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創業似乎是相對公平的競爭,所有人站在同一跑道起跑。
名校學歷,名企背景,顏值高,會講故事打情懷牌,都是加分項。
但如果你出身平凡甚至寒微,學歷普通,長相平凡,幾乎一無所有,在這場颶風之中,你能得到什么呢?轟轟烈烈的創業潮,對于普通人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我懷疑跟創業所有的資源分配游戲一樣,它們不過是一場美好幻覺。
1 · 釗海濤 認識釗海濤完全是個意外。
我跟朋友玩,瞎聊,他在創業,做「煎餅機器人」,為即將開張的新店焦慮不已,唯一的安慰是「店長挺靠譜的」。
「哎呀,說起來,他太神奇了。
」朋友突然感嘆到。
后來就介紹店長釗海濤給我認識了。
一聊,釗海濤在28歲這年決心加入一家煎餅公司,「我心想,他們拒絕我30次,我才放棄。
結果到第7次,就成了。
」 他出生于河南農村,幼時體弱,人也內向,從不出門玩,村里人不認得他。
周末放假,鄰居見他回來,會告訴他媽媽,你們家來客了。
全指望考大學改變命運,釗海濤高中苦學,高考考得不錯,老師勸他報考某中專。
家人都不懂怎么填志愿,老師說的肯定對。
入學后才知道,那所中專給錢就能讀,老師推薦學生過去,有5000塊錢提成。
學的建筑,畢業后在工地找活兒。
吃住極差,3個月發一次工資,工人經常打架。
他負責放線:把拳頭粗的電纜線扯開,埋在地下。
得在3米深的坑里跳上跳下,他很快得了腰椎間盤突出。
夜里看守鋼筋,簽收條上寫的1萬根,次日早上一數,只剩一半了。
工頭面不改色,叫他把鋼筋發下去,澆混凝土。
他發現施工圖都沒批下來,項目經理對建筑一竅不通,項目完工時,卻有地方大員來剪彩。
他感到恐懼,「房子早晚要出事,太壞良心了。
」而且,「責任書簽了我的名」。
一次放線時,他跟著中專同學爬上高樓,沒保護措施。
同學一轉身,突然從他身旁滑倒、跌落,當場死亡。
他辭了職,回老家,再不想去城里打工。
不知道該干嘛,村里人天天問,你啥時候走——在農村,年輕人不進城打工,就是沒出息,好吃懶做。
他決心找一份「不壞良心」的工作,極偶然的,看到現在的老板吳一黎在天津衛視錄節目。
「我就尋思,他這個人挺好的,我就想來。
」坐在國貿一期的茶餐廳里,他向我這樣解釋「被拒7次,仍想來食好運」的原因。
「就因為他(吳一黎)上過電視嗎?」我沒被說服。
見面前,我曾翻釗海濤的朋友圈,他會在朋友圈分享對《穹頂之下》和《變形記》的思考,不像是偏執又輕信的人。
「也不是,我就看介紹,說他(吳一黎)是清華畢業的,清華啥地方呀?我小時候吧,覺得清華跟天堂似的,就想,他肯定不會騙我,也不會做壞事。
」 我一下子覺得說不出說話來,不知道該難過還是慶幸——難過他的遭遇,慶幸他仍愿意相信,慶幸有不同于建筑工地的工作,給他安慰和希望。
他從河南來北京,不會攤煎餅,連在飯店端盤子的經驗都沒有,吳一黎本想拒絕他。
他卻并不氣餒,說給他一點時間,他能學會。
他記得剛來北京時,在豐臺一個小攤,吃過挺好吃的煎餅,就去找那個小攤,居然還在。
不知道該怎么開口,他就愣愣的給老師傅打下手,幫著搬面、推小車。
老師傅見他心誠,鼓勵他說,只要攤個20斤面,是個人都會了。
教他怎么攤面,才脆、不糊。
學會攤煎餅,去面試,起初一見人圍著就緊張,全失敗了,試了幾次,吳一黎讓他入職了。
還是辛苦,餐飲是個苦活兒,飯點時一站得兩三個小時。
但他慶幸:不用再擠地下室,不用擔心衣物發霉,公司給租了體面的小公寓,可以步行上班;每月有正規培訓,學餐飲經驗、服務禮儀,老板還買了《海底撈你學不會》之類的書,組織大家一起學。
他在手機上下了管理類的電子書,睡前讀一點。
同事里有單親媽媽,有在地鐵口擺過小攤,擅長跟城管打游擊的年輕女生,都很和善,不再像工地那樣彼此防著。
他還是害羞,有學習感悟,覺得店里哪兒得改進,不好意思講,就寫紙片上,拍下來,晚上發給老板看。
公司研發了「煎餅機器人」,可以把人臉打印在煎餅上。
他一操作,覺得新奇,晚上就畫個笑臉,拍給老板看。
還特意給家人打電話,講這事有多神奇。
釗海濤信奉簡單信條,他給我一條條講自己看重的事兒:「做餅的時候,連著做,就不用洗手,要是隔了會兒再做,就必須得洗手,戴新手套。
拖地的時候,拖把先洗,擰干凈,再拖地……」 他剛被升職,負責望京商場的一個大店。
2 · 李恒 還沒見過李恒,我就知道他是微信群里的捧場王,誰發言他都積極回復,發個「點贊」之類的表情,朋友圈更新也勤,還會分享些讀書心得,感覺文青氣挺重的。
真正熟悉是一次大會后,我們乘一輛大巴回京。
中午,太陽曬得車皮發燙,車里悶熱,其他人都昏昏欲睡。
他卻像打了雞血,躲在最后面,壓低聲音打電話招人,說到激動處,聲音大起來。
我轉頭瞥他,他不好意思了,連連點頭道歉。
我見他胖乎乎的,臉和肚子都圓,人看著也憨,不像是公司估值已經數億的CEO,也不像希望發唱片,會唱搖滾、彈吉他的文青,倒像是個賣豬肉的,或者大雜院里會幫鄰居抬煤氣瓶的小哥。
我倆開始瞎聊,聊到他公司有什么可宣傳的點,「音樂人的餃子?有情懷的餃子?」他半開玩笑的說,「沒其他的,就是好吃。
什么互聯網思維,都是扯淡。
」 我才知道,他的公司是做手工水餃的。
我,呃……那我有空去吃。
去他店里吃過幾次餃子才知道,他高中就辦培訓班教人彈吉他,本科時做網站,幫寫代碼的同學拉活兒,幾經起落,虧得一塌糊涂。
創業考慮過好多方向,最后決定做餃子。
他判斷手工水餃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工人的工資成本遠高于物流成本。
在北京雇人包餃子,月薪少說得3800起。
他于是查河北省GDP數據落后的地區,挨個找當地政府談判。
最后選定一個因環保治理小工廠基本倒閉,沒有其他產業,失業率奇高的地級市。
談判時,他把工人底薪主動加高了300塊錢,還有些其他福利,比市里其他廠的工資都高。
「你不做資本家啦?」我跟他開玩笑。
他卻一本正經地解釋,錢還得漲,免得工人流動率太高,餃子品質沒法保證。
而且,「我也是過過苦日子的,想讓他們收入高點。
」 3 · 陳雪 陳雪是我的好朋友,我倆幼時一起在鎮上長大。
她16歲開始工作,跟其他小小年紀就開始打工的小鎮女生一樣,做美發、美容、美甲之類算是「一門技術」的工作,最大的愿望,是有一家屬于自己的美甲店。
16歲時的月薪是1500塊。
23歲,也就是現在,月薪是2700塊。
她與3個女生擠在月租900塊的舊房子里,睡前得把衣服封裝在塑料袋里,免得老鼠把衣服叼走。
回成都時,我去她店里找她玩。
那家店位于成都市最繁華地段一家新商場的地下二層,不足5平米的小鋪面。
地下商場像個小迷宮,我好不容易找到地兒,她正在給人做腳趾甲。
客人躺在大椅子上,她坐小板凳,俯身,幾乎貼到地面,握著客人的腳趾,給她涂指甲油,乍一看像是在給她洗腳。
那客人腳臟,她卻毫不介意,表情認真得有點戰戰兢兢的意味。
我想起中學時我們常圍著操場一圈圈地騎自行車,自在又快樂,毫不懷疑我們會前程似錦會有體面尊嚴的生活……我知道勞動最光榮她是在憑自己本事賺錢工作沒有高低貴賤,都沒用,我轉身就哭了。
怕她看見,我擦干眼淚,在商場轉了幾圈,才若無其事地去找她。
等她下班,我倆一起吃冷鍋串串,互相打氣,說要快快賺到錢,讓她可以開家自己的店。
我說我存夠錢就做你的天使投資人,她說你想得美我才不跟你合開公司。
曾有美甲類的創業公司入駐成都,我挺激動,叫她趕緊加入,沒想到那家公司很快垮了。
在北京跟那些不到25歲就身家過億的朋友玩的時候,一些瞬間,我會想到陳雪。
想如果出身平凡甚至寒微,沒有名校學歷、名企背景,轟轟烈烈的創業巨浪,以及各種看似誘人的機會,對他們而言,又有什么意義呢? 他們仍舊處于食物鏈的底端,在創業公司講訴的那些激動人心的故事里,他們要么被遺忘,要么永遠是「窮苦、愚昧、被拯救」的:我司研究出更好的商業模式,整合了產業鏈,讓窮苦的農民/家政工/大山里的某某賺到錢了;我司擅長搞「屌絲經濟」,專門賺18線小城市鄉村非主流的錢,他們人傻錢多愛亂買;我的產品有監督/定位/遠程遙控功能,你家月嫂再不敢克扣菜錢瞎漲價了…… 釗海濤幾經輾轉才在一家創業公司升職為店長;李恒的水餃店發展迅猛,他還是自慚「跟高大上的項目沒得比」;陳雪,我必須誠實的說,我不知道她什么時候才能有一家自己的美甲店。
哪怕他們同樣正直、善良,為了夢想和有尊嚴的生活而奮斗。
這讓我覺得沮喪,在聽過見太多因創業把自己搞得偏激、家庭破碎,甚至一無所有的故事后,我甚至懷疑,讓不適合創業的人有了創業夢,讓人擁有無法實現的希望,是否才是最大的殘忍。
沮喪之后,我意識到,至少,他們有了造夢的機會,和實現夢想的可能性。
釗海濤不用在傳統建筑行業里受氣,有符合他價值觀的新公司給發展空間,李恒被風投和市場肯定,陳雪也在試著用美甲APP接單。
創業巨浪刮來,他們不再是旁觀者,巨浪打濕了他們的衣服,也給了他們上船遠航的可能。
下一篇:為了創業不惜輟學 22歲的日本小伙成功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最慘只剩5000元,現在有340000000用戶,他說”資本寒冬暴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