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一張30元錢的牛皮,就是“食草堂”這個年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企業的全部投入。
“食草堂”,一間風格古樸的手工皮具生產總部,一家具有原創能力的藝術品設計制作公司,擁有140多家加盟連鎖店的藝術品銷售連盟。
“食草堂”專賣店的總舵主名叫牛合印,河北人。
1995年他開始從事皮藝制作,1997年創建“食草堂”。
牛合印姓牛,希望自己擁有牛的品性——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
“食草堂”由此而來。
藝術與皮草的激情碰撞 牛合印從小就愛畫畫,當了兵后,他一心想考軍藝,但考軍藝的條件必須是干部。
不得已,他報考了軍醫大學,先實現由兵到干部的轉折。
軍醫大學畢業后,牛合印被分配到醫院,成了一名婦產科大夫。
然而那并不是他的愿望。
醉心于藝術的他,經常畫國畫,練書法。
1992 年的全軍書畫展上,牛合印獲得了美術作品的兩個一等獎。
同一年,牛合印進入了軍藝美術系大專班。
輾轉了七八年時間,牛合印才終于進入了藝術的殿堂,當時他已經30歲了。
他不想成為職業畫家,也并不喜歡學院派的風格。
在北京的三年時間,牛合印大街小巷到處轉,逛展覽館,逛特色店面,逛圓明園畫家村,他個性化的思維方式漸漸成形。
畢業后,牛合印到了河北電視臺,從攝像開始做起,經過記者、編導,一直做到制片人。
1995年一個秋天下午,牛合印在石家莊街頭看見一個老頭,正在將一張牛皮切割成腰帶。
“那張牛皮質地好,是手工鞣制的,紋理自然、原始、粗獷。
但他的腰帶做得太粗糙了。
我的心一動,就用30元錢買了一塊牛皮。
” 牛合印到街上找到了一位鞋匠,他設計、鞋匠制作,花了一上午時間做成了一個采訪包。
第二天,牛合印背著包去上班。
到單位后,這款古樸粗獷又不失簡約的牛皮包,受到同事一致贊嘆。
“我就經不起表揚,又找老頭買皮子,后來就轉到皮革廠買皮,買五金的配飾。
不斷地變化著做各種東西,主要是給自己用。
那時,我的工資只有800元,每個月我拿出400 元,買牛皮進行手工制作,想起什么做什么。
”從此只要一有時間,他就鉆到家里的陽臺上做牛皮包。
牛合印對手工皮具制作已達到了癡迷狀態,經常一做就做到半夜。
但他僅僅是為了自己的愛好,又費精力又費錢,妻子實在不能忍受,就把他趕到了地下室。
商業意識覺醒:藝術與實用結合 1997 年的一天,牛合印出去打公用電話時,偶遇了一個電視臺舊時的同事小郭,他也是學畫的,正在開一個小裝飾公司。
當他問牛合印在農村干什么時,牛合印把他帶到自己的工作室。
小郭看了牛合印的作品后非常吃驚,很有商業意識的他馬上想到開店把這些包賣出去。
當晚倆人徹夜長談,一拍即合,決定開店。
幾個月后,小郭找到一個店面。
幾個人用一輛破三輪車拉著貨,還在村里撿了一個大石磨,撿了一些木頭、茅草作為裝飾、裝修材料。
1997年9月1日,第一家“食草堂”正式開業,注冊名為“食草堂”文化飾品工作室”,同時注冊了“ 丑牛”商標。
“食草堂”的第一筆投資花了800元,即店面一個月的租金。
小店生意慢慢步入佳境,兩人便招了三個工人,開始復制牛合印的作品,就在店里生意越來越好時,一紙拆遷令讓“食草堂”不得不關了門。
回到農村后,牛合印的生活又回到過去,買皮,設計,日復一日繼續做他的皮包。
在農村養精蓄銳兩個多月,牛合印的皮包越做越多。
幾個人開始坐在一起分析“食草堂”下一步的發展。
最后,大家一致認為,食草堂應該給產品重新定位,當實用的商品已不能滿足人們需求,而純藝術市場還沒到來之時,能把藝術和實用結合起來,就會有市場。
以前設計的產品太以自我為中心,后期的產品應更接近實用。
1998 年開春,“食草堂”開始重建。
新“食草堂”在店面設計、室內裝修、商品陳列、色彩燈光以及皮具的制作工藝上都有了相當的改進。
這一年,牛合印確定了“食草堂”一項極為重要的價格策略,就是不降價。
“這是一個品牌問題。
我們投入了很好的原料和設計,我們的產品是獨創的,我們就覺得自己的東西值這么多錢。
”
下一篇:那些創業做科技博客的年輕人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葉文超的改裝車生意:創業從潛伏開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