是一個移動的支付賬號,可是用戶最初并不知道。
而紅包功能在流動使用的過程當中,卻能起到激活的作用,提醒了每個用戶:原來自己的微信號就是一個移動支付的賬戶。
紅包的流動自然伴隨著提現和充值兩種操作,這個時候會提示用戶捆綁銀行卡,這是個偉大的轉折,直接把移動賬戶和個人銀行賬戶打通,實現了第二個必要條件。
這個時候,移動支付的業務基本做起來了,后面的擴張和市場滲透只是時間和策略的問題。
為什么要強調這個思考角度?因為我發現,一個人之所以能把一件事做得好,并不是他能把這件事想得多完整多透徹,而是他比別人盡可能地想到了做好這件事的必要條件。
Jeff Bezos創建亞馬遜的時候,他們所設定的必要條件是這樣子的: 市場一定要足夠大品類必須有長期成長性消費者復購率要足夠商品售后成本低,甚至干脆不需要售后服務的商品 每一個必要條件就像是強勁的篩選條件,能讓你從繁雜的冗余信息里面抽離出來。
同樣道理,在思考“什么才是值得投資的成長型公司”這個問題的時候,更應該判斷:什么才是成長型公司的必要條件?在這里我想先介紹下面第二個感觸很深的思考角度,通過這個角度讓我們來挖掘這個問題的必要條件。
在判斷趨勢的時候,要看至少兩個周期若一組事件或現象按同樣的順序重復出現,我們就把這個時間間隔稱為周期。
如果你對互聯網的整個發展過程有研究,相信你早已察覺,它發展的趨勢是有周期性的。
實現連接的前提是所有東西都必須在線 第一個周期是PC互聯網,那個時代是撥號上網的,上網的工具只有一個,就是個人電腦。
人是和電腦綁定的,但那個時候的電腦過于笨重,網絡能衍生的場景很有限。
這個時候能夠在線的,都是坐在電腦旁的人。
第二個周期是移動互聯網,網速快了,電腦被設計成了手機大小的體積,因為能被隨身攜帶,所以網絡能衍生出大量的商業場景。
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為什么這么多的物品當中,只有手機被選中作為第二個周期的接棒者?因為在人類的生活和工作場景當中,手機的使用是最高頻的。
這個時候能夠在線的,都是使用手機的人。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在接下來的第三個周期里面,接棒的一定會是一個比手機使用頻次更高的東西,如果沒有,那就是僅次于手機使用頻次第二高的物品。
使用頻次第二高,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了它的功能手機是代替不了。
用戶必須同時使用這兩類物品。
所以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在汽車、眼鏡、手表等物品里加入更多的智能元素。
日后能夠在線的人會越來越多,不再只是使用手機的人,而是各種開著車、戴著眼鏡、有手表的人,也許這個時候就離萬物互聯不遠了。
當萬物聯網的時候,芯片設計、通信設備、傳感器等成本必定急驟下降,而所有操控物與物之間對話、判斷、互動和協同的模塊,例如通信模塊、計算模塊、感知模塊和處理模塊必定將大量投入市場。
而此時,這些公司還是處于低估階段。
健全的協同網絡需要引入新的社交關系 第一個周期,信息交流都是單向的,中心化的,所有在互聯網上的資訊用戶都是被動的,文字和視頻只能看,音頻只能聽。
這個時候信息的內容只是被“搬”上了互聯網而已,用戶的互動大多還停留在老樣子。
第二個周期,信息的交流趨向了雙向,比第一周期新增了用戶的互動場景,包括有微博、知乎等產品的出現,以“關注”為典型代表的創新互動方式。
此時信息的內容不僅被搬上了互聯網,內容的消費者和創造者還產生了更深刻的關系,這還是一種實時反饋的關系。
換句話說,就是每個人和別人建立社交關系的途徑瞬間多了許多,用戶各自在“織網”,這個時候問題又來了,用戶到底是為了什么去“織網”?為了社會協同。
人類文明的發展,主要不是依靠人腦的進化,而是通過社會化合作的不斷創新和突破,帶來生產力的大爆發。
用戶之間建立聯系的程度越高,社會的協同能力就越強,尤其是在完成一件事情的特定流程上。
這個時候,我認為用戶網絡關系的建立會經歷下面這2個方向: 與“需要認識但又很容易認識”的人建立關系與“需要認識但又很難認識”的人建立關系 在第一和第二個周期,用戶基本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織網”任務,第二階段的網絡關系建立,重點就會放在第三個周期里進行。
當然,用戶能建立關系的前提,就是需建立關系的雙方都同時在線,所以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步驟。
在這當中,每一個細分社交場景下的社交產品,都是被低估的,因為這是社會協同的開始,生產力大爆發的前夕。
智能決策將大幅度代替人工決策 按照前面的推理,在線的用戶和物品越來越多,他們之間建立的網絡關系也越來越多了,那么對應的數據處理級別也是越來越高。
如果這個時候還是通過人來調度和處理,顯然是不科學的。
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必然會持續不斷地保持高速發展。
對于大部分的企業來說,或許并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對于算法有多難,算法工程師有多難招,這些事似乎更多是巨頭企業的煩惱。
在未來,智能的部分或許就像云計算一樣,成為一項企業級的基礎設施,是巨頭們的一項開源服務。
我們只需要自己設定參數,調用相應的算法服務即可。
寫在現在,想在未來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一些被低估的企業,在我看來,一個值得長期投資的成長型公司,會有下面三個必要條件: 核心流程在線化程度高用戶具備一定網絡效應,業務具備協同化利用數據支撐業務,有智能決策 根據上面的必要條件,最后能篩選出來的公司,是值得長期持有的。
回過頭來看,假如把人的一生看作是一件偉大的事情,那么做這件事情的必要條件又會是什么?
下一篇:創業公司怎樣跨過疫情這道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最長的路往往才是最短的路,重讀《華為的冬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