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 或許是不少高管離開創業的故事刺痛了張朝陽,“內部創業”在搜狐的成長過程中有了特殊的意義 ] 在搜狐員工剛剛入駐的搜狐新媒體大廈里,一張2003年的老照片不時被展示在一樓的巨幅屏幕上。
合影中,搜狐CEO張朝陽、時任搜狐副總裁古永鏘,與17173的蔡宗建、焦點網的創始人龔宇啟動網站標牌的開關,慶祝搜狐兩宗超過3億元人民幣的并購成功。
時過境遷,老照片中除了“家長”張朝陽依然主持搜狐大局,曾經的左膀右臂選擇離職創業:蔡宗建創業福州天盟,古永鏘、龔宇最終選擇視頻創業,加上搜狐原副總裁李善友和曾任職56 CEO的搜狐原副總裁李福軍,搜狐儼然成為了網絡視頻領域的“黃埔軍校”。
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問及如何看待這一評價,張朝陽笑著說:“我還是很驕傲的。
” 幾年過去,當如今高管離職創業的故事一次次發生在阿里、網易身上時,搜狐卻開始變得沉寂。
這或與搜狐近年來一直倡導的內部創業文化有關。
懷念張老板的創業者們 2004年底,決定從搜狐公司總裁、首席運營官崗位上離開的古永鏘曾放出狠話,第一句是,“我希望去一個100人以下的公司創業”;第二句是,“再次創業,我要做老大。
” 在搜狐任職6年,從最早協助搜狐融資到接手搜狐銷售、市場、產品等全面運營,古永鏘離職前已經成了張朝陽之下的二號人物,他的突然離職曾令業界頗多猜想。
對此,古永鏘解釋是“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在于當時的搜狐已經看到寬帶的普及帶來的視頻的廣泛應用;“地利”則是在搜狐幾年的工作經驗讓他學會了如何經營一家互聯網公司;“人和”則他個人喜歡看視頻,喜歡拍攝、旅游。
他特別提到,“搜狐在文化方面有很多良好的、人文的東西,比如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東西方文化的結合,還有人際關系的簡單等,現在創業了,好東西都會學過來。
” 很快,在搜狐與古永鏘有過短暫交集的李善友、龔宇隨后離開,又在視頻網站行業不期而遇。
2010年1月,百度組建奇藝網,龔宇出任新公司CEO;8月,華友世紀更名酷6傳媒,李善友正式出任新CEO,酷6傳媒成功通過借殼在納斯達克掛牌;同年12月,優酷網登陸美國紐交所,上市首日收盤股價漲161.25%,古永鏘一躍成為互聯網新貴。
古永鏘、李善友、龔宇、陳一舟、王小川……搜狐中能夠獨當一面的人在業內絕不算少。
在云科技創始人程苓峰看來,這與張朝陽的風格有關。
“張老板在后面。
下面人要想清楚,然后去急、拼、要資源,逼著你成熟。
” 而張朝陽則對記者強調,搜狐的“松散式”管理方式,要求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因此每個人都得到很好鍛煉,“當然,他們有創業夢想的部分人會出去,出自搜狐融資也比較容易,也還有其他很多因素造成出去的。
” 此前酷6網創始人李善友則如此評價:凡是他(張朝陽)直接管的部門很少有成功的,但離開搜狐的人都很懷念張老板,再也遇不到像他那樣給予下屬寬松信任空間(的老板),否則,搜狐也不會出產如此多的成功創業者。
尋找搜狐錯過的機會 事實上,早在2006年,搜狐就有了做正版視頻的想法,但卻把這一機會留給了古永鏘、李善友等離職高管。
對于出走搜狐,龔宇則曾對媒體表示,自己喜歡做創業類事情,但在搜狐會受到財務、法律等方方面面的部門掣肘。
“一個部門有不同的意見,就很難說服。
這種事不是說不好,而是我不喜歡這種事,增加了溝通的成本。
” 因創辦China Ren被搜狐收購,而成為搜狐資深副總裁的陳一舟也稱,后來由于“做不了主,沒有什么勁頭”,選擇離開了搜狐,創辦千橡集團。
事實上,搜狐在過去數年間,曾經錯失了不少機會。
例如,SNS炙手可熱時,2009年搜狐在門戶中首先推出了社交產品白社會,但獲得先發優勢的白社會最終以失敗告終;2011年老對手新浪將微博做得有聲有色時,搜狐微博客才剛剛內測,當時的張朝陽只把微博這一產品看作一個普通的互聯網“標配”,到最后“一失足很悔恨”。
“現在看來,搜狐錯過的即時通訊、搜索、視頻、社交網絡、微博等領域機會,如果把每一項單拿出來,幾乎就可以做出一家市值與搜狐相媲美,甚至超越搜狐的上市公司。
”一位搜狐離職員工如是對記者說。
推動內部創業 或許是不少高管離開創業的故事刺痛了張朝陽,“內部創業”在搜狐的成長過程中有了特殊的意義,暢游、搜狗輸入法、視頻等搜狐重點發展的業務領域,最初都是通過內部創業孵化成長起來。
張朝陽認為,有點歷史的公司,有大鍋飯的問題,內部創業模式可以讓一群人在明確的目標下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而且這個目標實現和不實現是有極大區別的,有著很強的團隊激勵作用。
“我不想讓條條框框遮蔽我對問題的認識。
整個公司在各個方面,如果出現特別好的苗頭我們就要繼續發現,然后把它培育成為一個重點項目。
”張朝陽對本報記者說。
眼下,在被張朝陽重視的無線部門就正在推動內部項目的創業孵化工程“懸崖計劃”,與此前搜狐暢游、搜狗輸入法類似:選好小團隊、給予一定承諾,未來引入外部投資,待合適時機或做獨立分拆。
“懸崖計劃”的命名與百度“呼喚狼性”類似,意即背水一戰。
其中,內部孵化的三款移動應用產品從唐詩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中取名,對應短視頻應用“野火”、閱讀應用“春風”、招聘應用“又生招工”。
一位搜狐內部人士對記者說,在張朝陽充分放權的前提下,內部創業試錯成本低,有利于減少優秀人才的流失。
從搜狐出來的金種子創投合伙人董江勇也認為,以前大公司對抗而非疏導的做法,導致很多優秀人才外流,但這兩年,老板們更多地鼓勵內部創業,鼓勵創業者留在生態圈和護城河內。
“保守地看,創業擋不住,就兩權相害取其輕;樂觀而言,互聯網企業家們已經越來越成熟地駕馭和管理公司,互聯網企業正在為未來進一步走向主流、改造傳統行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董江勇說。
互聯網紅利已過? 在六七年前開始的那股搜狐創業幫“壟斷”視頻行業的熱潮過后,搜狐的創業“風頭”正被網易和阿里搶去。
“基于互聯網的創業高峰期已過。
”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評價。
2011年離開搜狐、現桔子酒店市場總監陳中則對記者表示,在互聯網發展初期,機會很多,但巨頭們卻忙著自己的主業,這令古永鏘、龔宇、李善友等人在某些細分行業找到了方向,“錢,團隊,經驗,加上PC互聯網紅利,七八年前的他們有更多成功的機會。
” 但如今PC紅利大大減少,阿里、騰訊、百度等巨頭借助收購或自身擴張變成“巨無霸”,一般創業者看到的機會都被巨頭盯上,導致PC上的創業機會越來越少。
當創業者把目光聚焦在移動互聯網上時,陳中認為,移動互聯網的創業多數還是以產品、技術為核心優勢,但搜狐出來的人創業主要集中在媒體行業。
相比之下,網易幫的移動創業者大多得到了前門戶總裁李甬天使投資,更像是一種“圈子文化”。
而和訊網總編輯、搜狐前財經負責人王煒則認為,搜狐離職創業風氣的改變,和第一桶金也有不小關系,“第一批互聯網人都從股票期權中積累了第一桶金,現在要想從公司的股票期權中獲得大的收益已經很難。
”
下一篇:李克強再挺創業創新 中國經濟期待新動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稱已獲摯信兩輪融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