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從國際上看,一方面國際經濟情況不容樂觀,世界經濟發展放緩,國際經濟形勢不穩定,國際市場需求減弱,傳統產品國際競爭壓力進一步增大,因此,我們必須增加國內市場需求來促進經濟穩定發展,那么,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激發國內市場需求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另一方面國際市場需求要求增高,對產品本身的質量、技術含量和使用效能要求增加,對創新技術和創新產品的需求增加,因此,這也必然要求我們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創造出新的技術、新的產品和新的服務,從而穩定和增加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需求及份額。
從國內來看,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國內市場需求有待進一步開發,經濟發展環境“硬約束”進一步加強,那么,我們就必須走集約發展、高科技含量發展、高附加值發展的道路,因此,我們必然要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推動經濟的轉型發展;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要全面深入推進,就必然要要通過增強經濟內生動力來支撐和促動體制和機制改革,因此,我們必然要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增強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力和活力。
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內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目的是推動經濟良性良好發展。
李克強總理說:“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一方面,只有通過萬眾創新,才能創造出更多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市場,也就才能提高經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只有通過大眾創業,才能增加更多的市場主體,才能增加市場的動力、活力和競爭力,從而成為經濟發展的內在源動力引擎。
“大眾創業”與“萬眾創新”是相互支撐和相互促動的關系。
一方面,只有“大眾”勇敢的創業才能激發、帶動和促動“萬眾”關注創新、思考創新和實踐創新,也只有“大眾”創業的市場主體才能創造更多的創新欲求、創新投入和創新探索;另一方面,只有在“萬眾”創新的基礎上的才可能有“大眾”愿意創業、能夠創業、創得成業,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包含“創新”的創業才算真正的“創業”,或者說這種創業才有潛力和希望。
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點首先,重點要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
科學技術要轉化成生產力,關鍵是如何促進“萬眾”的創新用于“大眾”的創業,這就要求我們減少對創新轉化的限制,加強創新轉化的對接,增強創新轉化的活力,因此,我們就必須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鼓勵各式各樣的創新,直接用于創業,合作參與創業,轉讓促進創業等。
進一步來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關鍵在于激勵人們主動創造新成果和愿意轉化新技術。
因此,我們要加快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擴大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實施范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職務發明法律制度,使創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從而促進科技人員愿意創新、愿意創業、愿意轉化。
正如李克強總理說:“著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擴大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試點政策實施范圍,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科技人員創新活力不斷釋放。
”其次,重點要引導新興科技產業發展。
新興產業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高科技創新的前沿,是高附加值創業的重點。
因此,我們要重點支持扶持新興科技產業的發展,引領萬眾向高科技方向創新,帶動大眾向高科技新興產業上創業匯聚,從而促進我國經濟深層次上轉型升級。
正如李克強總理說:“要實施高端裝備、信息網絡、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重大項目,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
”再次,重點要推進各項產業“互聯網化”發展。
信息化是當今時代的突出特點,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必然要求我們各項產業要適應“互聯網化”的時代要求,更要求我們各項產業要主動的、廣泛的、深度的與互聯網結合,在“互聯網化”發展中創造更多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正如李克強總理說:“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
”
下一篇:2017通武廊創新創業大賽收官,助推雙創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國務院鼓勵事業單位人員創辦企業,還不用辭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