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德邦快遞“雙11”首單大件快遞15分鐘送到家11月11日零點15分,天津市民吳女士驚喜地收到自己剛剛在天貓下單的"寶貝":一臺大型凈水設備。
打開門看到德邦快遞的快遞小哥時,吳女士由衷地贊嘆:沒想到大件也這么快!據了解,在接到吳女士的下單信息后,德邦快遞2分鐘攬件成功,并且于“雙11”當晚零時15分將凈水設備派送到吳女士手中。
全程僅用時15分鐘!這標志著德邦快遞完成了今年“雙11”的首單大件快遞的派送。
截止11日23時27分,德邦大件快遞單一產品單日收入已突破1億元。
今年是德邦快遞正式參與“雙11”快遞服務的第四年,也是其推出大件快遞產品后的第一個“雙11”。
大件快遞單一產品首次破億,標志著德邦快遞從零擔向快遞的華麗轉身,也說明大件快遞服務需求有著無窮的想象空間。
無獨有偶,最近南都大數據研究院針對10家本地快遞企業展開測評,并且發布了《廣州市快遞行業服務滿意度榜單2018》,德邦快遞的各項排名非常搶眼。
有效申訴率方面,德邦快遞處理申訴的有效率位居第二: 民調滿意度方面,德邦快遞同樣名列第二,僅次于順豐速運: 運費方面,以大件快遞為主的德邦快遞的總體運費比小件快遞為主的順豐和郵政還要便宜: 速度方面,以大件、重物服務為主的德邦快遞的速度快過中通快遞、圓通快遞和天天快遞。
在線服務方面,德邦快遞名列第四: 隱私政策方面,德邦快遞位列第三,僅次于順豐速運和申通快遞: 此次測評還專門就容易遭受“大件歧視”的大件快遞開展了民意調查。
綜合結果顯示,受訪者收寄大件快遞大多選擇了德邦快遞。
而在要求實名驗證方面,目前只有德邦快遞響應國家郵管局的要求,將實名驗證落實到位了,確保了用戶信息可錄入、可查詢、可核對、可追溯。
可以說,在大件快遞服務方面,第一次參加“雙11”大件快遞的德邦快遞表現不俗,將服務做到了臻于至善——尤其是它針對“雙11“這一特定時期制定的”旺季不限收“政策精準找到了市場痛點,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
旺季不限收,德邦快遞掠食“雙11”大件快遞市場據央視新聞報道,今年“雙11“期間全行業處理的快件業務量將超過18.7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25%。
統籌考慮今年“雙11“電商業務量和快遞企業承受能力,預計最高日處理量可能達到4.1億件,比去年增長23.9%。
對很多快遞公司而言,驟然增多的業務處理量對他們而言是一次“大考“,也是極限挑戰。
所以,為了應對18.7億件包裹的“洪峰“,快遞企業紛紛加緊備戰,比如說加大投入人力和物力,優化流程等;電商快件最為集中的幾家企業(三通一達和百世)還不約而同地祭出了臨時調價和限重的策略,以平衡業務高峰期時的全網快件流量和流向。
事實上,在快遞行業,“調價+限重”已經是部分快遞公司應對“雙11“等旺季業務高峰的常態機制。
與此同時,近年來電商交易中的大件商品的比重還在不斷上升。
比如說,2017年“雙11“天貓平臺交易額TOP50的商品中,屬于大件商品的有15家,大多是家電、家居品牌。
這些大件快遞卻被部分快遞公司以調價和限重為名“分流“出來,一度陷入無人承攬的境地。
在這種情況下,德邦快遞“反其道而行之“,毅然決然地官宣”雙11“期間,德邦快遞上至60kg大件快遞不限收! 這對于廣大電器、家居、廚具等電商大賣家來講,無異于下了一場及時雨。
表面看來,德邦快遞這樣做,好像是“撿了個大漏”,實際則不然。
實際上,因為敏銳地看到大件快遞服務旺盛的需求,德邦快遞早就與菜鳥、京東、網易等平臺達成直接合作,成為主流電商平臺的兜底服務商。
比如說,天貓國際的保稅國內配送業務,超過90%的大件交由德邦承運;菜鳥倉配業務大于8KG,超過80%的業務也是由德邦承運。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雙11“期間,德邦大件快遞單日峰值預計超過330萬單,相當于2500萬件小件的體量,這樣的業務量基本可以比肩順豐、通達和百世等頭部快遞公司的”第一梯隊“。
所以,德邦快遞不是快遞市場的撿漏者,而是大件快遞市場的掠食者。
德邦快遞做對了什么?今年是德邦推出大件快遞服務后的第一個“雙11“,對于德邦快遞而言,意義重大,德邦快遞也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第一,管理方面。
今年7月,德邦快遞在北京舉行發布會,正式宣布更名并宣告了公司的戰略轉型,聚焦于3~60kg的大快遞市場。
正如德邦快遞董事長崔維星所說:德邦快遞認準的就是在電商飛速發展的催化下,中國的運輸市場將有很大一部分零擔市場變成大件快遞市場的趨勢。
德邦快遞董事長崔維星在發布會上9月6日,德邦快遞在上海總部舉行了“雙11”動員會,成立了收入、效率、客戶體驗三大模塊,分別設有副總裁牽頭,做有質量的收入提升和彈性的資源配置。
第二,科技、自動化方面。
為了化解今年“雙11“的快遞洪峰,德邦快遞對全國57個場地進行了分揀系統的升級改造。
其首創的大小件融合的多層立體分揀系統實現了快遞+零擔小件在上層使用設備分揀,大件快遞在下層使用設備分揀,提高了場地利用率及場地承載。
此外,德邦快遞揚州分撥中心還配置了250臺自動分撥機器人“藍精靈”,一秒內就可以完成掃碼并識別目的地信息,并根據后臺反饋回來的最佳分揀路線,移動到指定收件區;據了解,“藍精靈”可以連續工作24小時,每小時能分揀10000個包裹,大大提升人工分揀效率的同時,還大幅度降低了人工分揀的錯誤率。
德邦快遞內部還成立了新技術研發項目團隊,推出德邦AI開放平臺,將AR、AI人工智能、云計算、無人駕駛、物流自動化等高端技術應用到快遞的不同使用場景,不僅提高了運作效率,還進一步提升了客戶體驗。
第三,網絡數據化方面。
為保證今年“雙11”期間全國網點的正常運行,德邦快遞通過最新的大數據分析系統實時滾動預測貨量,分析預測德邦快遞末端所有網點的承載情況。
比如說,德邦快遞數字孿生中心將目前已相當成熟的數字孿生技術(Digital Twin)引入為快遞管理場景,可顯示全國126家外場、10641個網點的全景視頻,通過采集快遞各環節信息,把快遞轉運場景映射到虛擬的數字化模型,借助大數據驗算技術,可以實現對外場貨量的預測,并幫助樞紐中心管理者提前獲得中轉場貨量飽和度等健康指數,不僅可以避免爆倉的發生,還能保證快遞在中轉場地的進、出港環節上松緊有度,實現企業對效率和成本管控價值最大化。
第四,設施更新方面。
德邦快遞在業內首次引入車載重量傳感技術,通過車載傳感器來采集大件快遞的重量數據,該傳感器數據自動錄入到客戶的運單信息中,實時計算快遞運費,在保證數據精確的同時,大大節約了客戶的發貨時間。
德邦快遞還是業內最早試水無人車進行快遞收派的企業之一,目前已有部分無人車在上海園區運行。
最后,人才激勵方面。
由于大件快遞操作難度高于一般快遞,因此德邦快遞更加注重對快遞員的賦能。
為了最大限度降低快遞員的工作量和提高其效率,德邦快遞在業內創造性引入AR量方技術,將AR技術應用嵌入快遞員PDA中,整個過程只需要20秒鐘,相比傳統的用皮尺量取體積并錄入系統的做法,測量時間縮短30%。
而為了提高客戶體驗,德邦快遞“讓快遞員先富起來“的系列舉動更是引起行業震動。
比如說,自2006年以來,德邦快遞已累計為2000多名員工舉辦集體婚禮,婚禮場地包括國內的三亞、麗江,國外的巴厘島、馬爾代夫等旅游勝地;同時,德邦快遞還“敢為人先”,對全年服務5星的快遞員,每人頒發價值10萬的金條,這些對優秀員工的毫無保留的表彰和人文關懷,進一步增強了員工的凝聚力,提升了公司的戰斗力。
正是因為德邦快遞做好了管理、科技、設施、人才和網絡數據化等各個環節,才體現出了其做大做強大件快遞業務的先發優勢,成為多極化快遞市場中最重要的一極。
大件快遞成為競爭焦點,德邦快遞能否撬動行業格局?7月2日晚,德邦物流在北京舉行2018年度戰略發布會,正式宣布改名為"德邦快遞",全面加碼大件快遞業務。
在發布會上,德邦快遞宣布推出行業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大件快遞產品——3-60KG大件快遞,而且宣布在未來三年每年投入35億元構建以三大系統和六大支撐體系為主體的大件快遞運營配送體系。
從"德邦物流"改為"德邦快遞",看上去僅僅是兩字之差,卻顯示出德邦進軍快遞市場的決心。
比如說,在我們的感覺中,德邦一直是貨運界的老大,順豐一直是快遞界的一哥,雙方在各自的“地盤“井水不犯河水。
但是,從2013年開始,國內快遞市場形勢突變:德邦切入大件快遞市場,順豐也著手布局零擔領域,雙方都強勢殺入對方的腹地。
伴隨著德邦的更名和在大件快遞上的發力,德邦快遞與順豐速運正面對抗將成為大概率的事件。
考慮到這兩年,德邦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不僅在年初成功上市,還在業務增長上不落同行。
德邦的財報顯示:2017年,德邦快遞全年實現快遞件量2.73億票,同比增長69.41%,快遞業務量已經達到總體業務量的一半;快遞收入年復合增長率更是達97.58%。
可以說,在德邦切入大件快遞領域后,已經憑借其超強的實力成為包括順豐在內的一眾快遞公司都回避不了的超級對手。
按照德邦現在的發展速度,在快遞領域,“小件發順豐,大件發德邦”很快將成為行業共識和市場常態。
但不管怎么樣,快遞企業之間良性競爭的結果不會差:最大的贏家是誰?是用戶!因為隨著競爭的加劇,無論是德邦還是順豐,都會加大大件快遞硬件和軟件的投入,回歸到重視提升服務體驗,做好大件快遞時效、價格、服務等方面的平衡,從而建立起新的行業標準,真正撬動快遞市場的行業格局,引領中國快遞服務進一步走向全球。
下一篇:阿里京東爭相養豬,而當年賣豬肉的他已身家10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暴風市值崩到20億 昔日暴風該何去何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