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雙馬輪流做首富,是這幾天最富有戲劇性的事。
然而,比起討論在這場拉力賽里誰又奪回第一的寶座,更值得關注的是,馬云、馬化騰兩大互聯網大佬的前后加入,意味著房地產起家的李嘉誠、王健林時代正在遠去,互聯網對于提高生產力、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意義,被資本市場標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價值,互聯網領跑中國經濟的時代已真正進入深水區。
首富爭奪戰8月7日,隨著騰訊股價持續上漲,馬化騰以約362億美元的財富超越身價356億美元的馬云,成為中國首富。
但馬云只給了馬化騰半天的時間。
福布斯實時數據顯示,8月8日中午,馬云就以個人財富364億美元反超馬化騰,重新奪回首富之位。
實際上,這兩位互聯網大佬之間不只是首富之爭,其掌管的阿里巴巴和騰訊,在誰是中國市值最高公司的賽道上,也是你追我趕。
二人的財富增長,也主要源于這兩家公司股價的水漲船高。
2015年、2016年以及今年截至8月10日,騰訊股價漲幅分別為35.6%、24.4%和65.3%,一直保持穩步增長態勢,今年增長勢頭尤甚,目前已越過300港元高位。
2014年,騰訊在高位時將股票“一拆五”,股價從500港元變成100,而三年過去,價格已經翻了兩番。
或許重回500,并非遙不可及。
登陸紐交所不到三年的阿里巴巴,熬過了前兩年的低迷,終于開始發力,今年以來截至8月10日,其股價漲幅達72.9%。
就在馬云奪回首富頭銜當日,阿里巴巴市值同時邁過了4000億美元門檻,而這離其市值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僅僅過去了兩個多月。
更富有戲劇性的是,8月9日,騰訊又奮起直追,同樣沖進4000億美元陣營。
目前,第一之間的爭奪一直在阿里巴巴和騰訊之間展開,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中國石油和中國移動三大國字巨頭,一時間或許難以超越。
而雙馬此番的首富爭奪戰,正值地產大佬李嘉誠、王健林拋售資產之際,時間點上的重合讓背后的意義更加耐人尋味。
華爾街為科技股狂,中概股受益隨著股價一路高歌猛進,阿里和騰訊都出現在全球市值最高公司TOP10榜單中。
實際上,二者在資本市場的輝煌,除了自身的業績支撐,還離不開華爾街對科技股的厚愛。
在前述TOP10榜單中,互聯網或者說科技公司,早已穩穩地占據了超過半壁江山。
中概股在很大程度上從中受益。
除了阿里和騰訊,在財報業績的推動下,百度、微博、京東、陌陌等公司的股價也持續創出新高。
而被稱為美國科技股四大天王的FANG(Facebook、亞馬遜、Netflix、谷歌),今年以來截至8月10日收盤,都表現亮眼,其中Facebook漲幅最大,達到45.5%。
而就在7月底,世界電商巨頭亞馬遜市值首次突破5000億美元,成為由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微軟組成的“5000億俱樂部”的第四位成員。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似乎都在為科技股瘋狂。
整體來看,美股科技股今年以來持續走強。
衡量新技術行業的納斯達克指數漲幅遠超標普500指數,而標普信息科技指數的漲幅也成為標普500指數中表現最好的一個板塊,超過金融股。
“今年,基金投資科技股的資金規模有望創下15年來最高,并且可能很快會達到全球基金經理管理資產的25%。
”美銀美林的報告指出,投資者對科技股的偏好保持強勁。
泡沫重現?今年7月中旬,標普500科技指數連續第九個交易日走高,一舉越過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前夕的最高點,收于992.29。
十七年前的互聯網泡沫讓人心有余悸。
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掀起了一場以互聯網產業引領的投資熱潮,期間納指狂飆17倍,當時只要名稱中有“”的股票都遭到投資者瘋搶。
2000年,美國進入加息周期,流動性減少,資金大量撤出,一切都隨之化為泡影。
泡沫又要來了嗎?中概股的風頭無倆,是否只是曇花一現?實際上,當前納指早在2015年就突破了泡沫時期的最高點,仍然增長至今;另一方面,與當年的非理性狂歡不同,目前科技股估值約為19.4倍,而在2000年,科技股估值高達73倍。
最重要的是,兩次增長背后,有著完全不同的邏輯。
相比17年前,這一次的增長有兩個特點:第一,科技股公司有業績支撐;第二,這些公司已經真正融入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從宏觀上來看,互聯網時代,科技作為一種生產力,正以幾何級數增長以創造社會財富。
以中國為例,今年互聯網大會上發布報告稱,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2.6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30%。
就微觀而言,以FANG、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并繼續深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從衣食住行的剛性需求,到休閑娛樂、文化教育、理財消費等領域,無所不包。
今年,《財富》世界五百強出爐,騰訊攜手阿里巴巴,共同邁進世界500強的行列。
相比市值,這份榜單對一家公司硬實力和綜合能力的背書更具有說服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互聯網似乎從誕生之日起經歷了大大小小各種泡沫:SNS、團購、電子商務、游戲、視頻網站……就在互聯網創業和投資最瘋狂的2014年和2015年,新的公司以每天2—3家速度成立,另一方面,互聯網公司帶動的融資數額不斷刷新,甚至出現風投搶人的局面。
在中關村創業大街兩側的咖啡館里,隨處可見正在向投資人販賣故事的創業者,夸張的說法是,哪怕你只有一個創意,只要它足夠好,就能讓投資人掏錢。
當時流行的一個段子是,創業大街上一個廣告牌掉下來砸到十個人,九個都是創業者,還有一個是風投。
期間有兩件大事攪動了市場,成為互聯網創業者狂歡的興奮劑。
第一件,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紐約上市,馬云的榮光照亮了無數人的夢想;第二件,2015年兩會期間,“互聯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政策導向真正開啟了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無疑讓創業的門檻降低。
然而與此同時,“資本寒冬”的論調也在狂歡中悄然而至。
2014年,經緯創投張穎發表公開信,提醒旗下投資的公司要開始備足余糧,準備過冬。
寒冬在2015年下半年如約而來。
IT桔子數據顯示,在創業公司數量方面,2016年新成立的公司不到2015年的四分之一;而在資本方面,相較2015年,2016年的獲投企業數量同比下降超過三分之一。
這一輪資本寒冬,或許已經為中國互聯網行業擠掉了一輪泡沫。
事實證明,寒冬以后,互聯網創業與投資領域正在回歸理性。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2016年獲投企業數量雖然銳降,但投資金額卻不減反增。
對于投資人來說,大浪淘沙的環境更有利于幫助自己剔除“身子骨弱”的公司,讓真正優質的公司浮出水面。
跟科技股的強勁漲勢相呼應,互聯網投融資市場于今年也開始回暖。
數據顯示,2017年二季度投融資案例數量和金額雖然遠還未能達到幾年前盛況時的水平,但跟一季度相比,兩個指標都接近翻番。
第四次工業革命美國哲學家愛默生說,在薄薄的冰層上滑冰,唯一不掉進冰窟窿里的秘訣,就是你奔跑的速度要快過它坍塌的速度。
十七年前,美國最大科技公司是微軟、英特爾、IBM等,如今除了微軟,其他幾家巨頭的地位已經被蘋果、Facebook以及谷歌等代替。
實際上,此番上漲的背后,是一個更加深刻的社會命題。
2014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提出“工業4.0”的概念,在世界范圍內,為推動以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無人控制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產生了深遠影響。
而以電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于上個世紀50、60年代開始,如今方興未艾,正是我們所處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當互聯網時代的風口所剩無幾,更加前沿的技術革命正在醞釀和萌芽。
2016年3月,一場世紀人機大戰吸引了全球的眼球。
谷歌研發的阿爾法狗對陣世界頂級圍棋手李世石,以4:1勝出。
而此次人機大戰最深遠的影響是,讓人工智能正式走入大眾的視線。
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企業融資額達92.2億美元,是2012年的5.87倍。
具體到中國市場,2016年涉及人工智能的企業就超過1477家,總計融資27.6億美元。
今年的兩會上,人工智能正式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跟兩年前“互聯網+”的意義仿佛如出一轍。
如今的互聯網巨頭是幸運的,創新基因和技術優勢無疑能讓他們在未來這場新的革命中搶占先機,至少不掉隊。
2016年全球范圍內,科技巨頭在AI上的相關投入已經達到200億到300億美元,相當于一個大型上市公司的市值。
其中,90%用于技術研發和部署,10%用于收購。
Facebook的Bob和Alice、谷歌的阿爾法狗、蘋果siri和微軟小娜,百度的無人駕駛和小度機器人、馬云的無人超市……這些或許才是他們被資本市場看好的根本原因。
是泡沫,還是風險如今,華爾街投行的分析師們手握各種指標,跟當年泡沫破滅前夜進行對比,敲響了對于科技股泡沫的警鐘。
第一個對比是,科技股市盈率已漲至19倍,處于史上最強的“超買”狀態,已超過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
第二個見頂的信號是現金頭寸的低位。
美銀美林表示,目前他們私人客戶賬戶中的現金頭寸已經降低到了歷史低位,投資者幾乎是投入全部身家擁抱市場,這就意味著將來他們還想追加投資,也將難以為繼。
實際上,華爾街的警告已經發生了作用。
在截至7月28日的五個交易日中,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QQQ(PowerShares QQQ Trust Series 1)的資金流出量達到了37億美元,創下自2007年11月初以來的最高水平。
泡沫論年年有,在股市中,最終只有極少數人能全身而退。
然而,不管泡沫是否存在,風險都是值得警惕的。
有數據顯示,五大科技股對美股影響太大,貢獻了標普40%的漲幅、納指55%的漲幅。
這種集中的后果就是,第一張多米諾骨牌一旦倒下,一損則俱損。
此外,針對在線隱私和消費者數據收集方式的新規,反壟斷法規的影響和干涉,以及隨著科技公司涉足多個行業導致的惡性競爭加劇等,這些才是擺在互聯網巨頭面前的更加現實的關卡。
在國內,以上風險已經開始引發警醒。
例如支付寶做征信一直面臨在收集用戶信息方面合法性的質疑,例如滴滴和快的合并時關于行業壟斷的討論。
法律的完善,必須趕上新技術、新事物前進的速度。
此外,新技術的發展引發的倫理思考,也將成為人們對科技股公司價值判斷維度中的一個不確定因素。
今年5月,阿爾法狗再次戰勝世界圍棋冠軍柯潔。
除了感受到科技的偉大,在評論區有一個聲音說,“人類圍棋智慧宮殿已被攻陷,為什么我隱約感覺有點悲傷”。
下一篇:陌陌第二季財報:直播營收再創新高 月活用戶逼近一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孫宏斌當選董事長 關于賈躍亭沒有確切消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