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今年暑期檔總票房以124億元收官,較去年同期幾乎原地踏步,而國產片票房更是縮水近四成,相比去年同期的79億元縮水約32億元!這對于習慣于中國電影票房井噴式增長的人來說,有點猝不及防。
觀眾:“沒什么好電影”。
今年的暑期檔已臨近尾聲,但與去年電影票房冠軍《捉妖記》拿下24億元、三甲斬獲超40億元等電影市場瘋狂的局面相比,今年可謂冷清。
除了至今仍沒有“十億影片”誕生外,整個暑期檔影片的口碑也不樂觀,尤其在IP泛濫、同質化嚴重等問題下,歷經去年輝煌的國內電影產業在整體“淪陷”。
國產電影票房縮水31億北京商報記者根據藝恩票房統計,今年暑期檔(6月1日-8月28日)共有100多部影片上映,目前票房為121億元左右,與去年的124億元應該相差不多。
其中,國產電影已超過75部,總票房為46.83億元。
而2015年暑期檔國產電影的總票房為78.13億元,同比縮水31.3億元。
票房最高的電影《盜墓筆記》截至昨日為9.75億元,尚未突破10億元大關。
目前只有《盜墓筆記》、《絕地逃亡》、《寒戰2》和《大魚海棠》4部影片票房突破5億元。
而2015年,《捉妖記》、《煎餅俠》和《大圣歸來》“三駕馬車”共斬獲票房超40億元。
今年暑期檔中有40多部集中在7月上映,平均每天上映1部以上,而且幾乎涵蓋了所有電影類型,動作、喜劇、文藝、魔幻、警匪、懸疑、動畫等。
但據統計,7月全國電影院總票房約45億元,雖然環比增長了17%,同比卻降了18.2%,成為近五年來暑期檔票房首次負增長。
而在過去的五年中,每年的7月暑期檔票房按年增速都超過了30%。
伴隨票房不佳,今年暑期檔上映的影片口碑也不盡如人意。
數據顯示,截至8月19日,在上映的79部電影中,51部的豆瓣評分在5分以下,也就是說,“垃圾片”占了64.55%。
同時,在電影市場表現出低迷的信號下,今年暑期檔也迎來了多部影片的撤檔,在8月12日、19日、26日,包括《大話西游3》等6部大片紛紛調檔,制片方紛紛回應的“技術原因”、“檔期競爭激烈”等理由也成為今年暑期檔提前結束的原因。
缺乏爆款成主因今年暑期檔不僅票房“遇冷”,而且多數國產片的影片質量也令人擔憂。
院線工作人士劉先生指出,“去年包括《大圣歸來》等多部影片叫好又叫座,有‘自來水’發酵,但今年在題材、宣傳、明星等元素都具備的情況下,質量并不樂觀。
包括《盜墓筆記》、《微微一笑很傾城》等為代表的經典IP大量涌現電影市場,但也沒有掀起觀影熱潮”。
而且,盡管今年暑期檔影片類型較為豐富,但影片題材同質化現象也較為嚴重。
“為了借鑒去年的票房大片,今年多數影片包含喜劇元素,也不乏動畫片,如《搖滾藏獒》、《大魚海棠》等。
同時,包括《寒戰2》、《使徒行者》等帶有港味的動作片扎堆。
”影片質量下降、互聯網補貼減少和嚴打票房造假是導致暑期檔票房表現平平的主要原因。
劉先生補充道,“在《葉問3》票房造假之后,制片方和票補平臺關于補貼的力度下降,票補急劇下降,票價自然高出不少,這也阻擋了不少觀眾”。
“根本原因還是在作品本身,沒有足夠體量的片子吸引觀眾一定要去看。
”風山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兵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很多人都說暑期檔票房下降與票補減少有關,這確實有一定影響,由于現在在線售票的市場格局基本都定了,所以平臺都開始拼產品、拼內容,不去拼票補,但這也只是其中一方面原因。
去年資本瘋狂涌入電影市場,使得電影產業一直處于風口之上,但在資本涌入的同時可以發現缺少高品質的東西,不僅票房不佳,口碑評分也不高,很多快消品不斷出現,導致影片沒有足夠的理由說服觀眾走進電影院。
此外,看電影也有從眾心理。
王兵說道,“去年《捉妖記》等3部大片雖然擠在一起,但也將大盤活躍度整體拉升,并形成社會熱門話題,觀眾更愿意走進電影院。
而今年影片和票房冷落,難以和去年相比”。
產業亟待去泡沫化在王兵看來,今年暑期檔票房下降也不是一件壞事,可以讓資本回歸理性,關注內容品質本身。
“畢竟觀眾都是實在的,看電影都需要真金白銀,而品質不好的影片是不能讓觀眾心甘情愿掏腰包的。
”實際上,目前包括電影本身以及影視企業,都在經歷去泡沫化的過程,8月以來,影視行業內也出現了多起因高溢價或業績不達標而導致重組失敗的案例,包括新文化擬收購千足文化審核未通過、北京文化因標的公司聚合影聯業績不達標終止重組等。
去年以及今年一季度電影市場的高速增長,惹得眾多資本特別是熱錢發生誤判,以為電影產業是遍地黃金,紛紛迅速進入。
但同時也能發現,資本大量進入一方面也把電影變成了一種資本運作和游戲,同時也使得部分專業電影人的心態失去平衡。
而隨著電影不賺錢效應的出現,資本退潮是不可避免的,電影發展速度放緩也在情理之中。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認為,“短期資本、非專業資本的退潮固然會對電影增長速度帶來一定的負面作用,但大浪淘沙,晚來不如早來,短期效應之后一定會有助于推動中國電影從數量型、規模化增長轉變為質量型、內涵式增長”。
只有讓電影回歸電影,才是中國電影走出低谷的辦法。
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今年上半年票房萎縮說明還是缺精品。
今年電影市場95%以上是泡沫。
市場整體滑坡的同時帶動了行業進入一個冷靜期,而對于堅持做內容和全產業鏈的包括華誼兄弟等企業而言,這不失為一個機會。
影視企業更要立足內容根本,打造精品影視作品。
下一篇:中國城市創新力排行榜:是時候回鄉創業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教育寒冬有多冷?新創公司不到去年14%,2%才能上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