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6月21日,德邦物流與遞易共同宣布在快遞末端建設上達成合作,加速快遞末端全場景建設。
合作雙方進一步洽談了特殊時間節點的項目合作,并為大學生群體、社區用戶提供更多便捷與優惠。
德邦自2013年11月正式從快運業務切入快遞業務以來,經歷兩年時間,在2016年實現盈利。
在2018年1月德邦成功上市后,據其上市后首份年報,快遞業務表現亮眼,成為拉動公司收入增長的最大動力。
快遞業務實現2.73億票,同比增長69.4%,快遞收入實現69.28億元,同比增長69.1%,票均收入25.39元,基本穩定。
而公司快遞收入占主營收入比重也從2016年的24.1%提升至34.0%。
相應的,德邦對于快遞業務的戰略也在進行調整。
德邦董事長崔維星在《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表示:快遞是本公司當前的核心業務,是我們參與市場競爭、服務客戶的主戰場。
伴隨著市場的快速發展,快遞業務將會重點投入網絡、時效、品質建設,夯實基礎競爭能力,其中快遞到達網絡覆蓋率要達到行業前列。
由此不難理解德邦“入局”智能快遞柜的原因。
要做好快遞業務,末端的重要性與價值不言而喻。
至于合作方遞易,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專注于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問題的快遞末端服務商和系統供應商,在全國各地已形成300多所高校網絡資源,布局上千家社區合作門店。
此次合作中遞易方面對媒體表示,將最大限度利用已有資源,與德邦物流在末端場景上形成全面合作。
此次合作或許是德邦加強快遞末端布局的一次“試水”。
畢竟德邦主要快遞業務集中在大件快遞,但是未來是否會進一步加強快遞末端布局,則要根據其快遞業務的變化而判斷。
除此之外,近一個月以來,快遞末端行業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風暴”。
一方面,6月14日,申通快遞、韻達股份相繼發布公告,宣布全資子公司轉讓參股的豐巢科技全部股權。
交易完成后,二者及旗下子公司均不再持有豐巢科技的股權。
加上此前已經撤出的中通,本次股權轉讓后,豐巢科技的股東中已幾乎不見“通達系”快遞公司的身影,而順豐系將持有豐巢科技近70%的股份。
這也意味著原本有多家民營快遞公司共同參與投資的豐巢快遞柜成為完全的“順豐系”。
自2017年豐巢科技全資收購中集e棧,市場份額攀升,與中郵速遞易在智能快遞柜行業呈現出兩強格局。
另一方面,5月29日,圓通、中通、申通、韻達以及百世等快遞企業宣布向菜鳥供應鏈全資子公司“浙江驛棧”增資 31.67 億元,致力于提高末端派送時效,拓展多元化派送渠道。
菜鳥驛站模式是快遞末端配送中不同于智能快遞柜的另一大模式。
快遞末端行業早有快遞物流企業、電商企業等各路玩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包括豐巢科技在內的智能快遞柜企業,抑或是以菜鳥驛站為代表的末端共同配送企業,末端行業的企業多處于虧損狀態。
此番“零擔之王”德邦入局,通達系撤出豐巢,將為快遞末端市場帶來新的變數。
下一篇:中糧我買網上市遇阻背后是整個生鮮行業之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潛伏醫療的阿里、騰訊,未來必有一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