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相比消費、電商行業,互聯網在教育行業的滲透是遲緩的。
經歷了疫情,更多的教育行業從業者才意識到,教育在線化轉型的重要性。
過去的幾年,是在線教育行業爆發式發展的“風口期”。
在好未來、猿輔導、作業幫等企業突飛猛進的同時,也有大量創業公司孵化、成長,整個行業在資本的助推下,呈現出繁榮的創業狀態。
大型企業自身有比較成熟的技術團隊,也有資本和能力在技術方面去進行大幅度投入。
但對于行業中數量更多、輻射人群更廣的中小型企業來說,技術儲備與投入能力的不足,都意味著他們需要更好的技術支持。
而那些主戰場在線下的教育機構,更需要有技術能力的服務商,來幫助它們實現在線化、數字化的升級。
小麥助教就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執行總裁陳瑋告訴億歐,目前不論是培訓機構,還是公立學校,都開始尋求在線化升級。
并且教育機構的線上化需求,正從某一些業務環節,向整體的系統性升級轉變。
這意味著“單點模塊”已經滿足不了B端用戶的需求,更多的教育機構希望能通過一家SaaS服務商獲得一體化的產品,從招生營銷、教務管理、直播教學、私域流量管理,到家校服務、品牌傳播。
這是一個具有教科書般典型意義的細分市場。
由于特殊因素的催化(疫情),在很短的時間之內,行業開啟了波瀾壯闊的線上化進程,時間窗口短暫,但千帆競發。
幾乎所有的玩家,都希望在短時間內實現充分的線上化與數字化,這讓以小麥助教為代表的教育類SaaS面臨著巨大挑戰。
當然,戰勝大挑戰,就意味著大機遇。
陳瑋認為小麥至少已經有能力把握這樣的市場機遇,“小麥已經從蹣跚學步的孩子,成長為快步向前的少年。
”紅利背后是長期準備早期,小麥助教以教務管理功能為核心切入市場。
目前,基于互聯網領域的創新技術及對用戶行為的洞察,小麥又逐步打通了教育機構線上線下的各類真實場景,希望用一體化的產品矩陣,來滿足用戶的多維需求,提升教育行業的整體經營效率。
SaaS產品尤其需要技術的累積,數字化紅利離不開長時間的技術與產品積累。
小麥助教在2018年就開始意識到,用戶不只需要教務管理的線上化,還需要直播課堂、在線運營服務、督學打卡等一系列服務。
在疫情期間,直播課堂受到重點關注,很多企業在疫情中才回過神來,要啟動在線化。
小麥助教在2018年開始規劃在線產品,2019年開發,真正碰到疫情,已經有了長期準備,也是給了產品一個練兵的時候。
小麥助教自身是定位做專業的教育信息化全渠道服務商,致力于提供從線下管理到線上教學的全鏈路解決方案,滿足各類教育機構的系統性需求,保持其在教育賽道的競爭力。
目前眾多教育產品的方向,是要保持功能的全面性和易用性的平衡。
例如在“教學練測評”相關的環節,以及在招生、教學、教務、財務、家校等運營方面,線下教培機構有著共通的難題。
這也是教育SaaS賦能機構的價值所在。
不論是對老師,還是對機構管理者來說,用戶都習慣簡單便捷。
更輕便靈活意味著更佳體驗和更好的效率。
這也是許多教育SaaS喜歡宣傳的產品賣點。
但業內的不少企業受限于產品力,隨著產品矩陣的豐富,產品使用鏈路繁瑣復雜,用戶難以理解,這是眾多SaaS企業的困境。
如何在保證功能全面的基礎上,又能達到易用性?這對于整個團隊來講有很大挑戰。
小麥助教團隊在教育領域的背景,以及創始人技術出身的連續創業者特質,都能讓實現平衡變得更加可靠。
曾經在拼多多的經歷,讓陳瑋學到了一些共通的方法論。
當時的拼多多還是拼好貨,基于團隊對微信生態的成長理解,拼好貨一個月訂單量從1萬增長到了100萬單。
能從產品和業務中挖掘到規律,然后再反過來提升產品和業務能力,是以陳瑋為代表的理工男的基本功。
從拼多多經歷中帶來的借鑒,并不僅僅是實際業務場景的指導,更是對于整個微信生態的理解認知,這些都在產品的設計理念上滲透著。
同時,這樣的理解不僅體現在技術和生態層面,也包括對教育本身的理解。
任何行業都需要有垂直能力的專家。
在K12教育培訓領域創業的團隊成員,可以幫助技術開發人員更客觀地看待一個教育產品的邏輯。
小麥助教團隊教育和互聯網的背景,在早期公司0-1的發展歷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從最初把教務管理做得更有特色,得以迅速在市場上驗證,到現在形成從招生、教務、家校到直播課堂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基于整個團隊對于市場的綜合性理解和判斷,小麥可以為用戶提供具有持續創新力的產品。
待提升的行業效率獲客投入的狂熱終會回歸理性。
目前教育機構在獲客過程中主要面臨兩個問題:地域局限和周期冗長。
地域局限是教育行業的特殊性之一,很多用戶都在教育機構三公里的范圍內。
另外,教育產品購買頻次非常低,且交易過程冗長——對于教育產品來說,了解老師、試聽都是必須環節。
不管是線下教育產品,還是線上的網課產品,用戶都需要投入很長時間去做挑選甄別。
比如付3000元去買一個教育產品,但是孩子要花四個月時間在這個服務上,對于很多家庭來講都是一筆不小的投入——1/3年的時間過去了,而且學得好不好以后才會知道。
正是基于教育行業的不同之處,教培機構更應該注重自身運營,以及口碑傳播帶來的流量裂變,這樣才充分利用線上化帶來的更高效的用戶觸達能力。
在與陳瑋溝通的過程中,“效率”是被頻繁提到的詞匯。
相比教育頭部機構,中小型機構無法負擔獨立開發、搭建及維護信息化平臺的高額費用,但同時又迫切地需要信息化、線上化來提高招生、教務、教學、家校、財務等各個環節的效率。
教育產業在線化,關鍵要考慮把某個環節搬到線上,它本身的效率有沒有提升。
從前端推廣獲客到終端經營分析,在整個教學線上線下融合的長鏈路上,還有很多有待探索和挖掘。
在教育SaaS行業,一些企業借鑒其他行業過去的打法,瘋狂地燒錢獲客,導致自身盈利性比較弱,最終陷入困境。
畢竟能買回來的客戶,也不一定能留得住。
“燒錢做市場”是一種粗放的獲客模式,這樣的問題在于,企業會長時間處于“疲于奔命”的狀態,無暇顧及客戶的多層次、個性化需求,最終造成的結果,是產品不盡如人意。
企業更需要的是加大投入去打磨產品,培育市場。
口碑傳播帶來的效益往往更加穩固,也讓團隊能夠有更充分的成長、改善產品的空間。
實際上,只要把產品做好,客戶自然會為企業為其創造的價值買單。
小麥助教注重效率,不管是產品效率、管理效率還是組織效率,都是企業價值的體現。
很早開始,小麥就有了正向的現金流。
今年六月,小麥助教完成了數千萬元A+輪融資,華映微盟產業基金領投,所籌資金將用于OMO產品線研發、市場推廣及人才梯隊的培養。
教育SaaS的長遠機遇教育SaaS行業從2010年入局,2015年前后出現爆發式增長。
近兩年漸趨理性的發展,讓教育SaaS賽道進入了一個“整合期”。
隨著國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落實,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教育信息化可提供的增值服務范圍擴大,B 端與 C 端用戶量級指數級增長,教育SaaS行業或將出現幾個市值百億的領頭羊。
對于行業上的理解,陳瑋也向億歐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OMO對教育SaaS行業有著長遠機遇。
對于OMO,陳瑋并不認為這是一個新的概念。
OMO跟零售行業的新零售概念是一樣的。
各行各業其實在電商成熟,已經有很高的滲透率以后,大家都會本能地意識到,需要把線下實體跟線上的整個鏈路有機地結合起來。
“教育行業比起其他行業,是相對被互聯網化比較慢的一個行業,疫情原因讓在線教學成為了大家討論的主題,而實際上,作為教育SaaS企業,本身就應該具備貫穿線下管理、在線教學、運營服務等機構全場景的技術和產品支持能力。
我認為新零售也好,OMO也好,這代表各行各業都需要快速在線化,線上線下的數據要打通,尤其SaaS企業要拿出一體化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對于目前的行業格局,陳瑋用跑馬拉松進行了形容:教育SaaS行業的發展進度已經到了半馬的狀態了。
其實市場對于SaaS服務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用戶行業意識的覺醒,各行各業對數字化、信息化認知的深入,頭部企業用戶體量不斷累積,客戶需要更穩定的系統支持、更專業和全面的產品及服務。
初創公司想進入這個賽道,可能需要經歷更長的沉淀。
另外,教育SaaS的海外市場想象空間很大。
中國的教育服務行業典型比較發達,而歐美市場以及東南亞市場,還有大的空間可以探索。
因為全世界的教育從業者,對于在教學之后的學習效率提升這件事情上都是感興趣的。
尾聲短期,小麥助教還將不斷磨合產品模塊,并在直播課堂板塊持續發力,進一步完善大班直播、小班互動的使用體驗,并在教學和教務數據打通上進行完善和突破。
“為行業提升效率”是小麥一直在做的事情,并且仍將不斷地做下去。
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小麥還將開放生態,用創新技術助推產業發展,幫助客戶實現盈利。
在教育這個龐大的市場空間里,有無數的企業正在為每個人接受更好的教育、獲得更好的教育產品而努力,這些企業的存在,也同樣需要一家企業,有能力幫助他們做得更好。
聽起來這是一個宏大的目標,但這也正是SaaS產品的價值與魅力所在。
在這個市場里,小麥助教入行時間不長,但增長很快,前路還長,充滿希望。
下一篇:VC對硬件創業為何看得多、投得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黃太吉估值12億,一個煎餅是怎么讓投資人發瘋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