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起點創業營是一家“孵化器+創投基金”的機構天使,由著名天使投資人查立先生創辦,開張近一年來,起點創業營吸取各國孵化器的精髓,并根據國內的創業環境力求創新,做得風生水起,到目前為止,已經有60多家創業企業入駐,并舉辦過上百場“創業公開課”等創業活動,在創業者當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
兩年前,ChinaVenture曾經連載過起點創業營創始合伙人查立膾炙人口的創業專著《給你一個億,你能干什么?》,蛇年之初,我們有機會再次獨家采訪查立先生,首次詳解起點創業營的商業模式,暢談對當前中國的早期創業和天使投資的觀點和看法。
ChinaVenture:起點創業營2011年12月發起成立,事實上當時已經是整個PE/VC投資行業進入寒冬的轉折期了,選擇在那樣的時間點創辦起點創業營,到底基于什么樣的考慮,讓您和薛村禾先生一拍即合?查立:我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時間是相處在早期的創業者們當中,對于他們的處境深有體驗,所謂資本市場的“寒冬期”,說實話我從來都是知覺麻木的。
因為中國缺乏硅谷那種天使投資的豐沃土壤,早期的創業項目從來都處在資本的冰天雪地之中,初創企業像Pre IPO項目那樣被投資人大紅大熱地追搶現象從未發生過,創業在早期總歸是寒冬。
不過我堅信,早期的創業投資是“抗周期性”的,因為創業公司在這個階段的價值聚集最為迅速,未來具有良好發展的企業,都是在這個階段打下基礎而厚積薄發的。
我和軟銀中國的薛總曾經在2000年合作過一個孵化器,當時叫“Idea Factory”,積累了不少第一手的經驗,但是成功是無法復制的,所以起點創業營對于我來說又是一個新的起點。
今天的創業環境與十年前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決定搭建一個聚集創業者和天使投資人的平臺,用系統的和Proactive的方法來促成更多優秀創業項目并對它們進行投資。
眾所周知,國外最優秀的創業企業,比如蘋果、谷歌、Facebook中都有天使投資人在創業早期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我相信,天使投資人是創業投資的排頭兵,他們正在成為中國創業投資中最寶貴的中堅力量。
ChinaVenture:事實上,自創新工場成立后,孵化器概念在國內開始風生水起,很多天使投資人抱團成立各種各樣的孵化機構,您從早年便行走于硅谷,您覺得,與國外的孵化機構相比,國內孵化機構有什么樣的不足之處?查立:國外孵化器和國內的相比,設施大多比較簡陋,中國的孵化器很多在高新園區大樓里,裝修設計很酷很炫,設備一流,在硬件方面我們總是輕而易舉地讓老外們刮目相看;其次是國內的孵化器都和政府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它們不少拿政府的優惠政策和補貼,主要的服務是幫助創業團隊辦理工商注冊之類,這些事情對于國外孵化器來說都是沒有的,在國外注冊公司很簡單,根本無需有人幫忙,而恰恰在這一點上,就能看出國內的創業環境其實很嚴峻,政府對民營經濟的控制和監管太多太細太繁瑣了,連注冊一家公司都要折騰上數月半年,創業路上處處是多年積淀下來的官僚障礙;第三是國外的孵化器做的事情比較單純,專注在幫助創業者打造產品,找客戶、找投資,一些優秀的孵化器里聚集了大批成功的創業者和天使投資人,人數甚至超過了創業團隊數量……國內的孵化器大概有三種類型:一類是政府辦的,我是個亞當斯密的原教主義者,不贊同政府參與和干預任何商業活動,政府用納稅人的錢來扶植和補貼一些項目,且不說是否專業,本質是不公平的;第二類是房地產開發商們辦,他們在幾十萬或上百萬平米的物業中拿出點空間做孵化器,一來有利于宣傳,二來順便還可以再額外獲得政府補貼,而孵化器并非他們的主營業務;第三類是一些熱衷于創業的天使投資人們辦的,這些才是真正的孵化器,但是數量非常有限。
我認為中國比美國更需要創業孵化器,美國人的“車庫創業”是他們文化的一部分,很多年輕人愿意選擇去創業車庫工作,因為蘋果、谷歌都誕生在這樣的環境里。
而在中國,創業公司沒有個像樣的辦公室連招聘員工都困難,入駐起點創業營的好幾個團隊原來都在商住兩用樓里,他們告訴我有些求職者進了公司所在的小區,打電話上來核實了地址,結果等半天也不見求職者按門鈴,回電話去問才知道求職者得知公司在商住兩用樓里辦公,連面試也不屑一顧就離開了,在中國創業公司不受青睞,大部分人向往穩定的大公司。
我們為創業者提供了一流的軟硬件設施,入駐了起點創業營之后,這樣的辦公環境和形象能夠使得創業團隊在招聘員工時不再遇到上述的窘況;當然,起點創業營更是創業者們聚合、演練、交流、學習、抱團、競賽的平臺,對于入駐的創業CEO們來說,創業營更像是個淬火的鍛燒爐。
ChinaVenture:事實上,國外最成功孵化器、創業界常春藤聯盟的Y Combinator最近開始收縮,孵化數量驟減,項目投資額目標也從15萬美元減到8萬美元,這是否說明孵化器的寒冬來臨了?查立:Y Combinator最近縮小在每個項目上的投資額度,這是他們在優化自己的投資模式,并不預示美國的孵化器要過冬。
YC經過幾輪投資實踐后,覺得過去他們在每個早期孵化項目上投資15萬元過于奢侈,給太多錢反而有害早期創業項目,所以最近他們做了一些修正,把每個項目的投資額度減少到了8萬元。
美國是一個徹底開放的市場經濟,市場的無形之手在調控需求,近年來美國各地孵化器還是層出不盡,各有特色,他們不太強調相互學習和借鑒,所以不大可能會形成一股風潮和相互雷同的現象。
ChinaVenture:與國內同行相比,您覺得我們起點創業營在創業孵化方面有什么樣的獨特之處?查立:首先申明一下,我對于“孵化器”、“創業導師”這樣的字眼比較感冒,盡管總是被貼上這樣的標簽,但我還是愿意相信真正的創業者是無法在溫室里培養出來的,所謂的孵化器只是給創業者多了一些經歷,起到催化的作用,而“創業導師”的說法也未免有些自我標榜,創業很難按照某個“導師”的指點,順利交出成功的答卷。
在起點創業營,我們喜歡用“創業教練”的叫法,就像運動員參加體育比賽去奪冠,離不開平時教練員日曬雨淋的集訓和陪練,比賽場上遇到緊張關頭教練要叫暫停,及時幫助運動員們調整戰術、鼓舞士氣、補給飲料、替換隊員,重新上場再戰……在起點創業營里,我們十分重視創業教練的這重身份及其作用。
還有,我們并不強調起點創業營的硬件設施,雖然我們的硬件也很不錯,但這不是核心競爭力,我們更注重創業者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軟的”東西——我們對創業者的增值服務,簡單地說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幫助他們優化商業模式,找到他們應該聚焦的地方,第二是幫助他們完成產品的初步開發,確保每個團隊都把用戶體驗和解決用戶問題作為產品開發的核心,第三是幫助他們找到天使用戶和天使投資人,我們努力用積極的方法去縮小創業和投資的風險,而不是被動的或躲避式的。
ChinaVenture:您一直都在強調,起點創業營不是孵化器,是兵營,孵化器是溫室里培育花朵,兵營是沙場里培養戰士,我們是如何給創業者一種“兵營”的感覺的?起點創業營這個兵營里,都有哪些“魔鬼式訓練”?查立:是的,起點創業營更像是兵營。
具體的說,我們對創業公司的成長做了一些量化的刻度,強化對創始人的培訓。
初創團隊剛入駐起點創業營時可能僅僅只有一兩個工位,但我們要求他們在三個月以后就能夠搬入大約可以容納10人左右的相對獨立空間,不然的話就會被淘汰;一個團隊在10人的空間里只能待上最多12個月,成長快的團隊會要搬入更大的辦公空間,否則也會面臨被淘汰;當然,團隊規模擴張的指標是表面的,與其成長相對應的是我們內部的強化訓練,包括我們的教練值班和陪練計劃、CEO的創業必修課程體系、創業團隊Peer to Peer的頭腦風暴、投資經理一對一的跟蹤等等,起點的創業訓練和商學院MBA的課程不一樣,是專門為創業者定制的;最后,我們要求創業團隊在最短的時間內賺到錢或者融到錢,這是最重要的業績指標。
入駐了起點創業營,大家開始在一條時間軸上和自己競爭,壓力很大,每天都需要突破極限,我們提倡團隊快速試錯,鼓勵對商業模式的拷問和質疑,這樣的氛圍并非所有的團隊都能夠適應,中途退出或被淘汰的都有。
起點的模式并不一定適合所有人,而是在尋找和篩選與我們志同道合的創業者。
ChinaVenture:“創業預備役”是我們新推出的一個計劃,能否介紹一下您推出這個計劃的最初想法?查立:創業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非常糾結的事情,我們的教育制度培養出來的人不善于創新,不敢冒險,社會價值體系引導年輕人寧可去考公務員也不創業;甚至連我們有很多VC都認為創業需要積累大量經驗和資源,說得比較形象些就是不到你七老八十的時候去創業是不靠譜的。
我們相信創業是沒有年齡和經驗限制的,越年輕的團隊,越像初生牛犢不怕虎,而創業的生存技能,都是在實戰中學習和練就的,起點創業營提供的就是一種濃縮了的實戰氛圍。
“創業預備役”就是起點創業營針對剛剛上路或正準備上路的創業者所設計的濃縮性創業培訓計劃,我們會在每季度組織一次,重點是創業生存的強化實訓,要求所有入駐團隊必須辭職全職創業,在為期三個月的訓練中完成三項任務:優化商業模式;完成產品雛形;組建核心團隊;三個月集訓的最后一天是Launch Day,我們會邀請一大批VC和天使投資人前來聽取創業團隊的演示,優秀項目即能獲得天使投資。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在過程中會有項目之間出現裂變,重新組合產生新的項目,目前我們已經收到了來自國內外幾百支團隊的報名申請,我們最后會挑選30支團隊在新年后來參加這一期的“創業預備役”。
ChinaVenture:“通過魔鬼式集訓和打磨,最終發掘優秀的創業項目并投資。
”能否詳細介紹一下創業預備役這種魔鬼式集訓過程?和普通的孵化器的培訓有什么不同?查立:這個問題我在前面已經有所提及,這里再補充兩點:一、早期的創業項目像一塊塊頑石,很難被投資人認可,鑒于此,我們對優秀創業項目設計了一些具體可量化的指標,幫助創業者去沖破極限達到這些指標,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使得自己的項目變成investable,進而獲得天使投資的青睞;二、創業團隊在入營“創業預備役”的時候,我們并不允諾一定會投資,預備役結束時我們也不保證每支團隊都會獲得投資,我們更樂于和其他投資人一起來投資其中優秀的項目,這也是為了確保“創業預備役”的優秀項目具有第三方認可的價值。
起點創業營既是一家公益的創業訓練營,也是一家機構天使投資基金,我們相信孵化器不能以追求利益為導向,但是投資基金是必須的,這兩者組合形成了相互博弈、相互促進的太極式的和諧,這就是我們最核心的模式。
ChinaVenture:創業預備役認為,商業模式、產品設計、財務預測、股權融資等是創業者最容易陷入的“死亡陷阱”,如果您把自己當做一個創業者去看,這幾個方面為何成了死亡陷阱,他們需要用怎樣的方式才能走出這幾個“死亡陷阱”?查立: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從來不把自己看成是一個純粹的投資人,而把自己看成是創業者中的一員老兵。
我創業時經歷過許多死亡陷阱,我樂意和創業者分享,所以與創業者們很有共同語言。
創業者人人都有強烈個性和主見,走上創業道路,信心和意志對他們來說都不是問題,但這并不等于他們都能看清自己的道路,確保成功,創業道路上有許多誤區和盲區,一旦創業者不能作出正確的選擇和決定,代價常常是致命的。
我們相信,優秀創業公司的基因在其創業之初就已經奠定了,有些是思想方法上的,還有的是創業技能方面的。
我們努力幫助創業者在初創階段就弄清楚什么是他們真正的商業模式,因為商業模式決定一個創業項目的基本命運,如果不清晰,那這個項目一定是耗時耗錢耗精力的;有了一個靠譜的商業模式,產品就是商業模式的載體,一個好產品的背后就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但是好的商業模式并不能自然產生好產品,于是團隊打磨產品更是一門精深的學問,它比商業模式更重要,難度更大。
還有,早期創業公司不能忽視財務預測,說到底就是創業CEO一定要保證公司有不斷壯大的現金流,但財務知識是大部分早期創業者的軟肋,在這一點上,我們鼓勵和幫助早期的創業項目通過融資,引入具有附加值的靠譜投資人,他們的參與會使公司很快豐滿起來,從而走出死之亡谷,踏上正道。
ChinaVenture:“找準方向、打到痛處、野蠻生長、志在必勝”,能否闡釋一下這樣一個漸進的過程?查立:創業的1%是理想,99%是拼命實干。
每當創業者開始滔滔不絕講述未來的宏圖和夢想,我的腦子就會爆炸。
早期的創業團隊能否迅速發展起來,取決于團隊能否找到自己項目的穴位,在要穴上發力,事倍功半,不然很快就會把有限的資源耗盡,導致失敗。
我喜歡和創業者們直話直說,少勵志,多質疑,盡快幫他們找準自己的真正的商業模式,把主要的精力和資源聚焦在關鍵點上,一個靠譜的初創團隊應該是:一. 專注只做一件事情,focus、focus、focus;二. 從小入手,盡快做出產品來;三. 快速試錯,找到付費用戶,尤其互聯網創業者要切忌陶醉在免費用戶數上,只有當有人愿意付費了,才可以說找到了真正的商業模式;四. 迅速規?;纬煽蛻舯趬?,小公司防范不了騰訊,只有產品能粘住客戶;五. 創業不需多講概念,賺錢是硬道理,能夠不做壞事又能野蠻賺錢的創業公司,必定能夠走得很遠。
總之,發力在這些穴位上,步步為營,早期的創業公司其實沒啥風險。
ChinaVenture:您對起點創業營的未來期待是什么?查立:一句話,匯聚更多創業團隊和創業教練,發現和投資到更多優秀的創業項目。
下一篇:“6人游”獲千萬美元B輪投資 華創資本領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什么科技創新活躍,投資的VC卻大多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