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本文作者為知名網站及網頁游戲公司創始人,此前曾為IT類媒體資深編輯,見證了中國互聯網早期的發展。
在我十年媒體歲月里,遇見的創業成功、失敗的故事和人不勝枚舉。
而W君和Z君的故事一直會浮上腦海,讓我思考。
在.COM泡沫高起的2000年,香港股市有個神話,一個全球商業領袖購買了一個3個字母的域名,然后沒有業務、沒有盈利,就上市成功了。
由于全球商業領袖的號召力,還出現了香港市民排隊申購的盛況。
所以,這個含著金鑰匙出身的網站,成為神一般的存在。
有一天,這家網站的CEO W君出現在我所在的媒體。
來自牛津大學的W君是那時大多數人的偶像,他在鼓吹兩岸三地跨媒體的宏遠思想。
W君來自投資機構,所以這個3個字母的網站,開始大量購買媒體。
W君帥氣、迷人,說話擲地有聲,當然因為有錢,行動起來也無比迅速。
所以,短短幾年之間,他買下了香港,大陸和臺灣的很多媒體,要打造一個二岸三地的跨媒體平臺(平面、露天、網絡)。
如此美好的概念,令人向往,而我有幸被我當時的媒體老板培養,參加了和W君的幾次飯局。
W君當時的預言,大多數在今天看來都已經實現了(不過和他所購買的媒體沒有什么關系),經過W君手購買的媒體多數到現在都邊緣化和非主流了。
W君從2000年開始一系列的收購,讓這個3個字母的網站,股價飆升,透過收購拿到收購媒體的流水業績,繼續刺激股價,完成了這個網站在那幾年的輝煌。
當然這個網站經過分拆上市,再到私有化,已經漸漸的淡出大家的視線。
作為被W君收購的媒體一員,我也目睹了W君收購前承諾的媒體夢想,被一群財務人員強行要求的KPI和所謂的增長加速了衰落。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他所收購的大部分媒體中,十年之后,我終于明白了W君的財技驚人。
一切的故事和收購,是資本市場需要而已。
若干年后,偶然之間和我媒體老板閑聊W君近況,在2005還是2007年間,W君華麗轉身成為投資基金領頭人,開始收購礦山。
相信他已經賺得盆滿缽滿。
Z君是我從事媒體的唯一偶像。
Z君叫詹宏志,幾乎新一代的媒體人士已經很少知道這個人。
但是在1998-2000年,詹宏志是“華人互聯網教父”,對于剛剛接觸互聯網的中國大陸來說,來自臺灣的各種互聯網新鮮事是媒體從業人員不得不學習的一課,而這必須要學習詹宏志的文章。
說起詹宏志,他效力滾石唱片,是羅大佑等歌手的策劃主管,也是《臺灣新浪潮電影宣言》的起草者,和侯孝賢、楊德昌經典名作《悲情城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制片人。
但是在1998年,這個牛人用獨特的出版理念,基本上改變了整個臺灣的媒體市場,從雜志到出版物,他以城邦結構這種人類社會歷史上松散的自制社會結構,塑造了今天全臺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集團。
他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動。
對互聯網的狂熱讓他做了一件當時很轟動的事情:“明日報”在2000年2月15日創刊,員工280人,創刊資本 1.4億元。
詹宏志廣召臺灣媒體人跳槽,在網絡新聞、個人網站或者報臺尚未普及時,刮起一陣旋風。
“明日報”提供比實體報紙更具及時性的即時新聞,獲得很高的點擊率。
發行后幾個月間,股票就從一股10元,在市面私售價飆到一股43元。
《明日報》開辦時號稱記者隨采隨發,每天提供1000條新聞,遠超《中時電子報》和聯合新聞網的600條新聞標準。
實際運作之后,新聞量遠遠達不到這個要求。
為此明日報大肆擴充,維持在280名員工以上,人事費用沉重。
2000年,《明日報》的廣告收入約6000萬元新臺幣,不足支付每個月 3000余萬元的基本費用。
一年虧損更高達3億元。
《明日報》創辦人兼董事長詹宏志于2001年2月21日召開記者會承認失敗,宣布???/p>
后來的故事就是W君收購詹宏志在臺灣的《PChome》雜志和城邦集團,然后詹宏志因為實在無法達到W君的KPI要求,黯然離職,從此江湖上只有W君,而沒有Z君。
坦率的說,詹宏志的文章和想法給當時年輕的我很多沖擊和塑造,也改變我人生的一些選擇。
2009年,我去臺灣和城邦集團以及PChome的老大 (當年詹宏志的同事)吃飯,小心翼翼的詢問后來的故事,據說實現財富自由的詹宏志,背上行囊,拿起書,游歷了很多國家;一不小心,又創辦了一個臺灣第一的電子商務網站PChome(與之前的雜志同名),成為臺灣的馬云!而W君讓我目睹了,依靠資本、財技、人性的弱點快速獲取財富方法。
我至今很難分辨誰是成功者,誰是失敗者,但是我知道在漫長的十年或者更長之后,其實當初的成功和失敗,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記得W君還是Z君。
下一篇:那些名人創業勵志故事及成功案例分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負債70萬創業網上賣螃蟹 一年賣了400萬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