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企業登記制度的改革直接斷掉了靠為企業墊資注冊創收的中介公司的財路。
企業登記中介公司形成的墊資服務市場,這本就是畸形的,消失是遲早的事情。
簡化行政流程,先有照再有證,才是創業者真正的福音。
一項旨在給予更多人經商方便的政策改革,卻讓另外一部分人的“生意”迎來了危機。
10月的倒數第二天,張銘典忍住性子聽完客戶打算暫停注冊業務的電話后,便開始進入迷離狀態。
這已是10月25日以來他接到的第四個類似通知了。
這一天比想象中來得早。
2011年初,張銘典從某大型會計事務所離職,成立了現在這家中介公司,提供公司注冊代理、記賬代理等業務。
和所有的中介公司一樣,靠財會技術吃飯的張銘典除了提供注冊代理外,他也會為客戶做墊資服務即為客戶墊付注冊資本--待公司注冊完成,然后任意找個名目將資本金撤出來。
這完全是“抽逃資本”擦邊球的玩法。
他深知長此以往的不妥,但利益讓人昏頭。
用張銘典的話來說,比起上班時拿工資的方式,現在的賺錢模式值得商榷,且近80%的收入來自為企業墊資服務——這也是非常危險的。
但眼下,他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去思考危險與否的問題了。
10月25日,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規會議提出,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取消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3萬元、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10萬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冊資本500萬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設立時股東的首次出資比例和繳足出資的期限。
公司最低注冊資本限制取消,意味著創業者可實現“零資本”注冊,相當于斷了張銘典們的財路,危機趕在危險前來了。
灰色產業鏈危機這樣的危機根源于其自身。
不出意外,這些變化規則將被提交至明年的人大會議。
半年后,它們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出現。
“接下來的半年會怎樣,還沒有譜。
”既當老板又做員工的張銘典對騰訊財經透露了自己的迷茫。
成立這個公司,他最初的想法是堅持個三年五載,能夠擁有更好的生活。
他向騰訊財經坦言,自己的公司憑借曾經唯一的優勢——與海淀工商系統互動頗多,人脈熟悉,辦事效果會高很多。
相較于同行十多天才完成的任務,他代理的海淀注冊公司單子,包括審核、驗資以及拿到執照等系列,僅需三四天。
這早已是公司注冊代理行業的秘密。
已經在這個行業做了9年的黃雪告訴騰訊財經,其公司和張銘典的沒有太大區別。
和大多數做公司代理注冊中介老板們一樣,黃雪也是會計出身。
畢業后,混跡了幾年事務所后,拼著自己積累的人脈,她帶著弟弟一起單干。
她主要負責財會內容,弟弟則負責跑行政手續。
在這個靠刷臉行事的中介圈子里,她毫不掩飾提及了自己的領地——朝陽區。
一位在朝陽工商系統工作的人員告訴騰訊財經,這些中介公司跑行政流程,需要處理的關系一般不會多復雜。
用他的說話,一線的窗口業務員都極有可能為中介們提供需要的方便。
中介們需要的只不過是,為客戶爭分奪秒的加速辦證流程。
對此,張銘典和黃雪都表示認同。
上述工商系統人員還透露稱,窗口的一線工作人員大多是非工商系統編制人員,屬于外包派遣范疇。
“中介大多是和這些外包的派遣公司熟識,甚至有業務往來。
”張銘典也對騰訊財經表示自己在海淀工商系統熟知的部分人確實屬于此類。
除此之外,他補充稱還認識別的相關人士。
“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快。
”他還舉例,雖然公司代理的業務不分區,但是在朝陽區沒有人脈,跑完一個單子的時間就得半個月左右。
分別于2011年和2013年在北京注冊過公司的兩位創業者在接受騰訊財經的采訪時抱怨稱,自己都是近三個月才跑完所有手續。
原因不外乎,對于工商行政系統不熟悉而走了很多彎路,以及材料準備不當而被拖延,這其中還包括了一線窗口人員講解不專業所致。
能夠形成上述現狀,不可排除是這個行業的特征所致。
就騰訊財經隨機采訪的近十家中介公司,彼此的業務重合度非常高,規模大的企業幾乎完全囊括了小企業的業務。
北京最大的注冊代理公司北京春雪會計服務有限公司總裁朱雪萍曾分析稱,這個行業門檻低,競爭激烈,這直接導致了整體盈利水平普遍偏低,盈利率大多不到兩位數。
相對來說,不規范的機構盈利高一些,比如大多中介皆有涉及的墊資業務——這是利潤率非常高的部分。
騰訊財經以辦理業務為由電話成都當地最大的中介機構之一成都冠和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其工作人員稱,提供成都所有區的公司代理注冊業務,其中也包括墊資注冊。
據其透露,冠和的收入近70%來自墊資業務。
關于墊資業務,中商宏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員工稱,只要客戶有需求,中介基本能夠滿足。
一般的收費包括,公司注冊地址租賃以及墊資手續費和其他的跑行政手續的費用。
代理注冊中介幫客戶支付的墊資,待注冊完成后邊會被中介以各種看起來合規的方式抽離。
這極有可能被工商查處為抽逃資本金。
事實上,整個代理辦證都是未獲得授權的灰色生意。
但,也不能阻止中介們前仆后繼。
問題也顯而易見,這個行業門檻過低,進入者眾多,若非做擦邊球的墊資業務,鮮有行業龍頭。
修法前的改革樣本在公司法正式修法前,已經有多個地方提前對工商注冊制度進行了改革,越來越多的生意人感受到了制度改革帶來的經商便利化。
上月末,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在成都市召開的第二屆工商行政管理創新發展高層研討會上,力贊廣州試點效果,尤其點名表揚了深圳。
數據顯示,自今年3月1日實施工商登記改革以來,截止9月30日,7個月的時間里,深圳市新登記市場主體24.2萬戶,是去年同期新登記數量的2.3倍,也是去年全年新登記數量的1.5倍。
而試點剛剛兩個月的廣州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也大大激發了投資熱情和經濟活力。
6個試點地方新設立商事登記主體1289戶,其中內資企業567戶、外資企業23戶、個體工商戶699戶,內資企業戶數和注冊資本認繳出資額同比分別增長44%和251% 。
廣州工商部門不再對公司實收資本進行登記,僅登記認繳注冊資本。
申請人申辦設立公司,允許“零首付”,無需提交股東實繳注冊資本情況的驗資報告。
“釋放了被壓抑的創業因子。
”國務院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王繼承對騰訊財經分析稱,有時代的因素。
雖然早在2006年關于企業登記的限制就有所松動,但是整體還是停留于用有形之手控制市場的時代。
自1993年制定《公司法》起,我國關于公司注冊資本制度一直較為嚴苛,均對實繳資本做了明確要求。
王繼承向騰訊解釋說,這是因為當時中國處于改革開放初期,政府通過一些嚴苛的制度對市場進行管制,有著很強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度的痕跡。
事實上,比起企業登記制度的限額來說,行政流程的限制對于創業者來說才是最難的部分。
不少創業者在接受騰訊財經采訪時沒有不抱怨者——“先有證再有照”即先有證件再獲得營業執照方式的各種弊端。
據統計,在工商登記前,需要辦理的企業登記前置性行政許可的項目有231項之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準入門檻,抑制了投資活力。
“所以才有了代理注冊和墊資這種畸形的市場出現。
”王繼承對騰訊財經抱怨稱。
事實上,企業資本金并沒有帶來多大的安全保障,反而是限制了創業熱情。
不否定對企業資本金的要求是有良好初衷,期許企業出現狀況時,對于債權人有保護作用。
不過在王繼承看來,若是企業真遭遇了問題,其償債能力與注冊資本金沒有必然聯系,而是根據企業出狀況近期的資產進行評估再償還債務。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的資產評估是動態的,而非注冊資本般固定的。
關于這次釋放創業熱情的意義,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在接受騰訊財經的采訪時稱,對國民經濟來說,更多的是一種導向,表明立法的態度。
這次高層主導的決策極有可能被提交至明年的人大會議進行討論,成為修訂《公司法》前奏。
除此之外,因墊資現象較為普遍,創業者們大多都明白注冊資本只是個形式,大多人不會以企業注冊資本作為判斷合作伙伴的條件之一。
騰訊財經隨機采訪的近十位創業者都表示不會將合作伙伴的注冊資本作為考量標準。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向騰訊財經補充稱,這次主要釋放的創業因子集中于勞動力密集以及服務密集型的創業型公司,尤其是有創新的盈利模式高新企業,能夠在放寬注冊登記的條件下,先進行運營再注冊。
對于傳統的重資產如家具生產或工程項目等對固定資產有要求的創業者來說,更多是行政手續上的便利。
因此,對中介公司來說,就注冊代理和墊資的未來客戶更偏向傳統的創業者。
不過,也有部分中介已經著手轉型。
待指示落地執行后,注冊門檻放低,沒有了注冊資本的限制,減少了驗資報告的環節,相應會增加后期的監管部分,可能會轉向企業年度報告的制作以及代理記賬等業務。
“最好能夠在以前這種生意模式斷鏈之前找到轉型的方式,不然就只能關門了。
”張銘典說。
下一篇:阿里雙11交易額5小時49分突破100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國產智能手機持續發展靠什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