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最近,美國曾輝煌一時的汽車城底特律申請破產,對中國城市的發展敲響警鐘。
2011年,中國公布了一份“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共有69個城市上榜。
資源型或靠單一傳統產業支撐發展的城市,經過長期過度開發使用,如今面臨著資源枯竭、產業衰退的尷尬局面。
這些城市現狀如何,又該何去何從?一、資源城市的產業轉型之路資源型城市似乎總難以逃脫"建設-發展-萎縮-報廢"宿命。
長期依賴資源的開采,忽視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技術的創新,加上環境污染,讓城市不可避免走向衰亡。
這些城市往往因資源而生,也因資源而亡。
1、鄂爾多斯:煤都神話的破滅這個曾經名不經傳的內蒙古三線城市,創造了一系列的經濟神話GDP一度趕超香港,房價直逼"北上廣"。
鄂爾多斯的煤炭產業占經濟總量近70%,占財政總收入近50%。
擁有"黑金資源"的鄂爾多斯,在煤炭產業的黃金十年里,風頭一時無兩。
可惜,煤炭帶來的巨額財富,被這座城市揮霍在房地產市場里。
據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鄂爾多斯的樓市均價大約為1200元,三年后,住房均價飆升到7000元左右。
神話的破滅始于2011年底,煤炭量價狂跌,樓市出現低迷,鄂爾多斯這個富裕煤都陷進債務危機。
顯然,單一依靠煤炭資源,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短,粗放生產,導致環境惡化,產能落后,同時熱衷房地產的投機買賣,這讓鄂爾多斯的發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隱患重重,終于一夜之間,神話破碎。
近年來,城市產業謀求轉型,將裝備制造基地作為強力引擎,引進500強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目前全市非煤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0%。
預計到2017年,非煤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將提高到50%左右,有望形成一批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工業園區和大型企業。
"完成由粗放型到集約型生產的轉變。
2、陜北神木:煤炭王國風光不再“因煤而興,因煤而富”,神木構建了一個讓人艷羨的優質煤炭王國,擁有免費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
該縣煤炭探明儲量500多億噸,幾年時間,神木先后成為陜西十強縣、中國百強縣。
同樣患有煤炭資源"依賴癥"的神木,在煤炭市場低迷,資金鏈短缺背景下,出現大額非法集資案件。
而且,多年對煤炭的過度開發使用,也導致當地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盡管當地官員一再否認政府財政危機,但根據《榆林市2013年一季度經濟運行分析》,今年一季度神木縣99處地方煤礦停產了42處,另外尚有50處在做基建,實際也未開工,真正正常生產的只有7處,煤炭行業無法支撐當地經濟。
而依附煤炭行業的物流、商業、煤炭機械等大規模下降,導致地方財政吃緊。
面對資源的枯竭,結構單一的產業無法支撐當地經濟發展,神木縣也開始尋求產業轉型和升級。
當地政府籌備慈善公益基金,卻飽受種種質疑;資源相應的產業得不到帶動;上下游的技術創新與農業創新說多做少,實業艱難,未能帶來相應的收益。
轉型之路困難重重。
3、甘肅玉門:聚散皆因油1939年玉門老君廟第一口油井出油,解放前十年間,石油產量占同期全國總量的90%以上,奠定中國石油工業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為玉門輸送大量人才和技術。
這里繁華興盛,擁有近11萬人口,經濟發達。
然而,過度的開采,石油產量開始下滑,環境破壞嚴重。
由1959年最高的140.62萬噸降至1998年的38萬噸,這個國內最早開發的油田,如今成了企業規模最小、發展困難最多的石油企業。
2009年3月,玉門市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
此時,這里人口已不足三萬,經濟蕭條。
隨著企業的接連破產與個體戶的銳減,產業經濟的蕭條最終影響到了地方稅源的縮水,企業存款和居民儲蓄存款大量外流。
而油田企業部分搬遷和生活基地的搬遷,造成了大量人口遷徙。
高收入高消費群體和高勞動素質人才流出,遷入的卻是貧困群體和低素質農業人口,消費能力和生產動力嚴重缺乏。
新玉門轉向開發風電資源,成為全國第五大風電基地和甘肅第一大風電基地,建設新能源產業城。
但其石化產業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該市主導產業,"一油獨大"的畸形產業結構還將難以改變。
4、湖北黃石:礦竭城衰另一個擁有豐富礦源,卻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的是湖北黃石。
據公開資料顯示,黃石的金礦保有儲量占全省的88%,鐵礦石保有儲量雖只占全省儲量的23.7%,但產量居全省第一,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
"江南聚寶盆"黃石市里,企業大多有"戀礦情結""反正我們有礦,我們的經濟總量在全省依然排在前列。
"這座資源城市,試圖依靠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減少資源開發產值,提高制造業和農業的比重,完成經濟轉型。
可是,第三產業的落后,技術生產能力不足,對資源的依賴性,城市未來的發展仍然充滿隱患。
5、云南東川:"天南銅都"的困境資源枯竭城市名單上還有云南的東川。
雖然經兩千多年的開采冶煉,東川仍是中國六大產銅基地之一,銅的地質儲量仍占全國第二位,精礦含銅量占全國第三位,在我國有色金屬及經濟發展中東川銅業仍具有其重要地位,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可是,畢竟經過上千年的開采,礦產資源已瀕臨枯竭,加上東川以銅資源采選為主,其他產業服務于銅礦開采。
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讓東川經濟發展后繼無力,一損俱損。
另外中國泥石流六大分布區的川滇山區的地理位置,也讓它飽受泥石流災害的困擾,水土流失嚴重,流失面積占全區國土面積的七成以上。
近年來,據新聞媒體報道,東川產業開始利用龍東格公路,串聯各工業節點,形成"以線串點,以點帶面"的工業經濟發展格局。
同時,以特色旅游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再就業特區的成立有效促進再就業,截至今年8月,東川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已經下降至11.54%。
東川的轉型之路越走有順暢,有望擺脫資源型城市困境。
下一篇:薄熙來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一審無期徒刑判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國家主席習近平五一國際勞動節講話全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