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隨著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緊接著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實施“鄉村振興”作了全面戰略部署,中國鄉村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圍繞“鄉村振興”,各級政府部門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農村全面進步、農業全面升級、農民全面發展,從而給農村經濟發展帶來許多全新機會,同時也催生了更多創業機遇。
2018年11月,農業部披露相關數據,中國返鄉創業人員已經高達740萬人,這些人包括農民工、大學生、退役軍人和科技人員。
在中國,一場轟轟烈烈的“返鄉創業”浪潮由此興起。
張正群,這位來自重慶的80后“辣妹子”,正是中國百萬返鄉創業的青年之一。
7年前,她不顧親人朋友的反對,不畏鄉村環境的艱辛,毅然跑到重慶鄉村的大山里養雞;7年間,她篳路藍縷,從“門外漢”自學成養殖專家,獨創的“中藥雞”年銷上千萬元,并且帶動周邊農戶走向富裕。
張正群在養殖基地作為中國鄉村創業者的縮影,張正群用自己的努力證明了,在普惠金融服務支持下,三農創業無論多難也能成功。
返鄉創業,只為良知張正群出生于重慶市永川區紅爐鎮的一個山村,自幼家庭清貧,初中畢業后便去了大城市闖蕩。
白手起家,憑借重慶人吃苦耐勞、耿直豪爽的性格,張正群在建材行業用了近十年打拼出一片天地,不到30歲就擁有千萬身家。
然而,2012年她卻突然做出了一個令周圍人吃驚的決定——放下生意,返鄉創業!其實,做出“返鄉創業”的決定,并非張正群一時興起,早在2008年就已經在她心里埋下了種子。
2008年,中國爆發了震驚全國的三聚氰胺奶制品污染事件,而張正群的女兒此前正在吃三鹿奶粉,這件事讓她既震驚又憤怒。
那段時間,她反復失眠,一方面擔心女兒的健康會不會受影響,另一方面更憂慮其他食物的食品安全。
“那個時候我就在想,農產品要保證安全,源頭企業一定要有良知。
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做一家有良知的農產品生產企業,讓全國的家庭都能吃上放心的食物!”介于當時女兒還小,生意也不穩定,這個念頭張正群在心里藏了四年,直到2012年她覺得時機成熟,才讓這顆“種子”破土而出。
對于許多農村創業者而言,資金是項目啟動的第一個攔路虎。
但是對于張正群來說卻并非難事,因為這是她的第二次創業,“自己投資自己”。
于是,張正群帶著300多萬啟動資金,在老家一山之隔的青峰鎮牌坊壩村流轉了100多畝山坡,成立了永川態聚家禽養殖股份合作社,開始了土雞養殖。
養殖基地從建材行業跨行到養殖業并非易事。
由于堅持“良知”,她拒絕喂養添加了各類抗生素的“飼料雞”,而是選擇用純糧食喂雞。
這樣一來,張正群家的雞比起同行業的飼料雞抵抗力差不少,2013年禽流感來襲,即將出欄的兩萬只雞損失慘重,導致直接虧損三十多萬。
“難道不喂抗生素就養不成雞?”那段時間,張正群暫停了養殖場,四處尋找解決辦法。
在一次西南大學教授的講座上,她聽到可以用中藥喂養來提高雞肉的品質,于是她咬了咬牙,決定背水一戰、放手一搏。
2013年4月,張正群邀請了西南大學的教授作為技術顧問,用200只土雞進行實驗,以人參、山楂、當歸等30多味中藥以1:20的比例添加雜糧作為主食,以昆蟲及菜葉為輔進行喂養。
此外,她還將過去的圈養改為竹林下散養,并且嚴格控制出欄時間。
“花園式”雞舍半年過后,張正群將“中藥雞”送往權威機構進行檢測,結果表明,中藥雞抵抗力大幅增強,抗生素、藥物殘留幾乎為零,脂肪含量是普通土雞的三分之一,而蛋白質和鈣卻高出三分之一。
在越來越講求食物品質的當下,張正群的“中藥雞”以高鈣、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迅速打開市場,受到熱烈歡迎。
“中藥雞”火了,張正群卻沒有因此松了一口氣,因為在她看來這只是剛剛跨出第一步。
產業升級,資金受困鄉村振興,靠的是鄉村產業升級,對于創業者來說,必須打開思路、以產業思維去規劃未來,而不是單純著眼于具體項目,否則無論是從企業規模到幫扶范圍再到成長空間,都難以實現大的發展。
彼時,“中藥雞”養殖技術成熟之后,張正群通過合作社將雞苗提供給農戶,無償提供技術支持,待到出欄期以高于市場批發價收購。
這種合作模式不僅可以讓當地農村婦女、富余勞動力就近務工、增加收入,同時也解決了合作社需要大量熟練勞動力的需求。
但是,幫扶脫貧不是義務慈善,需要企業和幫扶對象雙方受益才能夠長久。
養殖業本身利潤率不高,張正群又以高于市場批發價向當地合作農戶收購,這就更加削薄了利潤;與此同時,如果僅是面向市場零售,需求量不穩定,不僅難以擴大合作農戶的規模,而且增加了企業自身壓貨的風險。
如何實現企業和幫扶對象雙贏?張正群早有規劃——“第一產業成熟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必須迅速跟上,才能帶活企業、鄉村和整個市場!”國務院也從國家層面多次發布相關文件,明確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
2018年,張正群開始籌劃發力第二產業,推出以“中藥雞”為主要原材料的深加工產品“自熱方便雞湯”,主打上班族白領市場。
但是當她解決完技術、生產、包裝、品牌等系列問題準備啟動時,卻突然發現了一個嚴峻問題——資金不足。
對于鄉村創業者而言,資金問題向來是制約項目發展的重要難題,從啟動開始貫穿整個生命周期。
張正群因為自身有一定實力,因此在項目啟動期和發展期沒有遇到資金瓶頸。
可是農村創業周期長、回報慢,從2012年創立項目開始,張正群沒有從企業拿回一分錢,把每年所有的盈利全部投入企業的再發展。
此外,資金的壓力不僅來自于第二產業的籌備,由于企業要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過渡,第一產業的現金流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張正群拿出企業和家里所有的可用資金后,算了一下,還差一百萬左右的資金缺口,這讓張正群犯了難。
由于項目一直處于投入狀態,張正群身邊的親戚朋友擔心風險不愿意借大錢,她就只好去當地的銀行和相關金融機構貸款。
但是,因為養殖場采取了農戶承包責任制,相當于大部分資產是分散到了農戶家,企業可用于抵押的資產根本無法貸出一百萬。
“那段時間,跑了不少路,求了不少人,可就是貸不到錢。
”金融疏浚,普惠三農張正群碰到的難題不是個例。
“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三農信貸向來是我國金融體系的薄弱環節,融資問題一直是制約“三農”發展的重要瓶頸。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曾指出,我國“三農”金融缺口超過3萬億元,目前農村只有27%的農戶能從正規渠道獲得貸款,40%以上有金融需求的農戶難以獲得貸款。
為了解決“張正群式”的需求,為了能夠切實實踐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平安普惠于2017年起,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及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合作,陸續在內蒙古、貴州、黑龍江、重慶、安徽等地,向鄉村創業者提供免息貸款和創業能力建設服務。
張正群獲得“平安普惠公益基金”撥付的100萬元免息創業貸款。
據了解,作為國內普惠金融機構的代表,2005年以來,平安普惠已累計為以小微、個體工商戶為主的1000萬普惠金融人群提供借款服務。
其中約70%未從銀行獲得消費類或經營類貸款。
其業務遍布全國310個城市,三線及以下城市覆蓋率達93%。
根據張正群介紹,在平安普惠幫助下,不僅及時解決了資金困境,還為企業帶來了技術支持、媒體宣傳等額外資源。
在張正群的經營下,中藥山雞、茶香雞商標在永川及重慶主城小有名氣,深受消費者青睞并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合作社被永川區評為科普示范基地,重慶市級示范合作社,國家級示范合作社,全國巾幗示范基地,田間學校科技示范基地。
張正群按照張正群的預估,隨著第二產業項目的實施,將輻射帶動周邊農戶50戶以上、200 余人,每年戶均增收3萬余元,人均增收5000 元以上。
免息貸款幫助到了部分農村創業群體,但必須指出的是,三農融資難的核心在于:流動性傳導至三農人群的有效渠道長期沒有建立起來。
公益行為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三農融資需要明確合適、合理、合乎發展邏輯的普惠金融商業模式來保駕護航。
為了探索商業可持續模式,服務更廣泛的三農人群。
2018年,平安普惠開始與長期服務三農的農業基層服務機構合作,充分發揮它們長期服務農村基層的優勢,更廣泛、更深入地為三農人群服務。
目前,和重慶當地專業機構合作的低息三農貸款產品已經落地,2019年將在全國全面推廣。
借助業務模式的創新,平安普惠為張正群們提供普惠借貸支持,讓他們的創業發展擁有“最初的火種”,讓這群“鄉村能人”能安得下心、穩得住腳、干得成事,幫助鄉村擁有“造血”功能。
下一篇:又一巨頭被時代拋棄:五年暴跌近千億,賤賣100多個品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他5000元闖天下,做到3000億,拿出130億做慈善,卻只有小學文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