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看商業》No.04 德國企業成功的秘密是什么?文 / 幾乎不流浪德國企業成功的秘密是什么?這樣的標題簡直就是標題黨。
對于德國,很多國人從各種渠道得來的印象是:專心專注、產品質量好,人既正經又古板(不像法國人那么浪漫),是典型的工匠型現代化工業國家……看看中國滿大街的德國產品,我想你一定也不會否認。
有人說,德國人成功的秘訣用中國語境來描述就是:“用心、知人知事”。
其實這樣的族群處事風格,中國在有了王陽明此人之后,就已開始總結和強調,也即王的“知心用心”,為亞洲較早形成的世界商系哲學之一。
聰明的德國人二戰后,從“百廢待興”之上迅速“發達”起來,亦應證了這樣的道理。
不過身處現代的中國企業卻一直未被這套“知心用心”的理論“貫穿”,反而是近現代以來日本的幾大財團企業、企業家對此運用自如,滿世界大談什么“心性”、“心即理”,等等。
所以說“德國是所有制造業行業的導師”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德國不僅處處嚴謹更是品質的代言。
如果說日本的成功是學來的,那么德國的成功似乎天生具有。
前段時間,網易財經做了一期“商業傳奇”的圖集策劃,說的是西門子的故事。
有眾網友就列出這家企業的很多“豐功偉業”,比如民國時的水力發電系統、比如蘭州的老鐵橋等,如今都還可以用,質量那是扛扛的;也很多人與現在來比較,中國的樓房、路橋、機械設備……可能壽命就十幾年、幾年,甚至更短,不出人命已是萬幸。
兩者間簡直就差了十萬八千里,“這其實差的地方也就是‘心’吧?!”很多人如是說。
所以,細數上面的例子,作為一個中國人心情是會沉重的。
不過像德國這樣的一個國家,應該是有其成功的道理的。
專注產品,“工匠”心態引導企業發展專注,應該是很多企業希望做到的,中國企業也是這樣;那種三心二意的人和企業是完不成大事的、也成不了氣候。
德國企業往往偏安一隅,像是個穩重又充滿活力的中年人,默默地堅持著自己的目標,穩定而專注地在一個領域發展。
它們可能是“小公司”,也可能是“慢公司”,甚至還可能看起來是“笨公司”,但穩定的業績和成長表明它們絕不是“差公司”;他們做起事情來始終如一,像一個工匠只在乎自己的“藝術”般的創造有沒有帶來社會價值。
比如西門子公司,就是在“發明的基礎上創建”的公司。
如果是在中國,你一定找不出。
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培養良好的企業文化德國是個工業發達的國家,有一大批世界級的公司。
這些公司除了擁有馳名世界的品牌外,還有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
比如寶馬公司的文化理念是:“只有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務,才能目標一致”。
奧迪公司是“競爭是從來不睡覺的。
”西門子公司是“過去總是開頭,挑戰在后頭”。
這種形象不光是企業的品牌、效益,更重要的是培養企業和職工對社會的責任感,使企業從上到下、從里到外展示給社會的是美好的東西。
下一篇:阿里上市救杭州樓市 千萬豪宅不夠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支付寶母公司預計2017年A股上市:估值2000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