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張志東以560億資產成為2016年胡潤富豪榜莞商首富。
在其他億萬富翁紛紛買別墅、開游艇、購豪車的態勢下,張志東一直開著20多萬元寶來。
一位前騰訊老員工說,曾經在一次活動上,Tony和其他企業家坐一起,卻沒人認得出他來,直到Tony上前一位位地派名片,向賓客自我介紹的時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是的二當家。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
流傳著這么一個段子:Tony一直開著寶來。
忽然有一天,同事們奔走相告:Tony終于換車了,Tony終于換車了。
于是有人激動地問:換的啥車?回答:一輛新寶來! 作為騰訊第二號人物小T張志東,騰訊產品的架構者,除了馬化騰之外最有話語權的人物,卻極少暴露在聚光燈下,在互聯網上可搜到的關于Tony的文章報道屈指可數,他雖位高權重,能力過人,被尊稱為“大師兄”,卻甘當“馬化騰背后的男人”,一直默默付出,為騰訊的產品勞心勞力,這一做就是十幾年。
在騰訊,有兩個重要人物。
一個是小P(Pony,馬化騰),另外一個是小T(Tony,張志東)。
小P馬化騰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騰訊標桿、代言人。
馬化騰身上承載著所有偉大企業創始人所應有的一切光環。
基本上去到哪里都是媒體最為關注的焦點。
而作為騰訊第二號人物小T張志東,騰訊產品的架構者,除了馬化騰之外最有話語權的人物,卻極少暴露在聚光燈下,在互聯網上可搜到的關于Tony的文章報道屈指可數,他雖位高權重,能力過人,被尊稱為“大師兄”,卻甘當“馬化騰背后的男人”,一直默默付出,為騰訊的產品勞心勞力,這一做就是十幾年。
如今騰訊市值20391億,也是拉動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三架馬車之一!提起QQ、微信,幾乎無人不曉,騰訊更是亞洲市值第一的企業。
可是,很少人知道,在騰訊這個“社交航母”的背后,不僅僅只有馬化騰,還刻著一個人的名字,那就是張志東。
眾所周知馬化騰的身份QQ號為10001,而張志東的身份QQ號為10002! 一個極其低調,技術精湛的隱形富豪! 憨厚的外表,恰如其人!張志東生于1972年,騰訊創辦人之一!騰訊高級副總裁兼科技總裁,1993年取得深圳大學理學學士學位,并于1996年取得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應用及系統架構碩士學位,在1999年因為理念和追求的志同道合,也讓他跟同窗4年的摯友馬化騰一起創辦了“騰訊”! 馬化騰的低調都讓很多人驚訝,然而張志東卻更為低調!其對物質上的追求極低,在騰訊壯大后,他的財富一度達到605億!騰訊內部人員紛紛在澳洲買別墅,開游艇,高管集體團購寶馬的態勢下,張志東卻一直開著20多萬的中檔車。
而他的人生理念不在追求物質,更在追求技術的精湛! 張志東是計算機界的技術天才。
在深圳大學,張志東和馬化騰都屬于計算機技術拔尖的一撥,但張志東是其中最拔尖的。
即便是如今整個中國計算機發燒友的圈子里,張志東都是其中的翹楚性人物之一。
對技術的熱捧和工作的狂熱造就了他在騰訊技術不可或缺的領導地位! 在公司內部,他很值得尊敬,其技術上的爐火純青,就算是騰訊的競爭對手,都對這點佩服的五體投地。
QQ的架構設計源于1998年,十年過去了,用戶數從之前設計的百萬級到現在的數以億計,整個架構還在適用,真的難能可貴,甚至說不可思議。
據騰訊內部人員介紹,他除了在即時通訊基礎構架上做了巨大貢獻外,在微信,以及其他產品層面同樣貢獻巨大。
在工作態度上,也是少有的工作熾熱狂!張志東曾在黎明電腦工作的時候就表現出工作的狂熱,經常自行加班到很晚,到第二天凌晨兩三點也是常有的事情。
黎明電腦的一位同事曾經講述過他們對張志東惡作劇的段子,當時在公司里加班晚了只要辦理加班手續,第二天上班是可以請假晚到的,這幾個兄弟當看到張志東加班很晚后,第二天早上天一亮就給張志東打電話,和他聊天,把張志東聊得睡不著了后,告訴張志東他們都請過假了,今天不去了,并鼓動張志東也不要去上班了,在這種情況下,張志東依舊準時出現在公司上班。
一位前騰訊老員工向南極圈記者爆料說,曾經在一次活動上,Tony和其他企業家坐一起,卻沒人認得出他來,直到Tony上前一位位地派名片,向賓客一一自我介紹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是騰訊的二當家。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
Tony為人低調,不愛顯擺。
在騰訊高管出入都是寶馬香車時,Tony作為一個擁有估值數十億港元騰訊股票的大股東,卻還一直開著一輛十分不起眼的小車。
以至于騰訊流傳著這么一個段子:Tony一直開著寶來。
忽然有一天,同事們奔走相告:Tony終于換車了,Tony終于換車了。
于是有人激動地問:換的啥車?回答:一輛新寶來! 在南極圈記者接觸的曾經跟他共事的員工中,他們對Tony的一致評價是,小胖紙一枚,人很nice,和藹可親,技術宅。
哦,對了,Tony還是一位球友,司職邊衛,雖然也有版本說他是宅男,常常深居簡出,不過有圖為證。
其中一位騰訊員工還收藏了有Tony簽名的球衣。
騰訊足協第一任主席邱小平回憶起當年和Tony一起踢球的時光:當時Tony是2號,主要踢邊衛或者邊后衛,隊長是前鋒Free(騰訊第7號員工,代碼10007).Tony的球風并不彪悍,相反地,他很注重團隊合作,協同配合。
一如他一直以來的做事風格。
Tony是技術人員出身,在年輕時代就是一位技術大牛。
即使放大到當時深圳整個計算機牛人圈子里面,Tony依然是其中的翹楚。
QQ產品的架構是他在1998年所設計的,歷經十多年,QQ用戶數量從上百萬到數億的增長,他所設計的整個架構卻依然適用,被人尊稱為“互聯網最牛逼的架構師”。
一位前騰訊技術部門的員工告訴南極圈,Tony是一個很注重方法論的人,他對待產品一直以來都秉承著兩個理念,一個是“三個柱子能夠頂起一顆球”,在QQ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產品幾乎是1到2個月更新一個版本,這在當時PC端的時代,這種更新速度也是少見的。
當時Tony要求在每一個新版本里面至少要包含有3個關鍵特性的革新,這迫使技術人員絞盡腦汁去找出產品中的bug,不斷做出更好用、更能符合用戶體驗的產品。
另外一個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PC端應用程序可以在發現bug的時候通過向用戶發送一個新的版本做出改進。
跟實業產品做出來就不能修改、只能回收重做不同,Tony并不需要產品做得多完美(而事實上,在他眼中就沒有完美的產品這一說法),而是需要根據用戶體驗不斷改進、改進、改進,每一次版本的改進可能都是微不足道的,但隨著產品的不斷更迭,帶來的變化就是顯著的。
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開發者往往自己挖空心思做出一個自認為牛逼的產品,但實際上用戶并不接受,這樣的產品并不是一個好的產品。
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Tony很注重用戶體驗。
注重從用戶的使用習慣、需求去研究,究竟什么樣的功能是他們最需要的。
據了解,騰訊內部的產品經理形成了一個“10/100/1000法則”:產品經理每個月必須做10個用戶調查,關注100個用戶博客,收集反饋1000個用戶體驗。
這種方法雖然簡單粗暴,但卻很有效。
一位前騰訊員工這樣回憶Tony:“記得在多數會議討論中,Tony也發言不多,很少對方向、計劃等會議主題發表觀點。
只是偶爾冷不丁地提個問題,角度之刁鉆,往往讓人汗出如漿。
他的問題往往站在一個最普通的用戶角度,問題簡單卻直指產品或業務樸素的本質。
” 張志東最近在騰訊大學發表了一篇文章談論產品人的克制和敬畏心,這與他一貫來的直言不諱、一切以產品為導向、對產品兢兢業業的態度是分不開的。
他雖然已經卸下了騰訊CTO的重擔,但卻還是一如既往地為騰訊的產品操勞,發現產品的問題依然愛直接找到基層員工討論。
騰訊一直以來都沒有設立森嚴的層級關系,而“五虎”越過中間層級直接找到基層員工討論產品問題也是騰訊一直以來的傳統。
不少技術員工回憶起Tony都會說起那段“辦公室經歷”:Tony經常讓員工到他辦公室“幾分鐘”,結果一聊起產品就討論了幾個小時。
曾經與他一同共事的前騰訊技術部門員工是如此解讀Tony所提及的產品人的克制和敬畏心的:Tony言下之意是想告訴騰訊的產品經理們,無論是哪個產品,無論做得多大,它都有自己的產品邊界,都有自己無法覆蓋到的領域。
這也就是為什么QQ做得再大也不會去觸碰電商,因為社交就是社交,社交與電商之間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邊界。
產品經理需要做的是嚴格遵守這樣一條邊界,保持克制,在自己的領域做大做精,而不是貪心去觸碰其他的領域。
Tony對待產品一絲不茍,對待員工也無微不至。
自媒體人和菜頭在文章《我所認識的Tony》中是這樣描述的:他總是能夠為職工著想,失敗的時候他會拍拍肩膀鼓勵,送上一堆電子禮物。
攻堅的時候他會寫郵件鼓勁,送上一堆電子禮物。
離職的時候他會手寫卡片,用上敬稱,然后,送上一堆電子禮物。
Tony總是有禮物,和機器貓一樣。
賣座網CTO王星(騰訊第98號員工)回憶起Tony時也講起了他一直難以忘懷的一件事:王星02到07年在騰訊工作,后來從騰訊離職創業,創業初期十分艱難,Tony一直沒有忘記他的老員工,有一次過來探望王星,了解到他們的項目進展有點困難,便親自牽線搭橋,做了一回“銷售經理”,為王星團隊拉來了一單業務,雪中送炭,幫助王星度過難關。
從OICQ到QQ,從當初的2個人創辦騰訊到現在上萬員工的規模,從默默無名的小公司做到全世界知名的互聯網巨頭,Tony一直與騰訊,與Pony并肩作戰,走過十多年的風風雨雨。
2年前,他在自己正值壯年(四十多歲)的時間辭去了騰訊CTO的職位,急流勇退,也正印證了他在文章里面所闡述的觀點:做一個產品人要克制。
他無論是在做產品上,還是在做人上,都與這個觀點不謀而合。
他的辭去從一方面上來講,對騰訊來說無疑是十分痛惜的,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上看,Tony只是從前線退居幕后,他依然關自己孩子的成長,用自己的熱情影響和鼓勵奮戰在產品一線的員工,正如Pony在兩年前發出的郵件中所說:即使Tony不在管理崗位,他對公司人才培養的熱忱和努力,依然會在騰訊的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
急流勇退,締造“最偉大的友誼”! 2014年3月,張志東宣布辭任騰訊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技術官,轉而擔任騰訊學院榮譽院長,他將于騰訊學院擔任講師。
是什么讓他如此放下身段,甘愿做騰訊眾多員工中平凡的一員。
而他給出的回答是這樣的! 張志東給騰訊內部的卸任郵件: 各位同事,我懷著感恩和欣慰的心情在寫這封信, 我將辭任騰訊公司管理層和董事會的工作。
在公司永不停息的發展和努力奮斗中,不知不覺已走過十六個年頭,從27歲走到43歲,這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珍視的日子,我和所有騰訊人一起,見證并參與了中國互聯網大潮,伴隨團隊一起成長,這讓我的職業生涯感到特別開心。
對交棒接力的思考對團隊的感恩 對騰訊未來的期許 我不是一個能力全面的人,領導力不是我的強項,在一家過兩萬人的企業里任職管理層,我有很多不足之處。
加上近幾年來,身體狀況不太好,體力和精力成為一個大瓶頸。
我深知公司所處是一個日新月異的行業,需要領導者全心投入和充沛精力,決不可以倚老賣老。
我一直很希望,可以在公司培養出更全面的技術領導人,可以接替我更好地帶領公司走向未來。
2年前我開始和Pony、Martin深入溝通我的想法,經過多次深入溝通,我們達成了一致。
用兩年的時間,在公司向移動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幫助技術領軍同事成長和完成交棒接力的過程。
很開心看到,經過多年的融合實戰鍛煉,公司的管理團隊已有很長足的進步。
Ls 帶領的 TEG, Mark/Dowson 帶領的IEG/MIG/SNG, Allenzhang帶領的微信團隊,這兩年來取得重大進展,完成了面向移動互聯網的關鍵組織變革。
他們幾位和團隊一起風雨同行多年,無論在技術能力,在帶領團隊的領導力上,特別在企業文化上,都已取得團隊的高度認同,他們已能很好的接棒。
正因為伙伴們的良好成長和組織的進一步成熟, 使得我可以有機會很放心地離任管理層,更換一種生活節奏。
離任管理層之后,我新的工作是將是騰訊學院的培訓講師,致力于公司技術理念和文化理念的傳承工作。
在幫助公司技術產品的同事成長助力上,一直是我未完成的心愿和興趣所在。
原來在管理層的工作太忙,很慚愧在這里花在騰訊學院的時間很少,貢獻也少。
希望退下管理層之后,可以有更多時間完成這個心愿。
十六年前,Pony和我在做IT工程師, 我們有一個夢想,夢想我們可以做一個互聯網產品給很多人用,同時可以養活自己。
因為一個樸素的夢想,因為創業伙伴之間的相互鼓勵,我們開始了騰訊的創業之旅。
一個小公司能否憑技術和服務能生存下來 ? 我們完全沒有把握。
幸運的是我們遇上了中國互聯網大發展的浪潮,深圳這座改革開放的窗口城市,具有濃厚的創業氣氛, 出于對互聯網的熱衷,我們一頭撞進了互聯網這個新興行業。
感恩創業伙伴和管理團隊,我的個性比較急躁和固執,能力不全面。
是創業伙伴們對我的包容,讓我可以發揮所長, 修正我的缺點,幫助我成長。
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難關,難免經常有激烈的爭論,但騰訊的管理團隊一直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可以包容多種個性的伙伴,相互扶持,凝聚力量。
能和這樣的伙伴一起共事一起成長,是我的幸運。
感恩所有的騰訊同事。
在許多同事身上,我感受到十年如一日的熱忱和堅持。
要做好互聯網服務是挺苦挺累的事情,新事物、新問題層出不窮,用戶的期望不斷在提升,團隊每天奔忙于各類改進,時刻面對各類突發事件,為了不讓用戶失望,騰訊人十年如一日用心的投入。
許多可敬可愛的同事,他們并不僅僅是在做一份工作,而是用心做一份事業,用心幫助身邊的同事。
在他們身上,可以讓人感受到團隊的魅力。
在公司的每一天,我都可以感受到騰訊人的正氣和朝氣,每天都能感受到工作的快樂。
公司發展的每個歷史階段,都必然會面臨新問題和新挑戰。
我最關心的并不是業務得失成敗,而是團隊文化的凝聚。
在我看來,一項業務受挫了,我們還可以重新再來。
能讓騰訊人全心投入,努力奮斗的原因, 并不是公司收入、市場份額、股票升跌這些外在因素,而是這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和氣場,小伙伴們具有共同的價值觀,渴望通過技術和產品改變世界。
移動互聯網的大潮,將催生前所未有的創新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
騰訊必然會遇到許多艱難險阻,期望騰訊人能時刻在意用戶感受,永遠對用戶體驗戰戰兢兢,永遠對社會、對行業持敬畏之心,期望騰訊人能打造出讓社會和行業受益,讓生活更美好的生活平臺。
最后,祝福所有騰訊的兄弟姐妹們身體健康和家庭幸福。
Tony 2014-03-19 而馬化騰同樣的對這位陪伴終生的朋友給予最高的評價和尊重! 馬化騰回郵 各位同事: 今天,我懷著很復雜的心情回復關于Tony的這個郵件。
Tony在兩年多前就對總辦提出了這個請求,也特別和我們整個創業團隊進行了反復溝通,在公司業務的變革挑戰下,在團隊特別需要時,他又留下來與我們高強度地并肩戰斗了兩年。
今天,我首先代表全體總辦、全體騰訊人對Tony過去16年來所做的一切、特別是過去兩年多的繼續擔當表示由衷的感謝!對Tony轉身成為騰訊學院的一名講師,專注于他一直非常執著和熱愛的技術人才培養工作,我也由衷地為他感到高興。
我與Tony的感情不僅于此,4年的大學同窗,16年的創業伙伴,我們一起共度了比家人還要長的時光。
這樣的經歷,這樣的感情,用什么語言去描述都是很難盡述。
回想當年,踏入社會工作數年,因我倆都剛好是國內為數不多的互聯網尋呼系統的開發者之一,且有著共同的夢想,才有了騰訊創業的開始。
創業初期、直到創業多年以后,Tony都是我們首要依賴的一線技術專家,也是大家的技術主心骨,為騰訊互聯網海量服務能力奠定了深厚的技術基礎。
今天,Tony依然從未間斷過對公司技術發展的關注和指導、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哪怕是選擇了退出管理崗位,仍然希望堅持這一愛好,留在公司做技術顧問和學院講師。
比技術本身更為重要的是,Tony是公司用戶價值觀的最堅持的踐行人。
在總辦會議上,Tony是最能站在用戶角度毫不妥協的人,始終保持著這份“固執”。
Tony這份堅持,也融入了公司的強用戶導向的理念基因。
很多事說再多,都不如自己親自做。
Tony在過去16年中,始終如一為理想而固執,是很多同事們的好領導、好朋友。
這些行為也感染到了我們的創業團隊,感染到每一個和Tony打過交道的同事,這些不是紙面上的文字可以呈現的。
過去兩年,Tony考慮到自己將要逐步放下管理工作,在繼續支持公司業務的同時,把很多精力放在了培養接班人、延續公司文化等方面,這些工作的價值會在未來的工作中體現,也是公司要繼續堅持下去的重要方向。
好在Tony的愛好仍然是技術,仍然是傳道授業,仍然會在公司擔任終身榮譽顧問、學院講師和文化大使,總辦和同事們仍然可以和Tony在一起工作和一起交流。
我們尊重Tony的選擇,也清晰地記得Tony一直強調的一句話:“不一定非要在管理層才能對公司有貢獻,任何一個員工,都可以為公司發光發熱。
”。
相信Tony也能繼續在公司內部致力于自己的愛好,并且讓事業和生活更加平衡。
最后,還是要對Tony再說一次感謝,代表我自己、更是代表同事們感謝Tony。
你不僅僅是公司過去16年的CTO,更是一個天真、執著、善良和可敬的良師益友。
無論在任何崗位,你都是騰訊人心中的好伙伴! Pony2014.3.19 兩封感人至深的信,足以載入史冊的一段友情。
看過很多合伙人因為利益上的事情而分道揚鑣!其他公司相應的創始人離開原因或許是牽涉利益,而張志東的卸任考慮的是能者居上,并且卸任后繼續為騰訊服務。
無疑是創業合伙人中的一股清流。
如今,他們最初的夢想早已實現,而他還在技術道路上行走! 江湖上都只知道馬化騰,不知道還有個張志東。
給這份友情一個由衷的敬佩!依稀可以看見他們在卸任之后,在一個安靜的地方談最初的夢想,談騰訊的未來。
下一篇:崔永元開食品公司 專賣非轉基因商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人民幣中間價新低 人民幣貶值對房價股市的影響有那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