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蹲在燈桿旁,代明生又在琢磨創新。
在中江,只要說起代明生,人們都不陌生,因為他的路燈桿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大年初八,工人們還沒有正式上班,代明生已出現在辦公室,忙開了。
從最初在絲綢廠打工到后來下崗,再到白手起家創業,今年48歲的代明生已是德陽中江一家年產值上億元企業的總經理。
他說,當年創業最艱辛時都想放棄了,是一幫老伙計的支持讓他挺了過來。
直到現在,代明生還是喜歡沒事時就泡在生產車間,“這樣才能找到感覺,才會有發明創造、創新的沖動。
” 1987年,剛滿19歲的代明生來到中江縣凱江絲綢廠,當上了機修工。
這個踏實肯干的小伙子用5年時間,成長為技術科科長。
可天有不測風云,隨著絲綢廠破產改制,代明生下崗了。
他跟幾個同事在外承包安裝燈桿,看到了市場商機,于是琢磨著自己搞生產。
沒有技術,代明生便到江蘇丹陽一家燈桿廠打工,順便“偷師學藝”。
幾個月后,他回到中江開始創業。
買不起彎曲鋼管的專業設備,他就用土辦法來試驗,最后發現用卷揚機拉彎很實用,且成本只有采用專業設備的十分之一。
有了產品,他們又四處找市場,最終在綿陽安縣秀水鎮賺到了第一桶金——差不多20萬元。
從秀水為起點,他們拿下了周邊鄉鎮的燈桿彎臂業務,并由此一步步拓寬市場,走出省外、走向全國。
如今,代明生的企業年產值已上億,其燈桿產業已發展到第四代。
指著窗外的工地,代明生說,項目建成后,將年產集成式LED模組10萬套、一體化LED節能照明產品10萬套。
代明生說,自己是踩著黃泥巴長大的農民,已習慣了生產車間的生活,“只要不在辦公室,不跑業務,我就到車間和工友們一起燒電焊,琢磨創新的事兒。
” 從機修工到下崗工人,再到年產值上億元的企業家,代明生已實現了“普通人的逆襲”,可他依然喜歡走進生產車間鉆研琢磨,如今公司已取得80多項專利,“在西南地區,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我們的產品。
”他說,只有在生產一線,才能把技術和產品結合起來,摸著電焊機切割機才能找到感覺,才會有發明創造、創新的沖動。
下一篇:18歲創業,19歲成千萬富翁,現在要把公司做成“機車界華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他把“冷笑話”從一個微博號做到了上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