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談判者想辦法將自己的立場“廣而告之”,并且“越聳人聽聞越好”。
一個關鍵策略是“回擊”,對“失敗者”給予“狠狠的”回擊。
另一個原則是:成功的談判者需要“野心勃勃”。
——特朗普中美貿易戰,表面上是貿易問題,其實是政治博弈和經濟結構問題,而特朗普的個性則放大了貿易戰的戲劇性效果。
1最近,中美貿易大戰一觸即發,金融市場一片驚弓之鳥。
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毫無新意。
克林頓總統時期,屢屢拿最惠國待遇給中國施壓;即使以理性著稱的奧巴馬總統也曾經對中國發動類似的“關稅戰爭”。
為何這次全球如此緊張不安?根本原因在于:特朗普的奇特個性。
2特朗普的個性可以用幾個關鍵詞概括:偏執、好斗、沖動、說話不經過大腦。
過去幾周發生的事情足以令世界震驚:特朗普逼走了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科恩,閃電解雇國務卿蒂樂森,撤換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將軍。
這三人堪稱特朗普內閣的“三大穩定器”。
這三人出局并不奇怪,因為他們的理性與特朗普的沖動,是很不合拍的。
特朗普能忍受這么久,也算不容易了。
特朗普的內閣大換血與中美貿易戰有一個共同的背景:美國中期大選。
特朗普又“切換頻道”回到了選舉時期的狀態:好斗、挑釁。
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直言:“美國優先”說的是美國有問題——美國的底層已經停滯了 40 年,他們很生氣。
他們想找些替罪羊,而不是自省,也不拿特朗普這樣他們選上來的政客開刀。
于是他們怪移民、怪外國人,高喊美國偉大、美國優先。
但這些反應都是很原始的方式組合,因為它沒有點出問題的真正來源。
▲斯蒂格利茨與李克強尋找替罪羊,雖然不合理,但在選舉中很有效。
在 2016 年競選中,特朗普指責中國“操縱”匯率,人民幣被低估 15 % ~ 40 %,令中國出口產品具有不公平的優勢,他威脅要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征收 45 %的關稅。
2018 年 11 月份將舉行美國中期選舉,參議院三分之一的席位和眾議院全部議席都將更換,其結果往往會改變府院權力平衡。
此次選舉不僅是對特朗普執政成績的評判,同時也是兩黨沖向 2020 年大選的發令槍。
現在他要“兌現對選民的諾言”了。
3人,可以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
貿易戰并不明智,也源于貿易本身的復雜性:許多中國產品是用來自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零部件在中國組裝而成。
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研究發現,美國消費者在“中國制造”的商品上花費的每一美元,都有 55 %落到了銷售、運輸和為這種產品做推廣的美國人手中。
美國在 2009 年對中國輪胎產品收取 35 %關稅,效果如何呢?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發現,美國消費者不得不為此在購買輪胎上多花 11 億美元,與此同時這項關稅卻只保住了不超過 1200 個工作崗位(平均每個工作崗位付出的代價 90 萬美元)。
盡管特朗普聲稱征收關稅是為了保護美國就業,但事實卻在打臉:研究表明,2002 小布什征收鋼鐵關稅,令美國損失了 20 萬個就業機會。
諾獎得主克魯格曼說:巨大的貿易赤字中,很大一部分是統計造成的錯覺。
正如一些人所說,中國是大組裝者:中國出口的很多產品,實際上是把其他地方,尤其是韓國和日本生產的零部件組裝起來。
典型的例子是 iPhone ,它是“中國制造”,但中國的勞動力和資本僅占最終價格的百分之幾。
的確如前財長樓繼偉明確表示:所有的貿易戰,最后都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沒有什么好處。
其實,中國已經是非常克制了,沒有選擇“冤冤相報”。
美國對華 600 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中國的反擊只有 30 億美元。
正如樓繼偉所言,中國還留有更狠的后手:應對美國政府的一些不理性措施時,手段可以再“穩準狠”一些,從而促使對手能選擇坐在談判桌上。
我覺得中國給出的措施還沒有打到美國的痛點……可以先打(美國)大豆,然后打(美國)汽車,然后打(美國)飛機,我們也不會讓別人都占便宜。
反正最后是大家來談。
特朗普是生意人,所以‘打一打’大家就可以一起談了。
4特朗普當然也是一個商人。
特朗普三十年前所寫暢銷書《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中提倡的談判原則,都在現實中得到投射:談判者想辦法將自己的立場“廣而告之”,并且“越聳人聽聞越好”。
其中的一個關鍵策略是“回擊”,并對“失敗者”給予“狠狠的”回擊。
另一個原則是:成功的談判者需要“野心勃勃”。
接替科恩出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庫德洛,無意中泄露了特朗普的真實意圖。
長期以來,庫德洛支持全球化與自由貿易,支持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反對貿易戰。
特朗普宣布對進口鋼鋁征收關稅之后,庫德洛在推特上轉貼保守派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文章,說:關稅是有害的。
他在關稅公告宣布之前,于 3 月 6 日發表文章說:“關稅就是稅”,認為對外國實施高關稅最終會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是在“制裁本國”,而即使保留了 14 萬的鋼鐵工人的工作,卻會有 5 百萬的其他相關產業工人可能因此受害。
既然如此,庫德洛為何還與特朗普“同流合污”呢?3 月 11 日庫德洛在接受 AM 970 電臺采訪并談到鋼鋁關稅時說:加拿大會被豁免,墨西哥會被豁免。
澳大利亞會被豁免。
我向你保證,整個歐洲到最后都會被豁免。
我跟你打賭,在亞洲的美國盟友也會最終受到豁免。
只有中國不會被豁免。
顯然,庫德洛深信:關稅只是特朗普的交易的藝術而已。
▲新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庫德洛果然,3 月 26 日美國財政部長奴欽喊話:我謹慎樂觀地認為,我們能達成協議。
我們已經非常明確地表明了要求,中國也理解。
特朗普也開心地在推特上泄露天機:我們正在與多個國家進行貿易談判,多年以來這些國家對美國很不厚道。
最終,所有人都會開心的!5特朗普有問題,不等于中國沒問題。
我們也要認清自身的問題,然后加以改進。
▲不斷擴大的中美貿易逆差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教授夏明表示:在美國,中國產品比墨西哥產品便宜 1/3 ,比歐美產品便宜 2/3 。
筆者認為,中國產品價格低,既有合理因素(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普遍較低),也有貿易壁壘因素(進口關稅高、一些領域對外資開放度低),但真正的問題在于體制性因素:• 對 GDP 的追求顯然壓低了環境污染成本。
• 市場不完善導致生產要素價格低估(例如一些企業可以以很低的價格從銀行和資本市場融資)。
•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大量存在稅收優惠、補貼等行為。
• 大量國企可以獲得各種隱性的支持和優待。
• 大量僵尸企業可以依賴銀行輸血繼續活下去。
• 金融等領域對外資還存在不少限制(例如持股比例)。
• 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較弱,也導致一些企業可以低成本地“學習”。
這些問題都是體制性問題,有賴于通過“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來逐步改善。
6從宏觀層面看中美貿易問題,會有不同的視角。
耶魯大學教授羅奇(Stephen Roach)認為,問題在于美國消費太多、儲蓄太少:• 2017 年第三季度美國的凈國民儲蓄率——企業、家庭和政府部門儲蓄之和——只有國民收入的 2.1 %,僅僅相當于 20 世紀結束前三十年平均水平 6.3 %的三分之一。
• 隨著國內儲蓄的暴跌,美國有兩個選擇:降低投資及其所支撐的經濟增長,或增加從海外借入的盈余儲蓄。
在過去 35 年中,美國一直選擇了后者,1982 年以來幾乎每年都出現國際收支赤字。
2017 年,美國對令人咋舌的 102 個國家存在著貿易赤字。
• 儲蓄短缺的美國經濟的多邊對外貿易赤字,為也許是特朗普政府所犯下的最嚴重的政策錯誤,即轉向保護主義創造了條件。
筆者認為,中國簡直就是美國的鏡子:中國消費太低、儲蓄太多。
•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中央情報局 2015 年度《世界概況》稱,卡塔爾、科威特和中國大陸在收入儲蓄排行榜上位居前三甲。
卡塔爾、科威特都是產油國,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中國的儲蓄率實際是世界第一。
出路是,要么減少美國人的消費,要么增加中國人的消費。
顯然后者是增量,是痛苦較少的出路。
目前中國居民消費占 GDP 比重為 39 %,遠低于 60 %的世界平均水平。
這是為什么呢?不是中國居民不想消費,而是因為需要背負“四座大山”而不敢消費、不能消費。
這四座大山是:教育、養老、醫療、住房。
7可見,中美貿易問題的確非常復雜,可能超出了特朗普的理解。
真要解決中美貿易問題,匯率、關稅都是皮毛,也難以奏效,根本出路在于:• 美國少消費、中國多消費• 中國推進市場經濟、法治化的改革,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 中國擴大對外開放力度• 中國降低進口關稅
下一篇:2018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實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拼多多爆紅后,阿里終于出手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